新浪新闻客户端

地平线徐健:芯片助力,共建智能汽车的新生态

地平线徐健:芯片助力,共建智能汽车的新生态
2022年12月27日 10:38

  12月24日,在武汉中国车谷举办的2022中国汽车供应链峰会进行到第二天。

  地平线首席生态官徐健带来题为《芯片助力,共建智能汽车的新生态》的开题演讲。

  他表示: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有三个阶段——孕育期、发展期、成熟期。在这三个阶段当中,生态的创新力随着产品和技术的快速发展,会经历发展期竞争非常激烈的阶段,速度为王,然后持续地在产业伙伴当中进行细分,最后再进行广泛的合纵连横,生态的创新力将会超越先行者,显出开放生态的力量。

  以下是徐健演讲内容。

  尊敬的贾可校长,供应链峰会的各位领导、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刚才贾可校长开场的致辞提到了“反应”,我们这个环节叫“构筑新汽车的命门”。在奥密克戎和整个疫情大的反应面前,我昨天跟贾可开玩笑说,这次到现场的都是真爱。

  昨天我们也跟地平线生态的部分到场来的二十几个合作伙伴也有很多交流,我感觉到这个新的命门在哪里呢?其实新的命门我认为就是在生态,如何去营造一个供应链的生态。就像昨天贾可校长讲的新的QSTP,整个供应链面临这样一个格局的变化,更深刻地要求我们在这个大的格局之下,所有的伙伴跟我们联合在一起为整车、为OEM去提供更强壮的、更丰富的、更敏捷的整个生态的力量。

  所以今天我想跟大家来分享的这个题目叫“芯片助力,共建智能汽车的新生态”。

  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从最早特斯拉把智能驾驶带向市场的过程当中,我们认为产业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一个孕育期,然后再到发展期,再到后面的成熟期。在这三个阶段当中,生态的创新力随着产品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它会经历从发展期的速度竞争非常激烈的阶段,速度为王,然后持续地在产业伙伴当中进行细分,最后再进行广泛的合纵连横,生态的创新力将会超越先行者,会显现出开放生态的力量。

  整个智能汽车的产业从垂直的传统的OEM、Tier 1、Tier 2再到Tier 3这种垂直的分工模式,逐步走向融合网状的合作模式。在这个中间是围绕着主机厂去满足客户的需求,所有相关的传感器也好,软件、硬件,还有云各个方面,大家都能够紧密地协同起来,共同来形成刚才贾可校长说的一个快速的反应链。

  在智能汽车时代一个供应链的供应商如何去帮助或者是去服务主机厂去更好地建立它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认为是在随着越往底层走,到芯片到操作系统,再往上有自动驾驶、人机交互,乃至上面丰富的海量应用。越往底层,它的差异性就会越低,越往上走,它个性化差异的要求就会越高,在越往底层那个研发的成本就会越高。所以底层应该有共性,应该逐渐走向开放、走向平台、走向生态。

  汽车的差异化,今天我们认为它的竞争力的核心其实是在于软件,如果我们说软件定义汽车,那这个软件更多的是写在硬件之上,写在芯片之上。所以由硬件跟软件来进行更好地协同,最后给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在这个过程当中首先是要形成很好的有效的软硬结合,才能够实现软硬解耦。因为我们如果要打造一个成熟的芯片开发的环境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开发效果。因此,从底层的角度来讲,应该把芯片跟上面的操作系统来进行非常强的软硬的协同和结合。在这个之上就可以产生更好的软硬的解耦,就能够把这个应用能够在底层芯片和操作系统的支持之下,构建这样一个数字的底座,能够支持上面丰富的开发。

  我们在从整个智能汽车产业生态发展过程当中,我们今天看到的一个趋势,就是智能汽车产业需要开放的货架式的产品组合。这个是从底层、芯片、开发工具,乃至到上面要达到一个开发的平台,这个开发的平台要为硬件产生非常好的硬件开发服务,要提供云的服务跟支持。然后再往上走可能我们会做到硬件的域控制器,有了硬件之后,这个之上需要有基础的操作系统。再往上是中间件,这个中间件里面我们既有通讯的中间件,还有基础中间件,还有应用级的中间件,然后再往上就是功能。

  从功能领域里面我们看到环境感知、定位建图、决策规划、多模的交互感知,乃至到车端云的协同。有了这样一些功能模块的分工,最后在之上实现了智能驾驶,高速跟城区的NOA,乃至泊车,还有在智能座舱,形成了这样一个应用的交互,最后之上是我们在达到量产它需要集成、测试、交付和验证。

