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银谷碳汇: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黑马”

银谷碳汇: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黑马”
2023年04月19日 15:32

  前言

  人类可利用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是不可再生资源,二是可再生资源。再生资源是可回收再利用资源的一种,就是在人类的生产、生活、科教、交通、国防等各项活动中被开发利用一次并报废后,还可反复回收加工再利用的物质资源,它包括以矿物为原料生产并报废的钢铁、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合金、无机非金属、塑料、橡胶、纤维、纸张等都称为再生资源。

  国家发改委发布《“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到 2025 年基本建立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主要资源产出率比 2020 年提高约 20%,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达到 5万亿元。2019年我国十大品种再生资源回收总值为9004亿元,2020年为9501亿,2021年为13695亿,同比增长高达35.1%。

  风口下的蓝海项目

      疫情之下,无论投资哪个行业项目都充满了诸多不确定性,但投资政府已出台文件推动并且持续关注的项目,抗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评估起来都优于其他项目。

  近几年,国家政府部门对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特别是“3060双碳战略”的提出,将加速再生资源行业的改革。各级部门也是陆续发文对再生资源行业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指导意见。如2021年2月22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2021年12月商务部发布的《关于重点联系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名单的公示》,2022年1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之后国家发改委更是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文件细则推动地方对再生资源行业整改的力度和进度。关于这一点,四川省成都市商务局以及相关部门反应迅速,做出了表率。

  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成都市商务局、成都市城管委三部门联合印发《成都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发展规划(2020—2025)》(以下简称《规划》),详细制定出成都未来5年内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发展的“任务书”和“路线图”。

  《规划》提出,到2025年,成都将全面建成社区回收站(点)4000个、分拣中心50个、回收利用基地4个;届时,成都全市再生资源主要品种综合回收利用率不低于80%,生活垃圾中可回收物回收利用率达到35%,再生资源年回收总量达到700万吨,回收总值占全市地区国民生产总值1%。

  银谷碳汇——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黑马”

  四川银谷碳汇再生资源有限公司隶属于四川银谷智联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其控股子公司,注册资金1亿元。是成都市唯一入选国家商务部重点联系和培育的再生资源企业,获得四川省政府、成都市政府重点培育扶持,是中国再生资源碳排放标准制定企业之一,其创新模式入选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程案例。

  截止目前,四川银谷碳汇主营业务线上覆盖全国200+城市,线下覆盖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省市,聚合回收人员1000+,回收车辆500+,建设有分拣加工中心30000余平方米。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四川银谷碳汇正在搭建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产业化项目的建设,重构绿色回收交易链。目前已在成都市50多个街道设立了80多个规范化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并自建物流体系和信息化管理平台,车辆100+,经营团队200+,全数字化运营和管理,引领行业提档升级发展。

  四川银谷碳汇重资产投入的全产业链建设,从连锁门店,分拣中心,到后端加工一体化运作:

  选择零风险小生意,就选银谷碳汇

  四川银谷碳汇的全产业链运营思维,在成都市已取得成功,一城千店,打造15分钟便民回收服务圈,一年多时间已布点80余家回收站点,并得到广大合作伙伴的一致好评。回收站点投资回报周期最快的仅需4、5个月,主要源于以下核心服务内容的持续输出,为合作伙伴保驾护航:

  一、协助选址与评估:协同合作伙伴调研门店周边环境,制定推广策略,分析投资可行性;

  二、营业资质办理:帮扶合作伙伴取得开店所需的各类营业证照,实现合法合规长期经营;

  三、完整的培训体系;从员工技能、管理、心态、活动开展、服务流程等全方位培训,提升从业人员专业技能;

  四、推广赋能服务:从选址、试调、开业活动、社区联动、会员积分以及互动活动等,提升门店影响力和知名度;

  五、品牌授权:统一的门店设计、门头展示,以及自主研发的数字化运营平台,彰显公司和品牌实力;

  六、物流支持:合作伙伴只需专注做好门店的收货服务,后端物流,转运、售卖全部交由我司运营管理,轻松开店;

  七、资金支持:让优秀的合作伙伴1家店变成2家店,发展第2家店时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合作伙伴做大做强;

(来源:看头条网)(来源:看头条网)

责任编辑:孙青扬

成都市四川省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