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民营经济如何行稳致远?知名企业家共论民企发展新机遇

民营经济如何行稳致远?知名企业家共论民企发展新机遇
2023年08月30日 15:22

  在时代的洪流中,民营经济正搭载动力澎湃的新引擎,一路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今年以来,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密集出台,各地区各部门发布配套细则,民营经济的发展频频迎来重磅利好。7月,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简称“民营经济31条”)的发布,为民企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吹响了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时代号角。

  海阔凭鱼跃。中国经济正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而这也预示着民营企业将迎来崭新的“新钻石”时代。在这个至关重要的节点上,民营企业家肩负着巨大的期望和责任。

  8月26日至27日,由博商管理科学研究院、博商汇科技企业服务中心主办的“民企新钻石十年|引领新经济·共赢新未来” 广汽传祺独家冠名·第四届(2023)民营企业家盛典(下简称为民企盛典),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落幕。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民营企业如何寻求新机会点、有何新发展可能性?未来新钻石十年,中国民营企业将如何寻找新机会、抓住新机遇?民企盛典上,多位知名企业家集思广益,为民营企业的发展路径提供了新思路。

  民企组织创新:AI赋能、结构优化与制度公平

  组织管理创新,一直是推进民企改革的重点工作。推进组织创新,才能让民企破除旧模式,适应新变化,更好地迸发创新活力。在本次民企盛典论坛上,企业通过组织创新提升效率,重燃组织生命力,成为讨论焦点。

  企业由人才组成,如何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能量?硅基智能创始人、CEO司马华鹏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技术路径,他提出:要为世界创造一亿硅基劳动力。何为硅基劳动力?他表示,硅基生命是一种超级数字智能物种,就是以硅为基础的生命形式,与人类以碳为基础的生命形式相对。

  司马华鹏愿景中的一亿硅基劳动力,是为企业服务的,而不是代替、奴役人类。他认为,在智能革命浪潮中,企业家要思考如何将员工从繁重的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让员工发挥AI所不能发挥的作用,让人真正回归人的价值。“我们公司有一句话,1%是人类掌握灵感,99%的事情让AI去做。”司马华鹏说。

  有了可代替重复性工作的硅基劳动力,就给人才留出了创新创造的空间。但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价值,企业家还需考虑如何将整个系统有效地运转起来,让结构更优化。深圳明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前TCL集团执行董事、总裁薄连明认为,过去企业的组织架构是金字塔状,属于垂直层的结构,现在则是倒三角型,是去中心化的结构。

  因此,“链接”是企业运转的必要因素,而“链接”主要指经营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匹配,“要素相同,但结构不同就导致功能不同,有如钻石与石墨。优化结构才能实现企业成长。”薄连明说。

  此外,对企业家而言,转换管理思维、做好制度建设,也是提升组织效率的必要之举。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认为,管理者通常的思维方式是,他所管理的地方不能出问题,出了问题也不能给别人知道,因为没面子。董明珠对此反问:“如果没有里子,要了面子有什么用?”

  董明珠表示,企业的制度建设很重要,并且在建立制度的过程中要坚守诚信和公正,“制度对于每个人来说是平等的,制度不能因人而异。在实践制度的过程中讲公平,这样才能得人心。”

  政策层面,“民营经济31条”也提及引导民企完善管理制度、推进数字化转型等组织创新措施。在政策鼓励的背景下,民营企业更要抓住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人才创新,系统要素实现有效链接,优化组织结构,建立公正健康的组织制度,打造钻石企业。

  民企出海:应对逆全球化,企业如何突围

  除了向内经营、向管理和人才要增值,民营企业亦需向外开拓。21世纪以来,民营经济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主力军。商务部数据显示,从2006年到2020年间,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存量中,非国有企业占比已从19%提升到53.7%。

  不过,在百年变局下,中国民企“出海”正面临着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增加等多种不确定因素影响,出海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清华大学首届文科资深教授、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世界和平论坛秘书长阎学通表示,逆全球化正在使全球合作变得日益困难,“困难会越来越多,民营企业该怎么找到机会,需要每位企业家的智慧。”同时,阎学通也表示,企业家要对逆全球化成为长期的国际环境有心理准备,“如果它是十年、十五年、二十年,你不能咬牙忍着,否则会不断地受挫。企业需要制定长期规划来应对长期趋势的逆全球化。”

