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上午9点,“器宇江南文化艺术展”在“红盒子”艺文生活空间(原常州图书馆旧址)开幕。展览从“江南造物”的主题出发,集合了来自16种工艺美术门类的107件展品,从器物精神,延伸至对江南文化的探讨。
留青竹刻、乱针绣、常州牙刻、金坛刻纸、紫砂、漆器、铜炉、陶瓷、红木家具、木雕、核雕、玉雕、石雕、缂丝、苏绣、苏扇,都是江南文化的符号,在艺术家们的指尖代代相承。此次精心遴选的展品,都是艺术家们极具代表性的重要作品,留青竹刻作品《十大名花》、苏绣作品《龙门石窟》、紫砂作品《亚平提梁》、红木家具《明式条案》等中国工艺美术金奖作品,也在此次展览上亮相,带领观者感受江南文化的高峰之作,触摸江南文化的时代脉搏,谛听传统与现代的共鸣新章。
檀香扇被称为“扇中之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制扇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邢伟中在采访中说:“檀香扇是国家级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兼具历史与文化的双重属性。这次展览我带来两件檀香扇作品《人间仙景·风华绝代》和《嫦娥奔月·倩女赏花》,墨色浓淡相宜,而这种‘总相宜’本身,就是江南风情的体现。”
作为家具文化风格的代表,明式家具线条简约,古朴秀雅,散发着传统文化的气质和神韵。展品《明式条案》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艺杯”金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明式家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许建平介绍说:“苏州是明式家具的主要发源地。所谓‘苏作’,是国家对于江苏整个地方手工家具流派的一个称呼,与京作、晋作、广作并称古典家具四大流派。明式家具在工艺制作和造型艺术上已经做到了顶峰,当代的创新之处应该着眼于新的生活方式。古代没有的,我们可以去设计出来。”
百年老字号“明仕阁”红木家具第五代传承人史志晔,对明式家具也有着深刻的理解,他说:“明式家具的历史文化价值在于经过长期发展,在日常使用的家具领域里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就,它的完整性、合理性、实用性、装饰性都达到了巅峰。在明式家具中,不论是椅子、茶几还是条桌、书架,都讲究清秀的造型、匀称的比例、明晰的线条,充分表现了家具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气质。”
参展艺术家史志晔在展览现场
江南风韵,也藏在苏绣的一针一线中。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王丽华作品《龙门石窟》,获得了 2019 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她介绍说:“我非常喜欢龙门石窟这样恢弘的历史题材,为了更好地用苏绣去完成这件作品,我独创了‘八工针法’,既能展现石雕的材质感,又能绣出它细腻的眼神。苏绣蕴藏了苏州文化的精髓,细腻温婉,这也是我所理解的江南气质。”
金坛刻纸是将手工绘画和镂空刻制两种工艺结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剪纸(金坛刻纸)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杨兆群,在作品《我们的节日》前侃侃而谈:“我认为金坛刻纸是最接地气的江南艺术。这一幅金坛刻纸作品融合了七个传统节日,表现当今农村富足快乐的小康生活。春节贴春联,正月十五闹元宵,灯节放纸灯,清明荡秋千,七夕鹊桥相会,端午节包粽子、划龙船,展现百姓们多姿多彩的生活。”
“无竹不江南”,留青竹刻是江南文化的代表符号之一。清末时期,常州留青竹刻在中国国内稳占鳌头,独负盛名。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白坚仁表示:“留青竹刻是围绕我们江南文化来展现的艺术。白氏留青竹刻以花鸟系列闻名。我父亲白士风将这门技艺传给了我,我再加以创新。像《十大名花》梳篦,集留青竹刻与梳篦为一体,刻制出一套完整的十大名花,呈现出江南的花香锦绣和情意绵长。”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沈华强说道:“作为一个江南人,我自小在江南的山山水水中长大,我的作品也自然而然地充满了江南生活的气息,即使是池塘一隅,也是江南最好时。从作品创作来说,我认为对美的感受很重要,不仅是技艺传承,更重要的是传达对美的感知,传递生活的美好和热爱。”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徐文博也感叹道:“常州的留青竹刻,在全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好几位国家级的大师都汇集在常州。我们也希望将留青竹刻这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好好接力传承下去,让江南文化在艺术的接力传承中更加丰饶。”
