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众志成城筑牢防汛救灾的坚实堤坝

众志成城筑牢防汛救灾的坚实堤坝
2023年08月31日 16:01

  “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强统筹协调,强化会商研判,做好监测预警,切实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到第一位,努力将各类损失降到最低。常怀忧患意识,筑牢防汛救灾的“精神”堤坝。不忘初心,争当表率。抗洪一线,体现党员责任担当,体现人民英雄本色,体现全社会守望相助。

  1998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受的最严重的洪涝灾害。当年的长江流域降水比常年多2成,上游来水比常年多2.5倍,上游来水是长江流域降雨的主要原因。之前,长江流域平均降水量仅为50毫米左右,随着强降雨过程开始增多,由于降雨量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造成了洪涝灾害严重、堤防溃口、城乡被淹、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洪涝灾害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了重大损失。此次洪涝灾害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在严峻的防洪形势下,各级干部职工坚守岗位,迅速组织力量抗洪救灾,建起一条蓝色的“防洪带”。在这场与特大洪水的生死搏击中,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越是险情当前,越能诠释出中华儿女抗击洪魔的“钢铁”本色。汛期来临,作为党员干部,不可坐在屋中闭门造车、纸上谈兵。做足准备,敲响防汛警钟,靠前指挥,紧盯防汛死角,筑牢“精神”堤坝,为自己负责,为人民负责。在抗洪救灾一线,无数人挺身而出保卫家乡!以行动诠释报效祖国的初心,展现大国人民的责任与担当。他们只是普通人,但担当得起“城市英雄”之名。

  我国是一个洪涝灾害严重的国家。每年洪涝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其基本特征是暴雨集中、强度大、范围广、历时短、洪峰高、过程变化快。防洪减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水利、气象、水文、生态环境、地质灾害防治等多个领域。面对新形势下的防洪减灾工作,我们要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防洪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防洪减灾体系。我们在精神上高度重视“防汛救灾”,把“防汛救灾”当作“假想敌”,有备方能无患!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茨榆坨镇  胡阔洋)

  (来源:News快报)

责任编辑:孙青扬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