  这一背景下,民营企业应如何突围?对企业而言,在部分有发展红利的地区或许能找到机会。博商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曾任伟表示,基于地缘政治的原因,近年来在全球市场中,东南亚正在成为增长最快的地区。2022年,越南GDP增长8.02%,马来西亚增长8.7%,新加坡增长3.8%,印尼增长5.3%。“在可见的未来,你会发现这个区域有6.9亿的人口,人均GDP较低,有非常好的人口红利和相对稳定的政治生态,在2030年,这样的增长可能还会得到持续。”

  此外,除了外部环境红利,企业自身也需积累经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出海方案。以名创优品为例,名创优品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叶国富介绍,目前公司在海外拥有2200家店,覆盖107个国家,是中国零售行业、消费品行业唯一美股、港股上市的公司。

  要放眼全球市场,如何让全球最快速地接受你?在叶国富看来,打造IP是方式之一。“我们跟IP的联名打破了企业两个天花板,一个是产品开发天花板,一个是拓展市场的天花板。这些IP的设计需要公司投入很大,产品开发和设计人员接近1000人,每天都是设计、开发、送审、修改,这个投资很大,但我们认为这个投入是非常值得的,也是我们领先市场化、快速全球化,具有竞争力的核武器。”

  此外,叶国富认为,打造超级品牌,也是让海外市场迅速接纳企业的重要方式,而打造超级品牌,需要在全球最繁华的地方布局开店。据悉,名创优品在美国时代广场的店铺租金高达每月35万美金(约250万元人民币),是目前名创优品全球最贵的店铺,也是全球业绩最好的店铺。“我们马上要去法国、意大利、英国等等,像苹果一样在全球每个地方开店,在地标点打造旗舰店。只有在全球最旺、势能最高的地方打造形象店,我们才能引领这个市场。”

  企业家精神的试金石:如何在不确定的环境下笃定前行

  当然,民营企业的发展,除了内生力和外驱力,还离不开带领企业披荆斩棘的企业家。不管高新科技如何迭代,商业模式如何重构,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企业家精神的内核依然不变。具备面向未来、勇于创新、坚韧正直的企业家精神,是中国民营企业家在应对机遇和挑战时不可或缺的品质。

  “民营经济31条”中,释放出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彰显了企业家精神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在本次民企盛典论坛上,如何诠释重塑企业家群体的价值坐标和精神内涵,成为新的焦点。

  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民营企业如何锻铸好企业家精神?曾任伟认为,未来十年,能够脱颖而出的企业特质源于一种企业家精神——敢于冒险、敢于创新、敢于拥抱变化、敢于不断突破既有认知。

  在董明珠看来,中国制造业要践行的企业家精神之一是坚守自主创新,哪怕路子慢一点也要坚持“自主”。她举例称,想把产品做到极致,需要工业装备支撑。但是,当她看到当时车间里面大多是进口装备,她决定正式投入数控机床领域,从2013年开始已投入了差不多近100亿。“拿来主义花钱买别人的技术很容易,但我们要在一张白纸上培养自己的人才,还要做出产品,盖一百层楼的大楼首先应该把地基打好,没有地基即便楼房盖了一百层也会垮下。”董明珠称,因为自主创新,格力已经有了11万项专利,当中没有一个是买来的。

  “一个企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引领,要有家国情怀,我们要成为创造者,而不是跟随。”董明珠分享她的企业家精神认为,创新永远在路上,即使站在山顶上,头顶还有星空。

  今年以来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际贸易承压,投资信心有待提振。如何在不确定的环境下前行,也成为企业家精神的“试金石”。

  作为深圳企业家的精神图腾之一,同样具有家国情怀的万科集团创始人王石认为,深圳企业家精神代表的不只是敢于创新、敢于先人一步,而应该到了一个引领的新时代。他阐释,虽然现在是调整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但看到深圳企业家的环境、企业家的状态,在这个时候更应该“杀出一条血路来”,而他实际看到的企业也从没有退缩,因为深圳的企业家精神一直是有责任、有担当、有勇气、有智慧、有包容。

  面对一些民营企业家对于未来的担心,曾任伟提醒,“我觉得未来十年中国还是有很多机会。只要往正确的方向前进,路就一直在自己的脚下。”他告诉企业家群体,具备面向未来、勇于创新、坚韧正直的企业家精神,是中国民营企业家在应对机遇和挑战时不可或缺的品质。唯有内心坚定、信心满怀,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全球市场中从容应对,实现持续成长与竞争优势。

  在各界大咖的共识中,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对企业家而言,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要以更大的担当精神、使命愿景、家国情怀、创造精神去履行社会使命。

  (来源:News快报)

责任编辑:孙青扬

企业家民营企业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