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小步在家早教:以不变的初心改变早期家庭教育的未来

小步在家早教:以不变的初心改变早期家庭教育的未来
2023年01月13日 09:36

  六年前,小步在家早教肩负着让更多家庭和他们的孩子快乐且高质量成长的使命,在北京创立。六年时间,小步凭借过硬的专业实力、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开拓精神,走进超2000万亲子家庭,斩获新浪教育、腾讯教育、网易教育等多平台奖项;同时,小步通过与中国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家庭教育学会、中国扶贫基金会等相关单位的合作,普及正确的早教观、分享科学的早教知识,培养行业人才,为我国早期家庭教育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气象。

  六载深耕,翻天覆地

  曾几何时,说到早教,家长们的第一印象还是把孩子送到早教中心学认字、学数学、学英语,然而,自从六年前小步首次提出“在家早教”的概念和高质量陪伴的理念,这让大家对早教的极大误解开始慢慢扭转。

  “看上去是孩子认识了一些文字、会说一些英语,实际上这并不是早教的目的;早教是帮助孩子通过感知和探索,建立基础能力的过程。”这是一位小步用户在学习笔记中分享的心得。看得出来,家长们不仅理解了早教的本质,更理解了作为父母家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改变家长们的早教认知是发展好中国早教的第一步,实践才能真正帮助孩子成长。在小步APP上,近3亿字的学习笔记见证着每一位小步家长的努力。他们学习儿童成长的专业知识、学习高质量陪伴的具体方法、记录孩子成长的精彩瞬间、交流育儿路上的点点滴滴。随着小步宝宝们慢慢长大,走进幼儿园、小学,孩子优异的表现和学校老师高度的评价,让家长们真真切切地感知到,他们已然通过高质量陪伴改变了孩子的成长路径,为孩子的人生夯实了基础、扬起了风帆。

  不仅如此,一个正确的早教观也改变着妈妈们的状态。在越来越多的家庭,带娃不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爸爸的深度参与、其他家人的共同参与,加上不断宣传,让妈妈的辛苦付出越来越被理解;学习和成长也不再只是孩子的事,更是父母家人的共同学习成长,建设学习型家庭。让一家人紧密站在一起,婆媳矛盾少了,夫妻关系近了,也是早教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与此同时,妈妈们在学习过程中汲取到的知识、能量,建立起的积极状态,也让她们在事业中、人际关系中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一位来自青岛的小步妈妈,通过在小步的学习,不仅实现了从企业高管到全职妈妈的顺利转型,还通过出版育儿书籍,成为科学育儿代言人;另一位心灵手巧的妈妈,把三年来的DEEP课总结成了非常实用、有趣的互动绘本,并申请了版权,影响更多妈妈加入到高质量早教;还有来自东北的姥姥,她是一名乡村教师,她把自己在小步的学习运用到教学中,让更多孩子受益。她曾说,三千块钱买一部手机,过两年就被淘汰了;但买了小步的课,却能让孩子们受益终生。还有争相被各大媒体报道的育儿夫妻,他们已经是小有名气的网络红人;还有数次登上微博热搜的姥姥,把小步的理念融会贯通、自制触摸书……此外,还有不少家长通过小步的成长计划成为早教指导师、成为网络红人;还有很多爸爸主动成立“男德育儿群”,以身作则拒绝丧偶式育儿;甚至一些通过考核的家长通过小步提供的工作机会,边带娃边赚钱,成为家里的经济支柱……

  船高倒逼水涨。随着家长们对早教的理解越来越透彻,家长们对于早教的选择也越来越笃定,小步不仅成为无数家庭的首选,也成为整个早教行业的标杆。于是,那些非专业的、打着“解放父母”旗号的、以赚钱为目的的早教中心纷纷被淘汰,早教最终回归教育初心、回归家庭,整个行业也以超高的标准和健康的竞争生态,奔赴远大未来。

  不忘初心,硕果累累

  六年是一个企业的一小步,然而对于小步而言,这六年更像是一个孩子最重要的0-6岁,是构建底层能力、夯实基础的关键期。小步创始人、CEO彭琳琳在今年初全员工作会议上表示,正是有了六年来坚持不懈的探索,小步才打磨出一套独具特色的专业体系,历炼出一支铜墙铁壁、勇于开拓的服务队伍,这使得小步在疫情之下、在危机关头仍稳扎稳打,领步行业前沿。

  诚然,小步的专业有口皆碑。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的“B2P2C”(Business to Parents to Children)模式,为父母回归孩子教育提供了保障;“1+N”(一个核心+N个板块)模式的内容体系,为孩子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素材。其中,核心部分,即经典的DEEP成长体系,通过家长成长、孩子成长、效果测评的闭环构架,从用户视角出发解决了“怎么教、教什么、教的怎么样”的典型问题;升级后的DEEP体系更是融入了步方方智能硬件,助力陪伴过程更轻松、更趣味。