  所以在产业发展过程当中,我们今天看到有很多的货架式的产品组合逐渐地会呈现出来,所以这个生态就走向了一种丰富的、多样性的、协作的生态。

  地平线在这个产业的过程当中,我们是希望在这个产业的生态里面去夯实地平线的征程芯片以及我们OS的底座。

  从芯片的角度,我们给行业去提供征程系列的芯片,同时我们也愿意开发、开放我们的BPU,去和车企来进行自主研发芯片的探索。在这个之上我们愿意跟行业一起共同推进车规级的实时的安全操作系统。Together OS是大家一起来建设,能够兼容其他的操作系统。再往之上去提供地平线“天工开物”的工具链,以及我们的艾迪的模型训练和测试的平台,最后再提供开发参考算法,再实现上层的解决方案。

  所以在这个模块化开放式的开放货架的进程当中,地平线是定位在我们的芯片底座之上。

  从2015年,地平线从创立之日起,我们一直在向行业推出高性能的可量产的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征程系列芯片。

  我们推出的征程2是2019年推出,在2020年实现了在长安的UNI-T上首款量产。征程3在2020年推出,在2021年的5月份在理想one上实现了量产,这个成就了当年的我们共同努力,理想one是当年的爆款车型。在征程5这款芯片上,我们是在去年7月份向行业推出,在今年的9月已经在理想的L8上实现了量产,在其他很多的像在上汽、比亚迪逐渐都在量产的进程当中。相信在明年会有更多的搭载征程5芯片的智能驾驶的汽车会不断地去跟消费者见面。

  我们同时也在推进征程6的研发,各项准备工作,我们相信在未来的一两年之后就可以向行业来问世。

  到今天为止,我们征程芯片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到当前正在从1走向更广阔的应用。今天我们已经有了20多家的车企进行了定点合作,有70多个前装量产的车型。到前两个月,我们整个征程芯片的出货已经达到了200万片。我们凭借着高性能的智能计算的平台,以及我们丰俭由人、开放共赢的商业模式,地平线将会不断走向前装量产的过程当中。我们现在有100多个生态合作伙伴在跟我们一起在走向量产的征程当中。

  地平线的征程当前已经成为了COEM智驾域控制器的一个主流选择,整个地平线芯片获得了市场以及客户广泛的认可,智驾域控制器的份额已经领跑了汽车芯片的市场。所以我们从高工智能的数据当中可以看出来,前装量产的智能汽车当中采用地平线芯片的域控制器的份额是走在市场的前列,它一定是一个主流选择。

  最新的一款芯片征程5是国内首款实现前装量产的国产的百T算力的大算力的芯片,我们这款芯片是128T的算力,同时拥有非常高的性能,现在在行业大家都能够形成一个共识,就是以FPS,就是每秒识别多少帧来计算的效率去衡量一个计算芯片,我们这个FPS到了1531,而且随着我们的软件编译器的不断优化,这个FPS也在不断进化。这款芯片也有低延时,低功耗的特点。征程的芯片在它的架构上,在它的SOC上,在它的工具链以及工具软件的开发环境上,以及BSP,还有它的信息安全都得到了广泛的认证的认可。目前征程5已通过AEC-Q100车规可靠性验证与ASIL B功能安全产品认证,能够为前装量产应用提供充分安全可靠性保障。

  特别对于智能计算来说,我们特别针对典型的视觉神经网络模型,征程5芯片具备更强劲的计算性能和能效的表现。左边的这张是我们在一些典型的模型当中,我们跟我们一些竞品来做的FPS的比较。在多达71%的模型层面,征程5绝对的计算效率,它的FPS要高于应该在领先整个的行业。

  同时我们也看到能耗,征程5平均的能效是主流的一些产品的5.58倍,其中76%模型的能效在3倍以上。

  我们更重要的是看到今天去评价一个好的芯片和计算平台,它的制胜之道是不止在芯片,是更在软件。因为工具链是开发者跟芯片的第一个界面,工具的成熟就能够导致人力能够在开发的人力上面进行极大的节约。今天我们说一款智驾的功能,如果是我们要投入300个人,这里面就要3亿的研发费用。

  就像英伟达的黄仁勋在说,如果没有CUDA就不会有GPU生态的成功,所以英伟达不是一家芯片公司,是一家软件公司。从地平线的角度看,我们要更好地利用工具去让上面的软件更加丰富、更加便捷、更加高效。

  我们基于地平线在量产当中丰富的经验,我们能够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去提供量产的加速包,我们既可以提供开发的套件与参考的设计,同时我们也有天工开物®工具链,以及我们艾迪®智能开发平台,以及我们的应用的中间件,来为上面的软件提供更好的支持。

