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开启“Al for Science”新范式,2023 Techo腾讯科学家论坛召开

开启“Al for Science”新范式,2023 Techo腾讯科学家论坛召开
2023年09月11日 14:18

  9月7日,2023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Techo腾讯科学家专场顺利举办。本次论坛联手CSIG 前沿探索俱乐部及新基石科学基金会,邀请腾讯各大实验室科学家及“科学探索奖”获奖人,聚焦科学前沿探索和技术应用,以对话的形式碰撞学术思想、分享最新的落地成果,按下了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快进键”。

  解码AI+多媒体新趋势,“脑启动”通信智能化

  科学研究的根本目的,是对于事物本质的研究和探索。依托这一科学理念,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2021年“科学探索奖”信息电子领域获奖人陶晓明,与腾讯杰出科学家、腾讯多媒体实验室负责人刘杉,针对基于脑电图响应特征的多媒体体验质量(QoE)、压缩传输应用场景的拓展等方向进行了探讨。

  刘杉表示,陶晓明教授和她的团队的工作,尤其是基于脑电信号的智能信息通信,通过对大脑在感知和信息处理机制方面的研究和理解,探索出更加智能化的高效的数据处理和传输方法,是一个挑战和机遇并存的研究方向。陶晓明认为,压缩传输在现代通信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一些资源受限的场景下,而腾讯多媒体实验室在视频编码方面拥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并推动制定了大量的压缩、传输标准,可以有效帮助团队拓展特定场景下的应用前景;另外,在未来面向机器视觉的语义通信方面,依托腾讯多媒体实验室的领先探索,也可以结合视频编码和语义通信,实现在特定场景下对关键语义信息的更好保护,从而提高通信的智能化和效率。

  腾讯多媒体实验室专注于多媒体和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探索、产品研发和应用落地,其行业领先的多媒体压缩和处理引擎、互动沉浸式媒体和智能媒体能力矩阵,通过公司一系列业务平台服务全球海量用户并助力传媒、文化、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同时代表腾讯积极参与多个国际及国家标准制定,数十人次担任联合主席、主编等核心职务,并取得了多项突破性成果,共有超800项技术提案被国际国家标准采纳,并拥有超1000项已授权专利,荣获工程艾美奖、技术卢米埃奖、ISO/IEC 杰出贡献奖等,享有国际盛誉。

  破除学科藩篱,让AI+量子计算真正“用起来”

  量子计算产业热潮兴起,但路要一步步走。在论坛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2022年“科学探索奖”数学物理学领域获奖人朱晓波,与腾讯杰出科学家、腾讯量子实验室负责人张胜誉,针对量子计算在推动基础科研的创新发展、人工智能在量子计算机上的应用落地前景、产学研协同等层面交换了看法。

  对于AI与量子算法的结合,张胜誉认为,AIGC对于量子科研或者更广范围的科学会起到非常大、非常深远的影响,但两者的结合有很多挑战,需要产业界和学术界共同努力,破除学科之间的藩篱,真正做到“AI for Science”。朱晓波对此深有认同,他指出,腾讯在产业界拥有巨大的优势,可以基于此找到更有价值的应用场景,转化成为量子计算机的算法,从而推动学术界努力提升量子计算的性能,在近期和远期算法两方面,都能让量子计算机能够逐步真正“用起来”。

  目前,腾讯量子实验室构建了包括组合优化问题的容错量子算法,中等规模含噪(NISQ)的量子算法,量子电路的优化,量子噪声的刻画等量子算法和软件在内的量子布局。还与化学、材料、制药、金融等行业合作,通过经典算法,AI,软件开发,数据库构建,工作流搭建,云平台上的SaaS服务等多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研发,加速在工业领域的落地。

  提升大模型医学专业度和可信任,AI+医学未来可期

  医学非常复杂,如何与人工智能相结合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为此,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特聘研究员、2022年“科学探索奖”信息电子领域获奖人王光宇,与腾讯杰出科学家、腾讯天衍实验室负责人郑冶枫,分别从学术视角和工业视角,展示了对流行病研究、监测及防控的技术思路的异同点,以及大模型、多模态在医疗领域的落地性探讨和畅想。