  另一方面,为了打消家长们的顾虑、及时为家长们排忧解难,激励家长实践,小步提出“永远多为用户想一步”的服务理念,构建了全时、多维、标准化的服务体系——一个家长加入小步,会有一对一顾问、客服、专业老师三个角色同时服务于他,从备课、上课,到课后答疑,突发问题处理等等,7X24小时保障家长体验。同时,小步还为每一位家长建立了成长资料库,制定了定期回访、学习激励等多项机制,最大化帮助家长完成高质量陪伴。

  这为小步赢得了无数青睐。从家长选择,到内容平台,托育机构、幼儿园,早期教育相关单位的合作,小步都占位首选。2020年,小步以此为基础、一鼓作气,成立多个项目组,展开了促进行业发展、赋能托育发展、打造健康生活等多个领域的开拓探索。

  功夫不负有心人,小步的研究成果受到相关单位高度肯定。2020年末,小步受邀与中国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儿童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关工委儿研中心”)共同推进了家庭早教指导师、早期阅读指导师培训项目,提升全民育儿素质、为行业输送人才;次年,小步又与关工委儿研中心共同探讨“家园合作”实施方案,推动政策落地;去年,家庭教育学会互联网数字教育专委会也向小步抛出橄榄枝,邀请小步作为理事单位,共同探索“互联网+”时代的早期家庭教育工作。

  此外,小步在2021年提出的以融早教为核心的托育赋能方案,也在第一时间受到高度关注。线上融合线下、家庭融合课堂、养育融合教育、家长成长融合孩子成长、多主题融合跨学科、亲子陪伴融合AI智能陪伴,多场景、一体化的养、教、育体系,不仅能让“托育大家庭”具备“小家”的能力,帮助孩子更好成长;也能从升维家长意识、专业能力、运营能力等多个角度,帮助托育服务机构解决实际问题,谋求长足发展。据悉,融早教方案已在多个托育机构、幼儿园成功落地,并通过实际效果反馈证明了方案的可行性。

  开拓进取,未来可期

  在小步企业文化里,似乎永远没有满足这个词。当年度大奖拿到手软、官方认证多到数不清,小步仍然躬身在自己规划的蓝图里砥砺前行。在今年的年初工作会议中,彭琳琳再次强调了小步tough way,and enjoy的企业文化,重申了小步作为一家教育公司应有的初心、与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对小步提出了五个期待。

  “我们不止做家庭教育。”彭琳琳说,让教育回归家庭,但不为“家庭”设限。这在小步与景区、高端酒店合作的“轻O2O”成长模式、和赋能托育发展的融早教方案中可以直观看出,小步所谓的“家庭”实际上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延申的概念。“未来我们将继续拓展‘家’的维度,为孩子提供更多安全的、科学的成长环境,实现随处皆可早教。”

  “我们不止帮助孩子成长。”在彭琳琳看来,孩子的成长既是目的,也是附属效应。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很多,父母家人最大。想要实现孩子的高质量成长,实际上是对整个家庭提出了高要求。只有夫妻、家人共同成长、共同教养,尤其是爸爸角色积极参与,才能让孩子在安全、有爱的氛围里,耳濡目染的打好基础。

  “我们要更关注妈妈、全职妈妈群体。”事实上,小步在2020年开始,便通过《慧爱妈妈》系列短片、优秀妈妈报道、访谈等形式,让妈妈们得到了空前关注,但这对于彭琳琳来说还远远不够。“妈妈的状态决定了家庭的状态,让更多人看见妈妈的付出、理解妈妈的辛苦,让妈妈群体有更多话语权、选择权,才能从源头上助力孩子、家庭共同成长。”

  “我们要更关心特殊儿童。包括教育资源匮乏的乡村留守儿童。”彭琳琳说,小步创立之初独创了B2P2C教学模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希望依托互联网便利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此前,小步通过与佛山市高明乡城镇妇联共同推动了乡村早教助力计划,反响强烈;未来小步将着重在该领域继续布局,让每一个孩子都有高质量成长的机会。

  “我们要紧跟政策,为我国儿童早期教育发展不遗余力贡献力量。”彭琳琳表示,自2019年《关于促进 3 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到如今,将近4年时间里,我国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意识、专业度、成熟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也越来越受关注、被支持。孩子是家庭的未来、是社会、国家的未来,紧跟政策,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分享奉献,对整个社会、国家的持续繁盛有着深远影响。

  几经磨砺心未改,躬身砥砺绘蓝图。六年,小步怀抱着一颗炙热的教育初心,照亮了前行的路,也点亮了无数家庭、甚至整个行业的希望;六年,小步以一种近乎执拗的探索精神,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最前沿、最专业的成果;六年,小步以政策为向导、大刀阔斧搞开拓,助力多个领域共同发展。然而,这只是小步的一小步。在彭琳琳的蓝图里,一个理想的成长环境,家庭之间、托育机构之间、幼儿园之间,都不应该是独立的存在。小家庭到大社区,它们应以相同的教育初心为引,连点成线、连线成面,互相交流、互帮互助,形成一个巨大的、有爱的亲子空间,实现共同成长,以亲子之间爱的互动促进建设更有爱的社会。“未来,小步将持续稳扎稳打,精益求精,在政策正确指导下,小步前行,见大世界。”

  (来源:新视线)

责任编辑:孙青扬

早教慧爱妈妈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