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22日,全国城市设计数字化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大会暨数字化转型与职业教育创新培训大会,在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举行。中国电子商会元宇宙专委会常务副理事长、原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董宝青,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学术教育委员会秘书长朱时均,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副主任彭绍亮,上海市教委职教处副处长马骏,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执行会长谭陈虹,上海市计算机行业协会秘书长裘维东,壹仟零壹艺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汪邦顶,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高瞩,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宋磊,以及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全国城市设计数字化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成员单位代表等出席会议。会议由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波主持。会上成立了由壹仟零壹艺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和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牵头组建的全国城市设计数字化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该共同体是为服务我国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战略,深入落实《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积极响应教育部建设“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政策,面向城市设计行业的数字化发展与应用人才需求而组建的产教融合开放性创新型组织。共同体首批成员单位集合了全国100多家相关中高职院校、本科高校、上下游企业、行业组织、科研机构等组织,作为城市设计数字化领域教产融合共同体代表,将担起跨区域汇聚产教资源,有效促进产教布局高度匹配、服务高效对接、支撑全行业发展的重任。
朱时均强调了数字化驱动建筑装饰行业发展背景下,建筑数字化和建筑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并例举了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为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院校人才培养与产业人才需求有效对接的具体举措。
彭绍亮解读了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建设的重要性,他表示,数智化时代,算力就是新型生产力,加强产学研联合攻关,深化校企协同育人,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的人才培养方式,与当今人才需求高度契合,共同体的成立对培养数字化复合型设计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马骏指出,成立产教融合共同体是打造产教融合新载体的有益探索,是推进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互相融合的切实之举。要充分发挥共同体资源整合功能,培养更多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产业所需的高素质城市设计人才。
谭陈虹点明了数字化技术和设计的充分融合,能提高城市设计的效率和精度,还能提升城市建设的品质和效益,并分享了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应用、数字化创意展播等内容在文旅设计领域的巨大潜力。
裘维东介绍了AI对设计产业带来的巨大变革,他认为,设计产业数字化是趋势和机遇,更是产业发展的需求,共同体的成立标志着设计人才培养和设计产业发展实现了统一。
教育部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张来源以线上形式致辞,对与共同体各成员单位共同推动城市设计领域的教育教学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表示期待。
汪邦顶认为,数字化、智能化、可持续化是大势所趋,对城市设计领域提出了新的人才需求,成立共同体是数字中国、城市设计、产业转型、产教融合的责任驱动。他随后阐述了一千零一艺(ART1001)作为牵头企业,基于自身在国产替代、数智化时代背景下,在泛城市建设、建筑装饰、泛艺术领域多年的研发成果,能为产教融合共同体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教学资源平台、实训实习平台、技术创新平台、就业创业平台、公共服务平台。汪邦顶表示一千零一艺(ART1001)将开放自研系统,与成员单位携手打造集人才培养、技术研发、行业服务于一体的产教融合共同体。
高瞩介绍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启动校企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探索交叉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的举措和成果,希望借助共同体的广阔平台,在数字化引擎下积极探索高水平产教融合的学科发展思路。
宋磊强调共同体将聚焦城市设计数字化发展,致力于创新产学研创协同模式,推动产业转型。上海工艺美院作为牵头职业院校,也将努力推动数字化技术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加强产教融合,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为城市设计的未来发展作出贡献。
董宝青作了以《推动城市信息化迈进元宇宙时代》为主题的演讲,他系统梳理了城市信息化的进程,并结合对元宇宙时代的创新、元宇宙产业的发展等方面的理解,对元宇宙城市的发展予以积极展望。
共同体第一次理事会上,审议公布了《全国城市设计数字化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章程》和建设方案,宣布共同体理事长单位、秘书长和副秘书长单位,并讨论了主要工作内容及未来规划。与会领导为共同体常务理事长单位、副理事长单位和理事单位授牌。
随后召开的数字化转型与职业教育创新培训大会上,来自行业企业和相关院校的领导专家们围绕明日城市片区倡议、数智化时代的城市设计、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实践、D5如何创造创意表达的极简路径、建筑3D打印数字建造、“传承文化、引领时尚、科技赋能”的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教师比赛与团队建设互融互促路径的探索与实践等主题分别发表专题演讲。
全国城市设计数字化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成立,将聚焦城市设计数字化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改革,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推动建设“产业数字化+专业数字化”的创新生态,有利于校企联合共同培养具备数字技术和创新思维的城市设计人才,推动城市设计领域的教育教学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
(来源:News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