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电影摄像机背后的石玉章

电影摄像机背后的石玉章
2023年09月05日 09:32

  在影视圈,有一个观点:一个好的摄像师,能解决电影一半的艺术问题。电影是一门复合型的“视觉艺术”,而摄像是这门艺术的第一环,也是“门槛”。如果摄像做不好,便不会有人注意到美术置景有多美丽,便没有人注意到灯光打出的阴影有多深邃,没有人会注意到演员的表情有多细腻,没有人会注意到画面的色彩调整有多好看。正是因为如此,摄像师们在电影拍摄时肩负着的责任最重,需要的技术也是最复杂、最细致。石玉章便是这样一位有着优秀摄像技术的电影摄像师。

  石玉章从小就热爱电影,立志成为一名出色的电影摄像师。他多年来孜孜不倦地钻研摄像技术,在不断的工作、学习和总结中,他的摄像技术逐渐成熟起来,他也具备了专业的素养和全面精湛的摄像技术。

  石玉章曾担任一部有关幼儿成长类型纪录片的摄像师。这部纪录片采用了“旁观”的拍摄方法,要求拍摄者不介入被拍摄者的生活,尽可能少地干扰拍摄对象,尽量保持一种从旁观察的态度。尽量做到拍摄对象对拍摄者“视而不见”,并消除拍摄对象的陌生感。小朋友在幼儿园,最熟悉的大人可能就是老师,当拍摄者介入时,他们会感到陌生和茫然,甚至会抗拒。但在这部纪录片中,我们看不到孩子们陌生或恐惧的眼神,他们完全感受不到摄像机的存在。即使有孩子直视镜头,表情也平静自然。可以说,摄像机和扛摄像机的人已经融入孩子们的生活中,他们习惯了摄像机的存在,不再抱有戒备心理,才会表现出真实的情感状态。能做到这样,石玉章及摄像团队前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和孩子老师们打成一片,成为了孩子们的“同学”。当摄制组和孩子熟悉之后,一天没见,就有孩子问:昨天你怎么没来?这便是“交友拍摄”,即通过先期深入生活,把自己置身于被采访者中,与他们深入接触,从而消除拍摄对象对作者或镜头的陌生感和戒备心理,甚至忘记了作者和镜头的存在。这一点石玉章是做得很成功的,在正式开拍之前就和孩子们有了密切的接触,让孩子熟悉并信任他们。

  除此之外,该纪录片的镜头语言打破常规,没有一句解说词,镜头转换、细节捕捉、拍摄机位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该纪录片中,镜头转换非常流畅自然,即使没有解说词,观众还是一眼就能明白。比如在小班的第一堂课切换到中班时,采用的是从窗外的远景往近推摄的方式,然后画面到了室内,再配上“中班”的字幕,我们就知道画面到了中班课堂。夜晚降临,镜头是宿舍楼的全景,房间亮着灯,画面到了孩子们在床上,我们就知道时间到了晚上,孩子们要睡觉了。在描述季节变迁上,石玉章先生用的是“落叶”这个季节符号,一个小女孩拿着黄色落叶在玩,配上“一叶知秋”,之后是孩子们向天空抛洒落叶的全景虚焦图像。而当孩子朗诵冬季景色时,孩子朗诵的画面逐渐模糊,自然切换到虚化的大雪纷飞,一群孩子奔向雪地的画面。镜头的转换丝毫不生涩,还充满诗情画意。

  石玉章先生说过:“在不知道拍什么之前,必须学会不拍什么,这才是最重要的。”在石玉章拍摄的这部幼儿成长纪录片中的许多镜头都是反映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而老师、家长很少出现,即便出现,也几乎全做了虚化处理。这样就能把叙述重点放在孩子和他们在幼儿园发生的事上,避免其他人员的介入,最大程度地体现了真实性。同时,清晰的孩子和虚化的外部世界形成强烈对比:孩子们都是自我的,他们清晰可见,可看外界,一切又那么模糊。从拍摄手法、镜头语言来说,这部片是一部独具特色、极致用心的影片,我想它的成功也离不开作为摄像师的石玉章先生的才能和付出。

  优秀的电影背后,离不开默默付出的摄像师。石玉章有着自己的艺术追求和执着,他对色彩的大胆运用以及对镜头的掌控程度,都能体现出他是一位优秀的电影摄像机操作人员。希望未来能有更多人关注那些幕后的艺术家们,那些为电影默默付出的摄像师,他们值得被所有人关注和铭记。(文/张鑫磊)

  (来源:News快报)

责任编辑:孙青扬

镜头纪录片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