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新生万物》举办收官盛典,以现代设计赋能传统文化

《新生万物》举办收官盛典,以现代设计赋能传统文化
2023年04月03日 12:12

  3月31日晚,由梦之蓝手工班独家冠名,江苏卫视与阳光媒体集团共同出品的大型非遗焕新纪实节目《新生万物》圆满收官。自播出以来,《新生万物》不仅斩获周五晚黄金档文化专题类节目收视榜首,同时也在各类社会媒体上也反响热烈,获得广泛关注和认可。

  发起人杨澜携手非遗探访人张国立,以“收官盛典”之名向非遗文化和民族创造力致敬,带领观众回看往期节目中所呈现非遗技艺与衍生文创作品,感受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的碰撞,领略现代科技与古人智慧的结合,从古与今、新与旧的时空对话中,为《新生万物》划下完美句点。节目播出后,不少观众对盛典中所展示的新潮又实用的非遗文创产品产生浓厚兴趣,纷纷表示这应该是自己与非遗离得最近的一次。

  9座城市、11项非遗技艺

  收官盛典以当代视角致敬非遗文化

  “32,108,128,16”,非遗探访人张国立在收官盛典现场抛出这样四组数字,来致敬《新生万物》这趟“知行合一”非遗之旅。回看过往11期节目,从富春茶社、白族扎染、苏绣、脱胎漆器、瓷胎竹编,到景德镇制瓷、宣纸传统制作、花丝镶嵌、古建筑营造技艺、北京玉雕、洋河酿酒……《新生万物》辗转9座城市,呈现了11项国家级非遗,通过新生学徒团走近非遗文化,体验非遗技艺、焕新非遗作品,让观众跟随学徒团的视角获得身临其境、乐在其中的沉浸感,同时也能从传统文化中感悟非遗传承人的匠人匠心,增强文化自信。

  当我们今天在谈论非遗的时候,我们谈论的是什么?《新生万物》前期所抛出的疑问,在最后一期得到了解答——是人、是时光、是创造。收官盛典中,节目对11项国家级非遗进行致敬,对非遗焕新的文创作品重点推荐,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同时空交接。设计师杨松耀、苏素使用流行符合和撞色拼接呈现爱心扎染衬衫,让白族扎染成为新国潮;设计师王成福从洋河酿酒中汲取灵感并结合故宫瓷母设计概念制成“万年历洋河酒瓶”,以致敬时间的伟大。透过当代视角的呈现,传统非遗技艺不仅有了更时尚潮流的表达,也无形间拓宽了非遗技艺的客户群体,而当设计图纸上的概念设计以实物方式呈现,“知行合一”的非遗焕新之旅才真正意义上形成了完整闭环。

  个愿景二十余组衍生文创

  搭建传承人与设计师双向奔赴桥梁

  如何通过节目将非遗发扬光大?早前在接受采访时,杨澜坦言希望《新生万物》能承载两个愿景,“一是非遗大师能够不断超越自我,创作登峰造极的艺术品;二是让非遗进入普通人的生活,成为大家买得起、用得上的文创产品。”收官盛典上,设计师曾令波“用光线做苏绣”的星轨灯,通过摩尔纹与双面绣碰撞极具视觉震撼力,完美契合当下年轻人追求国潮的审美情趣。将苏绣的光影交织运用到现代生活场景中,使得传统非遗文化获得更多展现和表达空间,这样天马行空的创意不仅惊叹了无数观众,也让苏绣传承人张雪感到惊喜不已。当非遗传承人和新锐设计师在同一空间进行深度交流对话时,无疑创造了整场节目的高光时刻。

  当涵盖衣、食、住、行等多个维度的20余组文创衍生产品,在收官盛典上一一揭开神秘面纱时,观众更清晰地感知到《新生万物》对于非遗文创产品实物化呈现,不单是让非遗技艺飞入寻常百姓家,更使得非遗在“活起来”“潮起来”的同时,积极发挥文化节目的桥梁作用,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非遗历史底蕴,同时实现非遗传承人与新锐设计师的双向奔赴。

  盛典上,当张国立提到中国非遗子项目数量多达3610种时,杨澜表示如此庞大的数字无疑给了下一季节目更多的探索空间,她也希望能用更加开阔视野去拥抱中华传统文化。如今,《新生万物》第一季圆满收官,但节目对于非遗的探索之路才刚刚开始,期待第二季节目为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发扬带去更多可能性。

  (来源:新视线)

责任编辑:孙青扬

非遗新生万物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