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江南米道【建康1号】低GI大米临床实测结论刊登《上海医药》期刊

江南米道【建康1号】低GI大米临床实测结论刊登《上海医药》期刊
2023年04月25日 10:38

  在我国糖尿病患者数已达1.1 6亿,而这个数量仍在不断迅速增加,且未被诊断的“隐形”糖不耐受人群还有很多,并且糖尿病年轻化现象也愈发严重。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提升,“糖摄入”也越来越被关注。很多人逐渐开始“控糖”甚至“戒糖”。但过度的“戒糖”导致的结果往往是身理和心理都不适应。

  众所周知主食是膳食中占主要地位的食物, 我国2/3以上人群以大米作为主食, 而传统精制米面主食升糖指很高,恰恰是日常饮食中容易引起餐后血糖升高及大幅度波动的关键, 但碳水化合物又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也是影响糖病患者能量摄入及餐后血糖控制的最重要因素。对于我国越来越庞大的“糖友”群体来说,糖尿病除了对身体健康存在危害之外,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也产生了严重影响。调查显示,不少“糖友”因为不敢正常吃碳水主食造成很严重的思想负担和选择困扰。因此,一款日常既适合慢病糖友又适合有控糖需求人群的“低升糖”营养优质碳水主食尤为重要。

  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稻院士】品牌出现在大米主食升级的品类赛道。江南米道旗下的品牌【稻院士】致力于功能性稻米的专研开发,历经数年潜心自然培育、专注低GI品质稳定&产品功效研究、通过权威科研机构GI检测及专业医院的临床验证,打造出品了适合控糖人群的一款功能性天然稻米品种-“低升糖指数大米”。期望通过出品优质稳定的低GI大米作为主食品类中的升级迭代品,让用户有更多健康营养的主粮选择。

  临床实验结论:“稻院士”功能性大米有助于餐后血糖维稳

  我们日常摄入的所有食物都会引起体内血糖变化,用于衡量这个变化的高低指数就是GI值,区分食物GI值的的高低就取决取决于摄入后糖分糖吸收的快慢和多少。我国2 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血糖的特点就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而血糖长期剧烈波动,会增加胰岛素抵抗,从而加快糖尿病的发展。

  【稻院士】通过科研自然培育、米种杂交、生态种植而成的一款具有低升糖功效的天然低GI稻种“建康1号”,摄入后能血糖升速减缓、糖分吸收率减少,从而减轻胰岛功能负担,实现更好的体重管理和血糖管理。该款低GI大米的低升糖功效是通过专业医院临床研究实测,研究发现“建康1号”针对糖病患者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建康1号”低GI大米的临床研究结论于2023年4月被发表刊登在《上海医药》期刊中。创刊于1979年的《上海医药》,作为权威医药学综合性科技期刊,对各级医疗机构、科研院所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题为:“建康1号”低GI大米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的研究报告通过临床实验得出结论:食用 “建康 1 号”大米进行饮食干预,有助于维持餐后血糖稳定,可以安全有效降低T2DM患者餐后血糖,避免因血糖剧烈波动引发的系列不良代谢反应,改善胰岛素抵抗,减缓糖尿病的进展。

  实验针对24位二型糖病患者进行临床实验,实验采用自身对照,同一患者前三日食用主食为普通白米的标准配餐,洗脱期后三日食用主食为“建康 1 号”大米的标准配餐。观察患者在对应时间,餐后最高血糖较空腹血糖的增幅、72 小时血糖连续监测下血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me in range, TIR)、血糖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食用主食为“建康 1 号”大米的患者餐后最高血糖、TIR、AUC 均显著优于食用普通白米者(P<0.05)。

  【稻院士】打造主食升级新食代,传递药食同源健康膳食理念

  [稻院士]“建康1号”低升糖大米实现了营养和健康的双重升级,由江苏省农科院、江南大学、北京功能主食创制与慢病营养干预重点实验室等权威机构创建“低GI功能稻米创新联合体” 历经数年培育匠心出品。遵循药食同源的膳食理论,不断研发与人体微营养调节相关,与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慢病预防与饮食干预匹配的功能性稻米系列产品,为大众用户提供更多理想的优质碳水主食,传达稻米食养的健康生活理念。

  (来源:看头条网)

责任编辑:孙青扬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