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刘喜燕创新水资源配置模型,助力流域规划和工程建设成功

刘喜燕创新水资源配置模型,助力流域规划和工程建设成功
2023年08月22日 13:39

  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带之一,珠江流域一直以其丰富的水资源、多样的地理特点和繁荣的经济活动而著称。然而,随着社会发展的进程,如何高效合理地利用和配置珠江流域的水资源成为了当务之急。在这一背景下,刘喜燕女士作为珠江流域水资源配置的关键技术领军人物,以其卓越的创新能力和智慧,为珠江水资源规划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珠江水资源综合规划中,刘喜燕和她的团队提出并引入了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创新模型,为规划的顺利进行和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她将珠江区划分为不同的水资源三级分区和行政区域,并采用了长系列调节计算方法,以真实反映各区域水资源供需的特点和规律。此外,刘喜燕还应用多水源、多工程、水量传输系统的描述方法,使得水资源系统中的复杂关系得以客观清晰地呈现,为规划提供了准确的数据基础。

  这一创新模型在珠江流域规划中的应用,为解决大型流域内的水资源合理配置难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工具。通过模型的运用,规划者能够更快速地进行供需平衡计算,为流域内的水资源配置提供科学的依据。在之前的工作中,完成这一计算需要耗费2人一个月的时间,而如今,仅需2人1天的时间,极大地提升了效率。更重要的是,这个创新技术在工程建设方案和节水方案的提出上也能够更加精确有针对性,为珠江区规划水平年(2030年)节约用水约150亿立方米,切实助力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刘喜燕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为珠江流域规划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强大支持,使得规划过程更加高效精准。她的创新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不仅节约了时间成本,还为规划提供了更有针对性的策略,为珠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然而,刘喜燕的贡献并不仅止于此。她的创新模型也被成功应用于其他水利工程项目,取得了十分良好的成果,充分证明了这一创新的价值。通过运用刘喜燕的创新模型,项目《珠江流域及红河水资源综合规划》不仅确定了珠江区、红河2020和2030年的水资源配置工程布局及用水总量,还开展了跨省河流西江、北江、东江、韩江、柳江等的水量分配方案的水量分配方案,得到了水利部的正式批复。同时,《珠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为流域的防洪、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流域管理等总体格局提供了依据,多个工程项目已在规划的指导下展开建设,例如,大藤峡水利枢纽、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乐滩灌区、大藤峡灌区等工程。这一重大流域规划也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复。

  红岭水利枢纽工程、大藤峡水利枢纽、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等项目的实施也在刘喜燕的创新模型指引下,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提供了坚实支撑。 以下是几个运用了刘喜燕创新的具体项目成果:

  红岭水利枢纽工程:工程是以城乡供水和农业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兼顾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工程。水库校核洪水位为171.15m,水库总库容为6.64亿m³,正常蓄水位为168.0m,兴利库容为4.68亿m³,为多年调节水库。工程供水范围涉及屯昌、定安、琼海、海口市琼山区、文昌等5个市(县),增加城镇供水和人畜饮水9367万m³,新增灌溉面积74.76万亩,灌溉供水量52890万m³;工程承担防洪任务,可保护下游11.89万人的防洪安全;电站装机容量32.6MW,多年平均发电量9970万kW·h。

  大藤峡水利枢纽:水库正常蓄水位61m(亦为防洪高水位),发电死水位47.6m,防洪及兴利库容均为15亿m3。工程任务主要是防洪、航运、发电、水资源配置、灌溉等。防洪:可保护下游1478万人口和450万亩耕地不受洪水威胁;航运:可使库区航道等级由现在的Ⅴ级提升至Ⅰ级,货运量可达4513万吨/年;发电:大藤峡水电站装机容量为160万kW,多年平均发电量61.57亿kW·h;水资源配置:可以利用调节库容蓄丰补枯,有针对性的向下游补水压咸,主要受益范围为澳门及珠江三角洲,受益人口约1000万人;灌溉:设计灌溉面积135万亩,多年平均灌溉供水量4.5亿m3。

  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工程建设任务以城乡生活和工业供水为主, 农业灌溉,为改善水生态环境创造条件。工程供水范围包括粤西地区的湛江、茂名、阳江、云浮4市。工程城乡生活和工业供水量14.38亿立方米,供水人口约900万人,农业灌溉供水6.41亿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189万亩。该项目为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大型引调水工程。

  由此可见,这一创新产生的影响不仅在珠江流域规划中显现出来,也在中国水利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刘喜燕女士的创新精神为中国水利工程行业的发展注入了力量,助力了国家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王琼)

  (来源:News快报)

责任编辑:孙青扬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