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当文化遗产遇上数字化:鲜活表达让历史触手可及

当文化遗产遇上数字化:鲜活表达让历史触手可及
2023年06月16日 16:08

  从巍峨的长城到沧桑的圆明园,从飞天的敦煌到蜿蜒的大运河,数座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的瑰宝划过历史长河。作为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生动地述说了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他们的延续与发展,关键在青年群体的保护意识和传承意识。

  “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是课本里的故宫;“千年前的丝路辉煌,张骞策马西行”,这是纪录片中的河西走廊;“公园每一寸土地下都埋着文物”,这是遗址上的良渚古城。在过去,书本、影像和实地游览,包罗了大多数人对文化遗产的认知途径。但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原有的时空壁垒被打破。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知识图谱等新兴技术,年轻一代的文化传承有了更为鲜活的表达。

  “沿着红妆碧瓦一路向北,在祈年殿前敲响编钟、跳祈福舞,为百年古树九龙柏浇水、除虫、施肥、喷药……”5月24日,《和平精英》“绿洲世界”的东南一隅,“数字中轴·天坛”在空间内上线,一个可互动的线上天坛云游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落地成型。场景深度还原了包括祈年殿、皇穹宇在内的多个天坛标志性建筑,包括建筑外的三音石、回音壁等,让用户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指尖上的天圆地方。

  “绿洲世界”是由《和平精英》推出的开放共建式体验空间,同时也是一个集数字孪生、社交互动、休闲玩法、品牌合作等多功能数字场景。用户在空间内可以数字人的身份实现“云游景点”“品牌互动”及“创新玩法”等多重体验。

  “数字中轴”项目于2021年由北京市文物局、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和腾讯联合发起,助力2023年北京中轴线申遗。项目通过数字技术,深挖北京中轴线历史文化内涵,助力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

  “数字中轴·天坛”基于“数字中轴”发起,借助和平精英游戏IP影响力,通过数字技术还原北京天坛建筑,结合文化设计交互式玩法,实现天坛数字资源在游戏场景中的活化应用,是北京中轴线数字资源在游戏多元场景中安全高效流动的一次探索。呼吁用户共同参与接力守护天坛的同时,在商业、文旅等方面也创造了更多元的价值。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天坛公园线下接待游客量为51.78万人次。而“数字中轴·天坛”仅上线一周,线上已有超4000万人次打卡,平均每日“接待量”571万人次。

文化遗产在青年群体中保护传承的新模式在数字技术的助力下稳步推进。文化遗产在青年群体中保护传承的新模式在数字技术的助力下稳步推进。

  在第十九届文博会,北京展区序厅聚力打造“最美中轴线”系列展陈,现实世界的中轴线被搬到了云端。4D时空再现古都历史沿革,描绘北京中轴线七百多年来的时空变迁;

  在故宫博物院,“数字故宫”已形成覆盖全院的文物信息,观众可通过藏品图片、三维模型、古建数据和VR程序等数字资源自由参观,实时分享;

  在敦煌莫高窟,精美的壁画通过“数字敦煌”飞出大漠。线上全真的“数字藏经洞”在互动中分享文物背后的鲜活故事,还有AI官方虚拟形象随时随地在线上展开知识讲解……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到“十四五”时期末,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到2035年,建成物理分布、逻辑关联、快速链接、高效搜索、全面共享、重点集成的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中华文化全景呈现,中华文化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

  历经数代人的守护与传承,文化遗产本身蕴藏丰富、内核充沛,数字技术“破圈”打造了更为贴近当下生活的方式和潮流,让年轻人有了更多体验参与的机会,进而感受到背后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无论是“数字中轴·天坛”“梦游西湖”,还是《只此青绿》《唐宫夜宴》,以故事为核心,以技术为链接,优秀传统文化不为人知的一面得以充分挖掘,科学与艺术的双重赋能让故事得以长久保存和传颂。(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卢璐)

  (来源:看头条网)

责任编辑:孙青扬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