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上海陆家嘴环路1333号平安金融大厦,电梯升至36层,穿过一道灯光折射如五彩射线编织的空中桥梁,记者到达采访的小会议室。在约定的时间,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着一件淡蓝色精织棉衬衣、手拿一个iPaD笑盈盈地走了进来。马明哲吩咐秘书去抬来一个写字用的黑木板,说:“我刚从美国硅谷回来,正好和你们好好讲讲我们平安正在做的事情。”
记者至今还留着马明哲书写的关于“最大的零售金融集团、门户战略、大量客户、高频接触、数据整合”等当年堪称新鲜词汇的“黑板报”照片。
2012年至2013年间,马明哲在很多场合出现时更像是位资深IT男。他常常与金融圈、IT圈、投资圈、媒体圈的人谈起如:“O2O”、“大数据”、“二维码”等概念。那几年,马明哲对科技和互联网的兴趣与日俱增。去美国的时候,比起传统金融家常去的华尔街,马明哲更爱泡在旧金山的湾区和硅谷。他在平安内部会议和代理人高峰会上都强调同一句话:“未来40年,数据将改变一切。”
自2013年起,平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用科技赋能,成为一家最大的零售金融集团。至2018年,平安在未来的战略是金融+生态,“科技赋能金融,科技赋能生态,生态赋能金融。”马明哲在2018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强调了科技在平安的意义,并提出了“生态”的概念。
跨界立flag者
在记者采访的印象中,马明哲在2000年前几乎不出现在媒体面前,唯一一次打破惯例的是为平安集团第一个科技类的公司“PA18”的启动仪式站台,并主动接受科技类媒体记者的采访。2000年平安上市后,只有每年的年报发布会上,马明哲才会到场,隔次会出现在上海或香港会场,其它新闻事件发布或受媒体采访的工作多由集团副总孙建一先生来执行。还有一个特例,在由“三马”(马明哲、马化腾、马云)成立的在线保险公司众安保险成立仪式上,马明哲也到场畅谈。
马明哲最新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也与科技相关,即在2018年8月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智慧城市博览会。智慧城市对平安来说意味着一次“金融+科技+生态”的大融合。马明哲在第四届智博会开幕式上发言:“ 中国平安作为全球领先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在做好金融主业的同时,我们本着服务国家、服务实体、服务经济、服务大众的理念,利用多年来积累的金融和医疗科技,包括智能认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等领先的科技,为中国智慧城市发展助力赋能。经过多年的探索,平安构建“’1+N’ 智慧城市完整平台体系。”
把握未来先机最好的方法是能够预测未来;预测未来最好的方式是创造未来。
30年,平安不仅创造着未来,也成为金融机构中不断引领最in风向标和跨界立flag者。
以平安全面布局的智慧城市来说,智慧城市,一个当今最流行的概念,堪称一项全球性运动。它是一种高层次的城市状态,新的数字技术改变城市的流动模式,当地经济也因此经历一种结构性变化和应用场景的颠覆。
德国模式、丹麦模式,荷兰模式,还有美国,韩国,法国,日本,新加坡等,不同国家、不同城市对智慧城市的切入点不同,在中国,有500个地级城市,已明确提出或正在建设智慧城市。
专业开发新公司的人
很难想象,马明哲领导的平安集团旗下已有70家公司,甚至更多,因为他对平安的再造性是打破传统思维的。从缔造平安到缔造平安生态,马明哲的角色不断更新、越来越新颖。从中国传统职业制度上看,他已是一名退休干部;从事业年龄上看,他仍是一位极具创新能力的连续创业者。
成立于1998年的平安保险公司,到2018年已成为一家“金融+科技 ”的金融集团。下一个十年,平安有志于成为一家“1+N”多平台的综合金融集团公司。马明哲领导下的中国平安不断刷新公众对它的认识:保险公司、全能金融公司、上市公司、投资公司、科技公司、互联网公司、零售金融服务集团、智慧城市建设的综合供应商、“金融+科技+生态”集团。
连续创业者数以万计,但是把公司从零做到万亿市值的或许唯有他一人: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马明哲。
从平安30年的成长历程来看,第一个十年搭建根基,学做保险;第二个十年专注做保险,构建平台,探索综合金融;第三个十年则在“ 保险+金融” 的基础上,搭建五大生态(金融生态、医疗生态、住房生态、汽车生态和智慧城市)。
2017年底,平安集团的营业收入达9745.70亿元人民币,利润890.88亿元人民币。以这样两项指标,平安在2018年度《财富》世界500强排名中名列全球第29位,较2017年上升10位。同时,在全球金融企业排名中,中国平安名列第5位。
马明哲不断再造平安,也不断地超越公众对他的认知。
科技迷
