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23日,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在山东省德州市举办2023(第六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理事长贾明星,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二级巡视员慕颖出席大会并讲话。中国工程院院士段宁,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柴立元,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张廷安,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常务副理事长、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周全法,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李会泉等知名专家出席大会并作特邀报告。
本届大会以“科技创新,引领绿色低碳新发展”为主题,广邀国内知名院士、专家学者就行业科技发展热点、绿色节能环保等专题研讨与交流。鑫联科技作为有色金属资源化清洁利用的领军企业受邀出席本次研讨会,集团林琳总监作专题报告分享。
锌资源再生利用,绿色发展与固废治理相融合
本次大会聚焦有色金属行业及相关行业环境保护领域最新进展及成果,深入探讨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大会下设7大分会场,议题涉及碳达峰、碳中和、工业废弃物的处理与循环利用、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生态修复、分析检测等方面的理论探索、工艺和设备改进、技术进步和创新等多个领域。
4月23日,有色金属二次资源循环利用与减污降碳技术交流会分会场上,鑫联科技林琳总监做了《冶金工业再生锌资源利用技术与实践》的专题报告,详细介绍了企业在钢铁、冶金、汽车行业的固危废利用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及项目实践。鑫联科技的相关技术与实践为冶金行业遵循绿色融合发展理念,促进行业固废资源化有效处理,弥补有色行业原生锌资源保障不足,充分响应有色金属行业碳减排实施举措,提供了可选择的新方式和途径,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肯定。
技术国际领先,引领“锌”资源再生循环利用
林琳在报告中指出,截至目前,上海、天津、重庆、安徽、云南等多地相继发布文件,助力短流程炼钢发展,其中,部分省市提出短流程炼钢比例的目标、废钢比目标等,提出“推进高炉产能转向电炉”。以四川省为例,其发布的《关于开展电炉短流程炼钢高质量发展引领工程的实施方案》指出,加快推动电炉短流程炼钢转型升级,目标到2025年电炉短流程炼钢产量占比达到40%,超低排放改造率达到100%。伴随着废钢用量上升,冶金行业含锌二次物料量呈增加趋势,亟需更加先进、合理、清洁的适用技术。二次锌资源因分布散、成分复杂、含锌波动大、难以处理等特点,使其无法得到有效且充分合理的回收利用。
针对以上特点,鑫联科技依托自主研发的“火法富集—湿法分离—分级提取多段耦合集成处理技术”,以电炉灰、锌浮渣、铜镉渣、电镀污泥、酸洗污泥、电镀锌灰、电镀污泥等为原料,能够有效生产精锌,并综合回收其中的铟、铅、镉、铋、锡、碘、铯等有价元素,以及铁精粉、还原铁粉等工业产品,无废水废渣排放。该技术攻克了以成熟、稳定的工业化技术对含锌固废进行“脱氯除杂”的难题。主导产品再生锌品质达到了与原生锌完全一致(0#锌锭含量≧99.995 %)的水准,获得了包括“英国天祥认证——绿色再生循环产品认证INTEK GIF”“全球回收标准认证GRS”“瑞士通用公证行——非电器电子设备无害化学认证品SGS RoHS”在内的多项国际认证。
为推动二次锌资源的综合利用及再生锌行业的发展,结合钢铁企业“固废不出厂”及“资源内循环”的理念。通过与宝武等钢铁企业合作,将钢铁企业生产中产生的电炉灰、镀锌污泥等含锌固危废,转变为钢铁企业自身可以使用并命名自有品牌的标准锌锭用于其镀锌产业链继续循环,让钢厂的含锌固危废产品化,帮助其发展循环经济并实现完整的含锌固危废资源化利用。
另外,在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快速发展的时期,林琳总监针对汽车冲压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镀锌板材废次品及裁剪边角料的资源有效回收问题,介绍了“碱介质中清洁回收铅锌”专利技术,突破了碱性介质中金属的定向分离的难题。通过该技术的处理,可得到优质洁净钢和高活性片状锌粉。规避了火法窑炉处理方法的气体排放问题,每处理1吨废料,可减排二氧化碳2吨,且无水、渣排放,环境友好。该技术的成功研发,为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和报废汽车回收利用行业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伴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深入推进,我国固废资源综合利用事业正处在新的历史阶段。鑫联科技在再生锌等有色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实践和探索,不仅有利于推进冶金行业协同开展固废、危废治理工作,助力循环经济发展和行业减污降碳,同时也为提高我国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扩充金属资源储备,实现金属资源国内大循环,减少矿山资源开发,推动我国绿色转型发展提供了创新方向。
(来源:看头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