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已过,虽然早晚凉意袭人,但白天的高温和湿热仍然挥之不去。夏末的持续高温和初秋的温度变化,对于许多人来说,可能会带来身体上的不适,尤其是对于心衰患者。那么,如何在夏秋换季的时节,做好心脏的保护和预防心衰呢?
夏秋交替,心脏面临的挑战
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显示,我国心衰患者约有1370万。心衰患者常会出现体力下降、呼吸困难、浑身无力、水肿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在初秋阶段,白天天气炎热,出汗多,大量喝水可能增加血容量,增加心脏负担,高气温导致皮下血管扩张,皮下血流量增多,如果患者本身患有潜在的心衰,心脏收缩又没有力量,更容易诱发心力衰竭。
夏秋交替之时,白天较热,早晚凉爽,一冷一热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加上情绪烦躁、睡眠不足,人体交感神经兴奋,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心率加快,心跳加速,诱发或加重心衰。
初秋,如何守护你的“心”?
心衰并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它往往伴随着一系列的症状。体力下降、呼吸困难、浑身无力、水肿……这些可能是心衰加重的前兆。在这个季节,心衰患者及其家人,应及时识别这些信号,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我们的心脏。
午饭后的小憩不仅可以帮助恢复体力,还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和心率,减轻心脏的负担。此外,选择在凉爽的傍晚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或太极,既能锻炼身体,又不会给心脏带来过多的负担。室内环境也很重要,使用空调时,我们应该确保温度不宜过低,并定时通风换气,确保室内空气的新鲜。夜间睡觉时,最好关闭空调,以防感冒诱发心衰。
中西医协同防治慢性心衰效果更好
心衰是一种进展性疾病,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无能为力。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心衰的症状,甚至改善心脏的功能。
慢性心衰的传统治疗原则主要是针对心脏收缩无力、淤血和水肿进行强心、利尿、扩血管的治疗。近年来研究发现,单纯服用西药,控制症状效果较好,但一旦停药就容易症状反复,需要再住院,治疗效果并不能完全令人满意。只有实现标本兼治,慢性心衰才能得到根本改善。
此外,预防心衰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干预。定期体检,特别是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心脏相关检查,对于早期发现心脏问题至关重要。此外,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性疾病,也是预防心衰的关键。
初秋时节,天气的变化可能会给身体带来一定的压力,尤其是对于心脏。作为心衰患者,除了坚持用药治疗之外,还应该定期体检,调整生活方式,健康饮食,规律运动,控制好“三高”,控水控盐控体重,避免心衰的发生。在这个美好的季节,做好心脏的守护,享受健康的生活!
(来源:News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