2018年7月,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香港金管部门将于9月上线一个区块链支持的贸易融资平台,把包括汇丰和渣打在内的多家银行连接起来。平安金融壹账通成功获聘为香港贸易融资平台的技术服务提供商,为该平台的生产部署提供支持。金融壹账通在香港金管部门项目上面对的竞争对手是包括与埃森哲、R3等在内的世界一流技术公司。
平安非常看重这一次获胜。在在过去10年间,中国平安已累计投入500多亿元用于创新科技的研发与应用。今天,当智能时代来临,已经累积10年之功的平安则进入了科技收获季,平安宣布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大数据与安全这五大核心技术上都取得重大突破。
平安科技上取得成就得益于马明哲本人对科技的钻研。
2000年8月,平安自建了电子商务网站PA18.com,这是一个在线金融产品超市,平安还为这个网站花重金请来英国剑桥大学信息科技博士张子欣。在PA18成立时,一向极其低调、从不与媒体交流的马明哲亲自为PA18网站站台,首次接受采访。
2013年初,马明哲在美国待了两个月,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泡在了旧金山的湾区和硅谷。从硅谷回来后,马明哲与他同事交流的语言基本离不开“海量”和“高频”两个词,他认为门户战略分为四个步骤:方法、工具、数据和整合;平安定位最大的零售金融服务集团,要从大量的客户里获得海量的数据;同时,要把海量的数据通过高频的方式与客户的财务、医疗健康、住、行等发生接触,才能产生收入。
2013年,38岁的马明哲发现,平安的最大对手不是金融企业,而是科技公司。那一年,他甚至打算写一本叫《数据战争》的书,告诉他的同事们:“未来四十年的竞争,是围绕数据的竞争,数据将改变一切。”
大数据之后,平安深入研究AI技术。2017年,平安发布十大AI+创新服务。马明哲在与40余名平安希望小学校长交流时提到了AI:“不用十年,人工智能将对教育带来革命性、颠覆性的改变,让二三四线城市的教育水平赶上一线城市。”
这其中折射出他对于科技和AI的务实观——AI的发展必须落地应用,为人服务,否则仍是“单纯的黑科技”。
创新与识人
在马明哲看来,“变则兴,不变则衰;变则生,不变则亡。”变革和创新是公司保持竞争优势的永恒主题。
创立平安之前,马明哲曾是个被时代命运抛来抛去、常在别人打牌时看书的年轻人。33岁创立平安保险后,他被上级领导称为一个不满足现状,好奇而富有热情,有信念并异常执著的人。
在平安成立10周年时,马明哲已决定脱离一个“小公司”的“低级趣味”。他说:“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公司需要拥有全部渠道组合发展,那些不具备整体的、综合优势的小公司将承受难以生存的巨大压力。”
平安在第二个十年,已开始实施上市计划,并进行了一系列股权变更。
2003年是中国保险业的上市元年。中国人保、中国人寿相继以中国最大的财产险公司和中国最大的寿险公司在香港上市。2004年6月,平安以一家综合性保险公司的定位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挂牌。2004年6月24日10点,马明哲在电子交易操作界面上输入了2318的股票代码,屏幕上出现开市价及第一笔交易:10.50元,高于招股价10.33元。
2005年开始,国内A股牛市昂首长嘶,马明哲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划着平安的回归。2007年3月1日,平安在上海交易所挂牌。马明哲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大厅里敲响铜锣后,大屏幕上显示:开盘价50元,与33.8元的发行价相比,涨幅达47%,平安瞬间刷新了国内金融类股票的发行价。这一天的平安和马明哲一时风光无限。
当天的媒体发布会上,马明哲自信满满,不断“抢答”,一改以前的低调作风。他强调一个概念:中国平安是一个金融投资控股集团公司。“集团不做任何业务,只募集资本,投资到各个子公司。平安集团各子公司严格按照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各子公司都是单独的法人机构,有独立的经营班子,每个公司之间都有防火墙。”
2007年,全球金融海啸已经暗潮汹涌。平安变并“不平安”。 再融资计划、投资海外股票市场以及拟与富通成立合资公司三步曲本是中国平安20年发展进程中最“大手笔”的投融资计划,但至2008年10月,平安用暂停、终止、解除和减值准备等一系列举措宣告了平安2008年财富梦舟的搁浅。平安投资海外股票市场损失约238亿元,这个数据给平安的财务报表黑化了很多年。
2010年以来,科技赋能传统行业,点石成金的佳话倒逼企业家们接受新知。马明哲对于科学技术的学习和准备显然提前了10年。随后,他发现了一个新的领域,这个领域连接着金融与互联网科技。实际上,在2012年9月,平安就通过间接控股支付公司,将支付牌照收入囊中,耗资10亿元人民币。其间的所有环节,全是马明哲亲自操刀,从想法、构思,到收购、组建管理团队、成立新公司,确定公司的盈利模式……
