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聚焦天然产物提取,首届中国大健康产业科学家峰会在广州举行

聚焦天然产物提取,首届中国大健康产业科学家峰会在广州举行
2023年02月17日 15:22

  2月16日,第一届中国大健康产业科学家峰会(CNHSF)暨天然产物提取主题专场在广州举行。峰会由广东省电子商务协会、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化妆品分会、广东省服务贸易协会指导,科圈与环球盈主办,数化领航、数化千妆、数化智甄、上海秋馨、西班牙PLAMECA、植物演绎、众妆联、上海微谱、龙麻科技集团、拉美会、ENIVA Health、EAORON澳容、Ezz一只只等业内知名企业共同协办。

  据悉,聚焦大健康主题,本届峰会汇聚了超100位来自护肤品、化妆品、健康食品、保健品等大健康领域的科学家、企业研发负责人,深度研讨“天然产物提取”这一产业研发热点,分享前沿技术、应用趋势、探讨产业与企业的发展未来。

  图: 第一届中国大健康产业科学家峰会(CNHSF)暨天然产物提取主题专场图:第一届中国大健康产业科学家峰会(CNHSF)暨天然产物提取主题专场

  有分析指出,随着全民健康意识提升,我国大健康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机遇。健康食品方面,益生菌、花青素等天然保健品概念先后走红;日化美妆领域,熊果苷、月见草油、荷荷巴油等天然植物护肤成分受到推崇。后疫情时代,消费者对健康管理更加重视,天然、安全的成分更受消费者青睐,天然产物提取物也成为大健康产业炙手可热的发力方向和研发课题之一。

  图: 广东省电子商务协会 会长蒋剑豪图:广东省电子商务协会会长蒋剑豪

  “中国的大健康产业是一片蕴藏丰富机遇的蓝海,我们要做的是让科学的火花点燃产业之火。”广东省电子商务协会会长蒋剑豪在大会致辞中表示,国民健康意识提升带动了产业健康品类的快速增长,然而国内现有的研发和生产能力远不能满足人们对大健康产品的需求,因而,当务之急是打造一个促进科研圈与产业圈共融共创的专业交流平台,这也是举办本次大会的主要目的。

  据了解,作为大健康产业顶级专家资源的聚集地,创立于2022年的科圈,致力于以研发与制造环节为切入口,打造行业高端交流平台,提供数字化工具,汇聚研发创新与产品孵化所需的资源要素,提升行业创新效率。作为科圈2023年发起的首场科学家峰会,此次峰会通过聚焦“天然产物提取”话题,立足于促进产学研三方联动,助力健康中国战略落地,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天然产物提取与应用或成产业弯道超车机遇

  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无疑是一项重要支撑。

  图: 广东省化妆品科学技术研究会理事、科圈发起人何俊图:广东省化妆品科学技术研究会理事科圈发起人何俊

  就大健康产业而言,正如广东省化妆品科学技术研究会理事、科圈发起人何俊在峰会演讲中所表示的,对天然产物提取与应用课题的深耕,对促进大健康产业提质扩容,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指导性意义。

  虽然,从产业发展角度,天然产物提取并不是一个新课题,天然产物提取物的应用已十分普遍。以植物的提取物为例,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2021年版)》就收载了3400余种已使用化妆品用植物原料。在目前已备案国产普通化妆品中,含植物原料的化妆品也占到总数的82.64%。

  但与欧美日韩等成熟市场相比,国内天然产物提取,在研发与生产方面,仍存在核心原料和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其产业化发展也亟待规范。譬如,与化妆品相关的植物提取物的概念及术语尚待明确,研发及生产加工过程质量标准尚待统一等等。

  差距意味着挑战与机遇。与会嘉宾认为,聚焦天然产物提取,或是国内相关产业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契机。近几年,“成分党”逐渐成为护肤品消费的主流群体。百雀羚、自然堂、薇诺娜、珀莱雅、阿芙、相宜本草等一批主打天然草本护肤以及功能护肤的国产品牌顺势崛起。剖析这些品牌的成长路径,不难发现,主打天然成分是品牌的圈粉利器,而凭借功能性大单品出圈是实现破局的共同策略。然而出圈之后该如何延续竞争优势?国产品牌们亟需构建足够硬核的技术壁垒来打造护城河。创新天然产物提取或许就是那个关键的破局点。

  事实上,在引导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中,也明确指出了加大天然产物提取的研发对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2021年7月发布的《上海市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年-2023年》,就强调了要对标国际,以生物、化学新原料开发技术为支撑,以植物资源提取的功效成分为特色,开展高品质原料、创新配方、高科技包材的研发和生产。

  图: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化妆品分会会长郭清泉图: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化妆品分会会长郭清泉