  此外,地平线的优秀的算法工程师能够开发出来面向各种场景的丰富的参考算法,比如说我们的BEV在100+的FPS,比如说我们雷达的3D检测,还有前视的多任务,乃至我们的APA多任务、高程、光流、动态手势、视线,这样一些参考的算法都可以提供给行业,提供给我们的整车伙伴,包括我们的生态伙伴,能够通过这样的性能帮助大家快速奔向量产。

  我们在行业当中地平线是定位在Tier 2,我们通过芯片+开发工具链的赋能。

  我们的商业模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是我们跟一些传统的Tier 1,我们用芯片和工具链的模式支持Tier 1去开发出来产品,去服务于OEM。

  另外一种模式是我们用开发工具、开发板,一些参考算法,去支持很多的软件的伙伴去开发量产级的算法。

  还有一个模式是我们用芯片和硬件的参考设计去支持那些硬件的量产级的伙伴,去开发量产级的硬件。

  在这三个模式之下我们都能够跟行业的各个合作伙伴来一起合作。

  因此,通过我们这样的赋能,我们在这个行业里目前看到高速领航辅助驾驶NOA跟行泊一体将会成为智能汽车量产的增长点。在J.D.Power关于消费者认为最先实现自动驾驶的场景调研当中,大家都普遍认可,包括停车,包括高速道路的驾驶,所以这成为消费者重点关注的需求。所以去打造支持高速,乃至未来城区NOA行泊一体这样量产的功能将会成为智能汽车这个产业发展的一个迫切的需求。

  所以我们地平线在这一两年的过程当中联合着我们的生态伙伴去支持行泊一体的域控平台的搭建,我们从单颗的征程3前视支持5路、6路的摄像头,乃至到两颗征程3,然后到三颗征程3这样的支持10路摄像头,乃至到单颗征程5的芯片,能够支持12路摄像头的接入,都能够更好地帮助合作伙伴去实现它在行车、泊车以及各种辅助驾驶的功能。所以这个产品矩阵是非常丰富。

  在今年的过程当中也有地平线的合作伙伴打造面向城市场景的NOA,这个在征程5上,是今年12月份,我们的合作伙伴轻舟智航推出的基于征程5芯片的“轻舟乘风”高阶辅助驾驶解决方案。这是在苏州的城区道路上,它在用征程5的芯片去实现了这样的功能。也欢迎更多的合作伙伴乃至车企的客户去体验。

  因为视频比较长,有7分多钟,一镜到底的视频,预计这款产品将在2023年达到量产的水平。

  还有很多的合作伙伴正在征程5的芯片上进行这样的开发,我们现在各种的DEMO在不同的城市都可以给大家提供体验。

  也有更多的地平线的合作伙伴在提供多样化的功能模块,比如说觉非科技在基于征程5的芯片提供了城市通勤融合定位的量产解决方案,他们已经把自己的定位模块在跟其他的量产级的合作伙伴在一起合作。

  比如说鉴智机器人提供的自动驾驶的解决方案以及它的配置,它提供了很好的感知,还有它的更好的场景的实现。

  我们在征程5芯片发布一年以来,在征程5芯片之上已经有了20几家系统级算法商在征程5芯片上开发各种各样的功能,也有我们硬件服务的IDH三家的合作伙伴。

  大家还能够记得我前面讲的那张图,就是开放式的货架产品,在这里面每一个板块上有不断的合作伙伴充实进去各个模块。我们应该看到在未来的产业生态上会有更多的专注在某几个领域去发挥自己的优势,去拿出自己的优势来跟产业界根据广泛的合作,然后把整体生态的力量能够更好地去体现出来。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呼吁整个行业的生态共同来前进,能够打造一个开放、合作、服务行业、极致响应、共创用户价值的智能汽车产业生态。就像贾可不断讲到,我们中国汽车工业从品牌自信走向技术自信,乃至最终走向产业链生态的自信。我在地平线是生态官,实际上是服务生态合作伙伴。我认为未来的生态制胜就像昨天说的QSTP,我们也有四个生态的制胜之道。

  第一个就是生态观,供应链要有生态的观念,大家要以生态合作的理念来推动智能汽车生态的前进。

  第二个是所有的合作伙伴找到生态位,就是我们在一个生态系统当中,不同的合作伙伴自己的定位,自己的生态位是如何。

  第三个是要在整个生态当中提供生态的武器,要有生态的投入,不管我们是通过更好的工具,还是更好的平台,去为整个生态更好地去注入力量。

  最后是大家一起去实现生态共赢,就是我们集合大家的力量互相支撑、互相配合,软件和硬件一起去协同,最终为我们的OEM创造出更好的智能汽车产品,实现多方协同参与、协同创新的智能产业链的新生态。让我们征程与共、开放共赢,拥抱价值共创、繁荣普惠的行业未来,谢谢大家!

  (来源:新视线)

责任编辑:孙青扬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