  郑冶枫从工业角度,给出了如何解决医疗大模型“医学专业度”和可信任问题的解题思路。他表示,通过把专业知识给到模型,让模型推理时候参考这些知识,比如在患者提问的问题里,采用自然理解语言技术,自动提取一些相关的疾病,相关的药品,在数据库里将相关知识给到模型,可以让模型去做更准确的问答。王光宇团队对于提升科技抗疫的准确性,也有着独有的心得。他表示,通过预训练大模型的技术,构建一个通用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框架,可以有效计算病毒蛋白质对人体的亲和力,从而更好地预测病毒未来哪些可能的突变位点发生之后,对人的感染性会更强。

  同时王光宇还指出,在医学影像的智能处理,基于多模态医学数据的临床决策系统,以及基于脑科学或生物认知启发等新的智能算法的设计上,天衍实验室在工业领域不断的落地应用,对于高校的学术研究能够形成有效互补,未来双方具有非常大的合作空间。

  大模型加持,AI+安全 全面提质增效

  如何防范人工智能本身的安全问题和它带来的攻击赋能问题?如何把人工智能应用于安全防御端?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2020年“科学探索奖”信息电子领域获奖人朱军,与腾讯杰出科学家、腾讯安全玄武实验室负责人于旸,聚焦AI时代安全变革,从人工智能安全前沿研究、应用现状、安全难点等方面,对新兴技术风口下的网络安全发展趋势及挑战进行探讨分析,并试图提出解决方案和新思路。

  于旸认为,网络安全威胁是全球化的,地球上每一分钟都有还没有睡觉的攻击者,但有了大模型技术的加持,安全人员可以有效改变之前需要通过“投喂”大量相关数据进行学习训练的难题,在少量的调整下就可以实现指令的执行,还可以借助外部工具并对工具处理结果进行分析,判断是否需要再用别的工具,从而完成任务需求。这样一来,大模型的能力就越大,能够改变的领域也越多。

  在对话中,朱军也阐述了“人工智能促进网络安全行业”的观点。他表示,人工智能提升了复杂的推理决策能力后,能够在较少的数据标注的情况下,通过不断的交互、不断的试错来提升自身能力,并调整策略,从而实现对网络安全的助力与增效,甚至是给整个行业带来巨大的变化。

  AI+生命科学,开启科技赋能新范式

  人工智能赋能生命科学,已经成为科研范式的重要创新方向。北京大学理学部副主任、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研究员高毅勤,与腾讯AI Lab AI医疗首席科学家姚建华,聚焦AI在生命科学的算法研究、大模型创新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了深度对话。

  对于AI与生命科学的结合,姚建华认为,AI技术主要是算法的研究,其得到的结果需要通过实践的验证。对此,高毅勤也表示,只有真正把基于大数据的,基于高精度的、高通量的科学计算的和基于由人工智能直接融合的实验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AI在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作用,进而加速产业的对接。

  在AI应用前景方面,姚建华以制药行业为例进行了分析。他表示,新药研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个环节都非常重要,相应的成本也很高;而AI不仅可以提升临床试验的效率和数据准确性,还能更清晰的进行病理分析,从而大大提升新药诞生的效率。同时他还预测,人类疾病中特别关注的是蛋白,在可见的未来,针对蛋白来进行药物的设计以及疾病的诊疗,仍然是AI应用落地创新的重要方向,值得学术界和产业界共同关注。

  洞察最新行业趋势,分享前沿科技成果。未来,腾讯杰出科学家及前沿科技实验室将围绕“Al for Science”,不断突破底层及前沿技术创新及落地应用瓶颈,激发行业未来发展潜能,为千行百业开启科学探索的新范式。

  (来源:News快报)

责任编辑:孙青扬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