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凡人凡事丨沈巧明:乡村“毕加索”

凡人凡事丨沈巧明:乡村“毕加索”
2023年08月22日 15:57

  随着乡风文明建设的全面推进,村民朋友们也开始追求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海盐县于城镇,就有这样一位与众不同的村民,他的爱好是作画,用画笔装点他五彩的生活。他就是于城镇“农民毕加索”——沈巧明。

  灶头画成就“巧师傅”

  上个世纪在农村家家户户都有一副灶头,灶头既是做饭的工具,也是家的象征,在沈巧明家至今还保留着一副灶头,那是他的一段念想。

  “这副灶头是2010年打的,农村人总离不开灶头。”沈巧明说。

  今年58岁的沈巧明,十几岁出来打工,干过泥水工、油漆工,兜兜转转又干回泥水工。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造房子,就要打灶头,打灶头的人好找,但画灶头的人却很难寻,在万般无奈下,爱好绘画的沈巧明自告奋勇画起了灶头画。这一画,即刻赢得了大家的赞誉。

  一传十,十传百,沈师傅就变成了“巧师傅”。沈巧明一边做泥水师傅,一边做起了灶画师傅。“当时画灶画的人少,大家都认为我画得不错,找我的人就多了。”沈巧明回忆说,当时画灶画的收入非常可观,比做泥水工多一倍的工钱。

  随着时代的发展,灶头淡出了农村的舞台,灶头画也被更加便捷美观的瓷砖替代。

  “巧师傅”成了“毕加索”

  本来已经扔掉的灶画手艺,在2020年又迎来了转机。“那一年,我在家里没事,就买了些水彩颜料,在墙壁上进行创作,重新再画一画。”沈巧明说。

  在沈巧明的这些画中,他最喜欢的就是钱塘江大桥。这幅画既是沈巧明的得意之作,也是他绘画的开端。

  据沈巧明介绍,他们夫妻俩曾经去杭州看六和塔,路过钱塘江大桥,作为杭州第一座跨江大桥,他震撼于大桥的宏伟,可惜当时手机没有拍照功能,没有留下照片。但是他对这座桥印象深刻,在没有打草稿的情况下,沈巧明凭借着记忆里的画面,用水彩画展现了出来。

  “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全凭自己的爱好。”在墙上画上粗犷的线条和柔美的色彩,这样的组合,沈巧明倒是有点“农民毕加索”的感觉。

  绘画的过程,也是沈巧明回忆往事的过程。灶头烧火,过去很多灶头画都以水为题材,沈巧明重拾画笔后,大多也是耳濡目染的于城大桥、杭州西湖、荷花等。

  “我小时候去卖谷,摇船一定会经过于城大桥,现在于城大桥没有了,画这幅也是留恋一下过去。”沈巧明说。

  时代在记录每一个人的生活,沈巧明也用自己的画笔记录时代。现在沈巧明做瓷砖镶贴工作,很受欢迎,工作都排到了明年。按照沈师傅的话来说,只要手艺在,生活就有奔头。

  来源:海盐县传媒中心 嘉兴学习平台

  作者单位:海盐县传媒中心

  责任编辑:贺夏萍 王博 周斐 叶丰收

  (来源:News快报)

责任编辑:孙青扬

毕加索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