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第二届生活方式医学大会暨生命说五周年庆典在北京成功举办

第二届生活方式医学大会暨生命说五周年庆典在北京成功举办
2023年05月15日 15:59

  5月15日,由北京生活方式医学研究院主办,生命说(北京)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协办的“把生活方式疗法推向全国”第二届生活方式医学大会暨生命说五周年庆典在北京中国大饭店成功举办。

  本届生活方式医学大会以“把生活方式推向全国”为主题,原卫生部部长高强、卫生部原副部长殷大奎、中国民族协会会长吴英萍、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委郭清、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王培玉、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系硕士生导师马德福等重量级领导嘉宾莅临现场,与到场的医学界、产业界、媒体界等500余精英人士共聚一堂,就生活方式医学与健康管理产业的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和交流,大会通过主题演讲、对话等形式,聚焦全新历史机遇,研判未来发展走势与趋势,达成了多项共识,取得了多项成果,获得圆满成功。

  本次大会同步开启了线上直播,线上超过10万人同步观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及热烈响应。

  01 权威论道 共探生活方式医学新风向

  《我国生活方式疗法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梁志/大健康产业专家、生命说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

  生命说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梁志代表主办方致开幕辞,对各位嘉宾、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对生命说5年来在生活方式医学领域所做的工作进行了回顾与展望,并做了《我国生活方式疗法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的主题报告。他在报告中首先介绍了生活方式医学的概念和对慢性病防治的价值。梁志表示,生活方式医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不是养生玄学,而是科学。生活方式医学在欧美、韩国、澳洲等逐渐兴起并发展。当前,生活方式医学在我国也得到重视和大力推广。

  梁志指出,保健养生、疾病预防、疾病治疗等必须以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基础,健康服务业的主要业态就是生活方式医学服务,所有的医疗机构、健康管理机构都应开展生活方式医学服务。生活方式医学不仅是一门医学,更是一个产业,将会为健康中国贡献最主要的力量。他希望更多人参与进来,把生活方式医学理念和生活方式疗法推向全国,让更多人受益,共创全民健康的美好未来!

  《自己是健康生活方式的第一责任人》

  殷大奎 / 国家卫生部原副部长

  殷大奎在演讲中,从新冠疫情时期居民膳食营养对健康的影响入手,阐述了健康生活方式、合理的膳食对人体免疫力的提升、疾病的预防起到的重要作用。有效的健康管理可以大大节省医疗投入,减少慢性病死亡人数。因此,每个人都应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殷大奎表示,我国健康产业发展潜力、发展空间巨大,生命说主办的本届生活方式医学大会不仅有助于加快我国健康生活方式的改良和普及,还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健康产业的发展,尤其是以生活方式医学领域生活方式疗法产业的发展壮大,以产业助推全民健康行动快速发展。

  主题演讲

  高强/ 国家卫生部原部长

  高强指出生活方式医学最早起源于西方,我们研究、借鉴生活方式医学时应该注重我国的现实国情,而不能照抄照搬,不顾实际。中国普通大众缺乏对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视,比如在烧烤、火锅等不健康美食面前完全不顾及饮食健康。因此,开展生活方式医学科普非常重要。

  高强表示,每个人应该做好健康第一责任人,也就是说,患有疾病,医生可以协力诊治,但健康长寿要靠自己,需要从每个人做起,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关注健康,就要关注生命的全周期,要把病人以治疗观念转为以健康为中心的管护理念。

  《中医养生学与生活方式优化》

  吴英萍/中国民族卫生协会会长

  吴英萍在致辞中表示,中医养生通过采用各种有效方法、开展各类有益活动,以达到保养身体、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维护健康的目的,是数千年中国人民健康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总结,也是中国人优良生活方式的重要载体,而生活方式医学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以生活方式干预为主要治疗手段,控制、缓解、逆转慢性疾病,两者有相通之处,在研究应用生活方式医学时,也应该从中医养生中寻找智慧。

  吴英萍指出,中医养生学的理论与实践已深深融入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之中。中医养生学讲究的未病先治、修身养性、平衡理念、注重差异等,无不透露着闪光点,我们在追求生活方式医学、优化生活方式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中医养生理论和养生方法的学习和运用,把握中医养生智慧,遵循中医养生要领、选择适当养生方法,关键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不断提高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

