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线上舞台助力稀有剧种传承,直播打赏为四平调剧团注入新活力

线上舞台助力稀有剧种传承,直播打赏为四平调剧团注入新活力
2023年08月30日 15:08

  晚上7点半,@商丘市四平调艺术研究中心 抖音直播间里,一场云端大戏正在上演。两小时的直播中,演员们轮番登场,将《小包公》这出经典曲目精彩呈现。200、400、2000、8000,在线人数逐步攀升,观众来自河南、山东、湖北、新疆……借助直播,四平调这一非遗戏曲的魅力被更多人看到;商丘市四平调艺术研究中心(原商丘市四平调剧团)这个几经起伏的天下第一团,也在网友们的直播打赏中找到了新的生机。

  四平调是流行于豫鲁苏皖一带的稀有剧种,至今有近百年传承,因曲调四平八稳、四句一平而得名。如今,这个稀有剧种,在全国仅剩下商丘市四平调艺术研究中心一个国办院团。剧团曾有过风头无两的时候,一到演出,老乡们争着到后台送香油、送鸡蛋。但到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剧团经营困难,连着十多年无戏可演,无奈把剧团场地改成宾馆,不愿离开的演员做起了服务员。

  2006年,“商丘四平调”被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剧团开始受到国家为抢救传统剧团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到2010年之后,剧团的年演出量稳定在200场左右。但作为稀有剧种,四平调的影响力仍限制于商丘及周边地域。为了利用好互联网这一渠道更广的传播这门艺术,同时吸引年轻一代的关注和更好的传承,2022年3月,商丘市四平调艺术研究中心开始在抖音直播。

  一开始,剧团先小范围“试了试水”。素颜清唱加上聊天对话,几位年轻演员选择了最日常的方式和观众互动。没想到小众戏曲得到的反响却出乎意料地好,在线人数很快稳定到两百多人。剧团看到了希望,全团老少齐上阵。

  不同于一些戏曲演员在直播间个人或两三人表演一个选段,商丘市四平调艺术研究中心是将整台大戏搬进直播间。从去年3月开始,剧团陆续在抖音直播间上演了《小包公》、《郎才女貌》、《吕蒙正》、《陈三两爬堂》、《梅香》、《哑女告状》、《回龙传》等整本大戏。

  对于习惯在戏台上演出的剧团演员来说,在直播间里表演是一种全新的考验。每当演员表演到动情时,就容易一不小心走出镜头。在观众眼里,就会出现“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尴尬场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演员每次直播前都会在舞台正下方支起一块屏幕,实时查看直播间里的观众反馈和自身表现,找问题,补不足。

  不仅如此,舞美、灯光、布景这些传统戏曲要素都需要和全新的演出方式磨合。每次直播前,剧团都会像以前演贴戏报那样,郑重地在抖音上贴出预告。直播结束后,演员们则会自觉留下,对当晚的直播效果做一次全方位“体检”——灯光到位没有?布景好不好看?音效清不清晰?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个月时间,直播间的在线人数从两百多人涨到了两三千人,效果最好的一晚,在线人数攀升到八千人。评论区里则不乏知音。粉丝们怀念故去的拜金荣,称她是“宗师级”“一个人撑起一个剧种”“三十年前来我们这边演出那真是万人空巷”。还有人留言嘱咐新一代小包公,“希望四平调不要失传”。

  随着关注四平调的网友们越来越多,也有不少人在直播中用点赞和打赏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剧团用这些收入来升级直播设备,改善直播条件,同时也会进行抽奖,给粉丝们回馈。这些年来,剧团发掘整理了很多四平调的唱本等相关资料,并出版了书籍。他们将这些书籍作为礼物回馈给戏迷,如今已经寄出上百本到全国各地的戏迷手中,以此来传播四平调戏曲文化。

  四平调终于“走”出了商丘,唱到了更远的地方。前不久,剧团在直播间坚守戏曲传承的故事冲上了社交媒体的热搜榜,还引发了《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的点赞报道。而更让剧团里的演员们感到兴奋的是,他们发现聚集在直播间的粉丝中,有相当一部分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以前的戏迷逐渐老去,对于稀有剧种来说,通过线上平台找到新一代的知音,稀有剧种的传承就有了源头活水。

  (来源:News快报)

责任编辑:孙青扬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