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数字藏品:文化遗产传承的新载体

数字藏品:文化遗产传承的新载体
2023年10月12日 16:29

  当前,“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古老文物正焕发新生机。社交媒体上,越来越多年轻人分享打卡博物馆的体验,逛博物馆已成为一种时尚的休闲、社交、生活方式。

  在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很多人将博物馆作为旅行打卡目的地。据同程旅行数据显示,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期间,国内博物馆旅游热度环比上涨超过4倍,其中,故宫博物院、秦始皇陵博物院和中国国家博物馆成为年轻游客最关注的博物馆。

  不只如此,此前,一部由自媒体博主拍摄的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火爆全网,讲述了在大英博物馆中的一盏玉壶出逃寻乡的故事,有关“文物保护及归家”的话题也成为追逐的热点。

  大家热情高涨地参观着各大博物馆,捕捉着古老文物的传奇故事,从流金的岁月中感受着历史的温情,也更加珍视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毫无疑问,文物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如何传承好它们,是摆在所有中华儿女面前的课题。

  数字藏品是文物传承的形式与载体

  数字藏品打破时空限制,让远在千里之外的文物,可以展现在大家面前。整个行业的兴起与发展,为文物传承提供了新的形式与载体。

  数字藏品是指运用区块链技术,将博物馆、档案馆、艺术品机构等机构或个人所收集的实物文化遗产、艺术品、历史档案等数字化处理生成的唯一凭证,包括图片、音视频、漫画、动画、3D模型等多种形式。

  据iBox数藏研究院报告显示,图片形式最为常见,其次是视频、3D模型。像iBox链盒推出的文物数字藏品古狮钮闲章《海纳百川》便是视频形式,而《西安曲江富陶国际陶艺博物馆》则是3D模型。

古狮钮闲章《海纳百川》 来源:iBox链盒官网古狮钮闲章《海纳百川》 来源:iBox链盒官网

  这些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渠道向用户提供的数字化文化产品,极大地提升了作品本身的可访问性和可传播性,它既保留了实物文化遗产的历史、艺术、英雄人物,又方便人们学习、欣赏和研究。

  同时,数字藏品的出现也极大地提高了文物的保护和管理效率,对于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伴随科技的进步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数字藏品将会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助力传承,鲸探、iBox等平台一直在路上

  国内对文物以数字藏品形式传承的探索早已开始,比如,鲸探上线的《寻梦敦煌》,iBox链盒推出的《应激反射盾》《齿轮阀门剑》等,均是比较典型的文物数字藏品。

  具体来说,《寻梦敦煌》以数字技术生动再现敦煌艺术场景,选取敦煌经典艺术作品与形象角色,恢宏精致的经变画、活泼可爱的九色鹿……动态展现了敦煌的灵动辉煌,将敦煌“揣进口袋”,为亲近敦煌艺术开辟出一条新路径。

  而iBox链盒则与中国文物报社旗下文博在线达成合作,以现代数字化技术与传统青铜兵器相结合,推出两款以青铜兵器为原型的数字藏品《齿轮阀门剑》和《应激反射盾》。两件彰显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藏品,以更新颖的方式呈现给大众,方便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的厚重。

青铜兵器原型藏品《齿轮阀门剑》  来源:iBox链盒官网青铜兵器原型藏品《齿轮阀门剑》  来源:iBox链盒官网

  除此之外,各文博院馆也在积极拥抱文物数字藏品,比如,广东省博物馆发布《在钟楼上》、甘肃省博物馆推出《魏晋壁画砖》、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上线《大金面具》等。

  对文博院馆来说,可做成数字藏品的事物很多,如青铜器、书画、建筑模型,甚至是古建筑设计图手稿,都可以二次创作成数字藏品,以更好地收藏与传承。

  从源头做起,文物传承需要共同努力

  试想一下,百年甚至千年之后,虽然我们这一代人早已归于尘土,但文物依然会以数字化形式存在于子孙后代之间。

  它不再会是像在大英博物馆中陈列的文物那样,只有编号没有名字,数字藏品基于区块链技术,可以将文物与藏品对应,让每个藏品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身份。这对文物传承来讲,也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

  文物传承还要从源头上加强宣传,提高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比如,开展文化遗产传承的培训和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文化遗产的技艺和知识。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到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以及掌握更多相关知识,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此外,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文物,比如古建筑,还在经历外界的雨雪风霜,也需要格外的保护。因此,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修缮古建筑,加强保护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

  总之,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保护文物,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来源:News快报)

责任编辑:孙青扬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