  《生活方式医学和健康管理》

  郭清/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委

  郭清指出,追求最高的健康水准是每一个人的基本权利,国家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的健康生活方式,坚持预防为主,加强重大慢性病的健康管理,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是当务之急。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研究显示,慢性病的发病原因60%取决于个人的生活方式,同时还与遗传、医疗条件、社会条件和环境等因素有关。因此,加强生活方式管理,提高健康管理能力是应对我国慢性病剧增与人口老龄化的有效手段。为此。郭清教授重点分享了健康管理学科领域学术研究的前沿信息,阐述了“533健康管理工程”相关内容,即以5G技术为基础,早筛查、早评估、早干预的“三早”为具体路径,覆盖全人群、全方位、全周期的“三全”健康管理。

  郭清教授表示,在日常生活方式上,可遵循“三减三健”的原则,即: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这也是国家《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方案(2017-2025年)》中提出的六个专项行动,以及做好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四大健康基石,以此来提升健康管理水平。

  《生活方式医学中的营养干预治疗》

  王培玉/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

  王培玉主题演讲中指出,营养与慢性病密切相关,膳食不平衡是慢性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并从肥胖、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痛风、高血压、脑卒中等慢性病角度,全面阐述了疾病的发生、发展、危害。

  王培玉指出,居民饮食存在高油高盐摄入普遍,含糖饮料消费逐年上升,饮酒行为普遍,全谷物、深色蔬菜、水果摄入不足,奶类、鱼虾类、大豆类食物摄入不足。这些都是导致慢性病的危险因素,而这些危险因素完全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医学加以解决。

  王培玉指出,第二届生活方式医学大会的召开正当其时,生命说把生活方式疗法推向全国的愿景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希望更多地人关注生活方式医学,从饮食营养、戒烟戒酒、合理运动等等方面做好健康管理,远离慢性病危害。

  02 成果涌现 携手共促生活方式医学繁荣

  发展繁荣生活方式医学,把生活方式疗法推向全国,离不开医疗学术界、产业届、医生、健康管理师等各界各职能角色的协同配合、广泛参与。本届生活方式医学大会在生活方式疗法的应用生态、服务生态、技术生态等方面,积极推动开展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更加务实的生态合作,共同促进生活方式医学繁荣,本次高峰论坛上启动多项仪式举措,取得多项重点成果。

  成果一:启动“我帮医生管健康”

  帮助10000名医生管理健康

  本届生活方式医学大会上,为实现“把生活方式疗法推向全国”的愿景,主办方生命说在到场嘉宾朋友以及线上观众的共同见证下,启动“我帮医生管健康:帮助10000名医生管理健康”活动仪式,以实际行动推动生活方式疗法的运用。

  我国人均医疗资源匮乏,医患比例严重失衡,随着生活方式医学逐渐成为一线治疗手段,紧靠医生力量远远不能满足全民健康管理的巨大需求。本次“我帮医生管健康”活动启动,是生命说在推动生活方式疗法普及过程中又一创新之举和有益尝试,将有助于大众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思维的转变,有助于减缓我国慢性病高发的态势,减轻医疗压力。

  成果二:举行公益大筛查活动启动仪式

  帮助1000万人免费检测健康

  本届医学大会上,生命说举行了公益大筛查活动启动仪式,提出了帮助1000万人免费检测健康的战略目标。

  慢性病具有起病隐匿、病程长且迁延不愈的特点,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慢性病管理起步较晚,存在知晓率低、控制率低等情况。《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将监测、检测、早诊早治、规范化治疗等建议贯穿四类重大慢性病防治行动。有效的健康监测、检测是生活方式医学中必不可少重要一环,生命说公益大筛查活动同样是以实际行动助力全民健康,推动全民健康行动的顺利实施。

  成果三:学术合作项目签约

  《生活方式干预技能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本次活动上,生命说与北京大学医学部举行了《生活方式干预技能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双方将依托各自优势资源,深层推动临床试验、人才引进培养、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医疗健康服务等全面合作。这也是生命说与北京大学医学部再次牵手,共同达成的又一个重要合作项目。

  由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系硕士生导师马德福与生命说旗下北京生活方式医学研究院执行院长、常识教育总经理孙永涛共同完成了签约仪式。本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将进一步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实现北京大学医学部与生命说在协同育人、资源共享、科研合作、协同创新、人才交流等方面的共赢发展,打造校企合作典范。

  现场,众多参会嘉宾纷纷表示,通过聆听主要嘉宾们的发言,和各领域与会代表的互动,深切感受到生活方式医学时代即将到来,生活方式疗法在慢性病管理方面将受到广泛的重视,同时也孕育的巨大的市场潜力。生命说公司作为生活方式医学的推动者和健康管理产业的优秀企业代表,为推动生活方式医学造福大众,实现慢性病管理产业创新发展,起到了很好地示范和引领作用。

  (来源:看头条网)

责任编辑:孙青扬

养生疾病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