  “尽管主流护肤品牌几乎都以天然护肤成分来吸引消费者,但事实上,天然不一定等于安全。”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化妆品分会会长郭清泉,在分享植物提取物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现状及趋势时提醒道,“植物原料所含化学成分众多,结构类型复杂,活性成分或潜在的安全风险存在不确定性。”挖掘天然原料成分的功效价值,不仅要求高水平的提取技术,对植物原料的安全性评估,植物原料关键性成分质量控制,甚至对植物的生长环境等等都有较高的要求。

  以无患子的提取及综合应用为例,广东省化妆品科学技术研究会理事、科圈发起人何俊也表示,天然产物提取是一门涉及化学、植物学、中药学、食品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科学,其应用涉及医药、保健食品、膳食补充剂和化妆品等诸多领域,技术的升级迭代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她看来,推动天然产物提取的创新发展,需要融汇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完善科技创新体系,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机制。打造高水平交流平台,推动产学研三方联动,通过创新科学技术、拓展应用边界,反哺产业发展,是提升产业创新效率的重要补充。

  创新天然产物提取技术以科技反哺产业高质量发展

  围绕天然产物提取,分享创新科技与前沿趋势,本次大会,嘉宾们带来各自领域的干货分享。

  图:美国 Eniva  Health公司的高级顾问Tanya Shi图:Eniva Health公司高级顾问Tanya Shi

  在健康食品、保健品领域,来自美国Eniva Health公司的高级顾问Tanya Shi,分享了高浓缩纯天然植物提取技术在液体食品、药品及保健品中的应用。据她介绍,美国FDA推荐每人每日摄入10份新鲜水果和蔬菜,但生活中人们很难做到,借助高浓缩纯天然植物提取技术等现代营养科技,能够有效帮助人们填补营养鸿沟。

  图: 日本医疗健康协会理事长/朝日制药株式会社社长卢刚图:日本医疗健康协会理事长/朝日制药株式会社社长卢刚

  “以预防替代治疗正在引领健康消费新潮流。”日本医疗健康协会理事长/朝日制药株式会社社长卢刚,分享了日本健康食品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他表示,美国、日本的消费者对健康食品、保健品越发重视,通过摄入健康食品、保健品达到美容抗老、均衡营养、提高生命质量的观念已经十分普及。在他看来,中国的健康食品、保健品市场才刚刚开始,市场空间会更大,发展的势头将会更猛。

  图: 中国科学院华南国家植物园二级教授王瑛图:中国科学院华南国家植物园二级教授王瑛

  原料是健康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提取技术是影响产品发挥功效的关键因素。来自中国科学院华南国家植物园二级教授王瑛,在关于特色花青苷的合成和代谢工程的主题演讲中分享了多种前沿的花青苷合成技术。据她介绍,枸杞是当前性价比最高、用量最多的保健品原料,矮牵牛素花青苷是黑果枸杞最重要的化合物之一,新的合成技术大大提高了花青苷的稳定性,对挖掘枸杞的实用价值,甚至是为健康产业提供一种高质量、高产量的天然原料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大会,作为天然产物提取及应用历史最悠久的领域,中医药对养生、抗衰的价值也受到产业关注。

  图: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周欣欣图: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周欣欣

  “创新传承中医药是打造中国特色的大健康产业的一座富矿。”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周欣欣在关于中医药在皮肤抗衰老领域的应用趋势分享中表示,抗衰是当前护肤品研发的一个热点,中医药提倡通过“治未病”使人体达到健康水平,从而达到抗衰目的,不论内服还是外敷,都蕴藏巨大的开发价值。她强调,“中药抗衰老大多采用天然药物,副作用少,性质缓和,作用可靠、疗效确实。”

  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强调了促进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蕴含的深厚医学价值越来越广泛地得到现代医学的肯定。据YH Research报告网发布的《2022年全球及中国抗衰老美容产品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显示,国内抗衰老化妆品消费总体超过1000亿元,且消费者对抗衰老修复的需求越来越大,市场规模远未达到上限。调查还显示,我国抗衰老化妆品份额已达23%,成为美容产品的最大类别。挖掘中医药富矿,发力中医药抗衰,助力探寻大健康的新蓝海,中医药养生的应用前景无疑十分广阔。

  据《“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预计,到2025年,我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预期超过11.5万亿元。业内专业人士表示,在全球大健康产业舞台上,中国品牌的力量正在崛起。新兴的产业需要特色化、规范化发展,除了政策的引导,更需要产学研三方的高水平联动。

  作为大健康产业顶级专家的聚集地,科圈致力于打造高水平交流平台,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未来,挖掘万亿级大健康蓝海,如何更好地汇聚产业优势资源,聚焦发展的关键问题,共同推动产业提高创新效率,科圈需要更多产业专家、学者的加入。

  (来源:新视线)

责任编辑:孙青扬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