常州是当代中国象牙浅刻艺术的中心,常州象牙浅刻的特色是书画、浅刻技艺融于一体,表现出中国绘画和书法的深远意境。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王明盛带来《溪山行旅图》和《戏金蟾》两件展品,他提到:“这两件常州牙刻作品都是以中国古典题材为元素创作的,经过雕琢填色,猛犸象牙的材质呈现出独特的金石韵味。”
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理事萧晨凯表示:“我认为江南造物分为江南和造物,在艺术上追求高雅,在工艺上追求极致。江南自古物质富饶,‘仓廪实而知礼节’,文人雅士追求生活的享受,把各种的器物做的非常的精致,另一方面,器物所承载的江南文化亦是一代一代往下传承,江南的精工细作、精益求精已然是江南艺术的标签。”
缂丝以其“通经断纬”的织法独树一帜,自古流传“一寸缂丝一寸金”的说法。参展艺术家黄佳丽为我们讲解了缂丝的技艺:“苏州的手工以精细为主,一根线有十六丝,一厘米便有二十四根经线,细密至极。”牵丝毕,缂丝始。缂丝之稀,便在于一日仅成几寸,一副完整作品则往往经年累月,而在这数月之中,只有每一次竹披压下的力度几近相同,才可形成均齐、平整的画幅。
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卢梅红、青年艺术家郁竹君,母女二人一同参加了此次展览,郁竹君说:“花卉是母亲刺绣作品中常见的题材,娇艳柔嫩、层次分明,我还有许多要向母亲学习的地方。我的《雨中曲》则更有现代都市那种清冷卓绝的美感。我想,只要我们青年一代踏实笃行,将指尖非遗传承下去,江南艺韵一定能焕发出全新的生机。”
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卢梅红在展览现场
参展艺术家夏梦洁的《喜上眉梢》,根据青花泼墨的背景所呈现的意境,用中国古典文化题材结合了现代的装饰技法,绘制出一种新的画面,她说:“江南的整给我的印象是唯美写意,陶瓷艺术非常适合表现江南的山水、园林、花鸟。”
玉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参展艺术家陆键带来和田玉《绿度母》,他强调道:“玉器重文化底蕴,顶级的玉器是上等的玉料与雕工极高的文化造诣相结合而成的。玉器所凝聚的精神是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江南人典雅、含蓄、温和、礼让的形象素质,在一定程度上是玉材美德的再现,具有独特的魅力。”
核雕是微型雕刻工艺,因为材质细脆,对用刀的力度、角度要求严苛,稍有不慎,便前功尽弃。参展艺术家许静健说:“江南良工造物的背后体现出的是工匠精神,择一事做一生,严格要求自己,不求最好要做到更好。我希望让更多年轻人喜欢核雕,把核雕手艺传播、传承下去。”
艺术家们心中永驻那一座朦胧的绝色江南,以指尖非遗传承着传统的古韵之美,在时代进步的足音里,注入新的精神,赋予新的含义。“器宇江南文化艺术展”,绝不是江南艺脉性灵诗情的空谷绝响,而是代表江南文化精神的绕梁合鸣。
“红盒子”挖掘“最江南”的文化基因,化为一道浸润着江南美学的灵动生命线。以器物为载体,江南文化得以与传统相通,又与当代联结。当古今之间的反差与对话被融续,文化的根脉亦在碰撞中汲取了新的养分,开枝于江南、散叶于当代。
展览现场
展览名称:器宇江南文化艺术展
展览地点:A35 红盒子(常州市和平北路35号)
展览日期:2023.8.19-9.19
参展艺术家
吕尧臣、邢伟中、孙燕云、吕俊杰、王亚平、许建平、杨兆群、周建明、白坚仁、薛金娣、沈华强、王丽华、徐文博、王明盛、白雪飞、史忠明、卢梅红、萧红波、张宽、钱建良、张毓阳、蒋小栋、萧晨凯、吴澄、张涛、陈巧生、陈冠丞、何鹏飞、何雅雯、黄佳丽、蒋程思、蒋梦瑶、刘国红、陆键、马品一、尚赟、沈玲燕、盛骁涛、史志晔、孙小娟、汤重凯、温可嘉、夏梦洁、徐水英、徐学清、许静健、许忠英、杨涛、姚佳、于常青、郁竹君、袁鹏、张雪、周春毅、周吉嫚、周倩、朱寒涛
(来源:News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