1999年,马明哲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公司重大事情都是由董事会和股东们决定的。我的工作在于努力创造一种机制,在市场上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平安。对人才,我们是广泛延揽,多多益善。我还有一方面的工作,就是为这些人才创造良好的氛围,尤其是中西方文化交融的氛围。”
平安有很多业务干部辞职需要得到马明哲的签字。有一位当年的科室主管至今保留着马明哲的亲笔信,他说:“马总的信写得特别感人,他能记住你的业务特长,希望你周全考虑去留。” 平安被称为保险业“黄埔军校”,2003年前后,大批平安业务骨干被其它公司挖角。2006年,平安制定并实施了“倦鸟回归”的人才计划,接纳那些出走的业务干部再次选择平安。
对于销售精英,马明哲一直以温和、呵护的态度对待他们。在1998年到2008年十年间,几乎每一年的寿险高峰会,马明哲都会亲自参加,并作主题演讲。传播最广的当属1999年的《我是平安一名保险推销员》。2018年5月27日,在平安成立三十周年司庆仪式内部讲话上,马明哲发表名为《铭记初心:我是一名保险推销员》的演讲,算是兑现他20年前的承诺。他认为,平安是国内第一家引进保险代理人体制、结合中国国情进行改良的公司。这一体制至今仍是最适合中国国情、极富生命力的模式。
2006年,马明哲在回答内部干部提问时,总结了平安18年来的成功经验:“一是不同时期用不同的人,二是不同时期选择不同的股东;三是始终先人一步。”
“准选拔A类干部首先看个人品德、基本素养,其次是其专业能力和未来发展的潜力,而不是仅看当前业绩。”马明哲表示:“我的主要工作有三方面,培养人才,制定发展战略和发展平安的企业文化。”
通常民营企业中,创始人的持股比例一般都比较高。但马明哲间接持有平安的股份不到千分之一。“马明哲当年在搞员工合股基金的时候,有机会持有较大比例股份,但他却把自己可以拥有的股份分给了1万9千名员工,让大家分享公司的成长。”他的同事孙建一说。
“一定要与全世界最聪明的人打交道,要找到全世界最聪明的人一起工作。”马明哲不止一次这样讲述他的观点。1998年,他不惜重金请麦肯锡做咨询,并且不间断从麦肯锡“挖人”,其中包括后来一直做到平安集团总经理的张子欣,张子欣不仅给马明哲带来了战略思维,也带动他了解科技的前沿。
为了在数据战争中跑赢,马明哲从各方招兵买马, 建立一支100多人的数据经营的团队,甚至专门从美国对大数据应用做得最好的金融机构Capital One(第一资本)请来了一支数据分析团队。平安支付公司的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郑一德来自全球顶尖在线支付公司PayPal。
在平安第四个“10年”,制定的战略是做“金融+科技+生态”“,平安智慧城将会是主角。智慧城CEO俞太尉,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兽医学博士。他曾任上海松江区区长、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党组书记。从平安选拔智慧城CEO的角度可以发现,马明哲对这个新平台是抱有很大的期待的。
从平安的保险推销员到爱上硅谷的金融家,从科技追随者到城市与乡村智慧城市的建设者,马明哲在预测未来、创造未来时,在用人上也有他自己的一套经验。
“我们必须善于学习。”马明哲常对他的同事说。“马总精力过人,永远在学习,永远比我们这些后辈对新知识了解得更早一些。”他的同事这样说马明哲。
在平安的第一个十年,马明哲在公众面前,极其低调,很少公开讲话,与媒体几乎绝缘。如果不是上市公司的年报公布程序,他作为董事长必须到公众面前回答提问,关于他的情况只能来自于民间,来自于诸如“马明哲发家史”这样的网络文学。但从平安的成长历程中看,马明哲是一位特别擅长沟通和表达的人,也是一位善于学习的人,不然不会有平安保险在蛇口的诞生,也不会有在政策尚有局限性的条件下,走出一条曲径通幽的捷径,成为一家综合金融集团。
在平安的第二个十年,平安利用并购、上市完成了从保险集团到零售金融集团的跳跃。这其间,马明哲借力于“国际化标准,本土化优势”,利用资本市场完成了平安股权的更替和融资,雄厚的资金实力有利于平安下一步的投资与再造。
在平安的第三个十年,马明哲发挥了他“科技迷“的爱好,继续向世界上最优秀的公司学习。当别的公司正在谈科技战略和科技赋能,处于2.0时代,平安已将“ 科技+金融” 的业务做实,正在迈过3.0时代,奔向“ 科技+金融+生态” 的4.0时代。
将来,无论是股票投资人还是保险投保者在决定投资一家保险公司时,会进行以下基本分析:该公司是否是业内翘楚、有没有独特的规模市场、有没有可持续的增长潜力、资产负债表是否健康、管理层的诚信及能力是否良好、管理层对未来的布局是否已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马明哲可以用英语回答以上所有的问题。
《四十年,不凡的变革者》
(来源:新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