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陈一丹基金会2024新年献词:让教育之光赞美每一个生命

陈一丹基金会2024新年献词:让教育之光赞美每一个生命
2024年01月02日 15:30

  时光如水,年轮如潮。当岁月巨轮驶入2024,新年的阳光照亮你的脸庞,我们向你问好,祝福新的一年。

  无论你身处鲜花满枝的南方,还是冰雪封冻的北国,无论你是踌躇满志,还是倦鸟归巢,在岁末年初的此刻,我们都暂时放下得失,拥抱新启。新的一年,新的可能,一切都还来得及。星辰流转,希望生生不息。

  2023年我们共同度过了疫情结束后的第一年,人间悲欣交集、世事苍狗白衣,一如往常,人们努力生活,生命在缝隙中寻求光的方向。与此同时,AI等技术大潮正激起千层浪,把握机会的急切欲望和恐惧未知的躁动不安交织。

  技术允诺带来社会整体的繁荣,而个体仍需承担变革的风险和代价。教育理应并且一直都要看向未来,让人在未来能有立足之地。巨变时代,我们依然确信并愿为之倡议:教育应该成为稳定器和缓冲区,教育应抚慰人心、予人力量

  ——教育应根植于生活的泥土中——

  2023年,OpenAI的两位科学家出版了一本书叫《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介绍了OpenAI自身对人类约定俗成的思维方式的全新颠覆,开启了人类伟大创新的惊喜之旅。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教育不能太僵化,因为创新就是有趣和新奇的探索。而生命的本质是生长。我们需要一种范式转变,扩大教育的视野和疆域,呼唤有生命力、更灵动的教育。

  很多人说起童年好玩的学习经历,可能都会回味起用一个下午看蚂蚁搬家、等石头开花的过往……诚如斯言,人们会忘记你说过的话,会忘记你做过的事,但永远不会忘记你给他们带来的感受。教育也应如此。

  2023年度一丹教育论坛聚焦探讨“人工智能与教育未来”,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艺术家、策展人、作家、出版人共聚一堂。我们看到,教育界已在加速跟紧时代步伐,人工智能时代的多元学习方式、多模态技术与教育学、脑科学与未来教育等都纳入了研究,让AI成为教育的重要工具和强大助手成为共识,但与此同时,呼吁教育回归人文本质则唤起了更深的共鸣。教育,在生活之中,像呼吸一样自然教育不在别处,教育就在此地。

  除了教育论坛,我们在2023年亦开启了与公众更亲切的对话——不定期举办线下悦读沙龙。今年,我们聊了阅读与城市、人文,聊了如何通过阅读培养更好的亲子关系,还聊了玩耍中的学习与成长。我们相信阅读能力在未来依然至关重要,阅读能力是个体学习的重要基础,阅读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我与生活。

  未来教育应该根植于生活的泥土中,受其无边无际的养分滋养。沁润在日常生活的全人教育正在兴起,它超越技能学习,关注思想、身体和灵魂,包括冥想、烹饪、健身、艺术等。

  ——让教育赞美每一个生命——

  在未来,前沿生命科学研究与用心触摸一片树叶同等重要

  教育力量的动人之处就在于相信每一个普通人,人不是优秀才值得被歌颂,而是生命本身就值得赞颂

  这些年,我们听到过太多关于教育内卷焦灼的故事。技术解放了生产力,面对不可限量的未来,是时候让教育告别成王败寇的零和、负和逻辑,奔向从容与平和。如果我们能够正视现实,承认绝大部分人都是凡人,平常如斯,就可以有更多的宽容和耐心,让孩子如其所是,自由成长。

  教育生态变得丰富立体,我们的下一代也将拥有更多可能。在未来,前沿生命科学研究与用心触摸一片树叶同等重要。未来呼唤科学家,也呼唤工程师,同样也需要艺术家、工匠、园丁,甚至这些职业和工作在人工智能时代更具有反脆弱性。

  2023年,我们继续推进素养教育项目的实践。开设创客训练营,孩子在理论学习与动手实操中,完成生活小家电的设计与制作;在暑期开展项目式学习,孩子们搭建了未来城市新住所“1㎡可移动城市”,成品尚稚嫩,但面对未来可能的气候环境、能源危机等问题,他们开始了具象思考和行动;在“Supernova超新星媒体艺术计划”中,“Z世代”高中生在创作里展现了他们对生物、生态话题的关注,却又不约而同地关注回生命及人的生活与精神状态本身。

  他/她们未必都是天才,但他/她们都拥有无限的可能。不要光赞美高耸的山峰,平原和丘陵也一样不朽。教育力量的动人之处就在于相信每一个普通人,人不是优秀才值得被歌颂,而是生命本身就值得赞颂。普通人不卑不亢,承认自己的普通,接受不完美和缺陷,又不妄自菲薄,即是改变世界。

  2023年,我们开启“背着‘调色盘’去支教行动”,让素养教育“绽放”在课堂内外的更多角落,支教团队奔赴川西、北疆等地,看到孩子们笑容璀璨是如此动人;2023年,乐圃音乐空间进入第五年,音乐素养教育课程、暑期夏令营继续,孩子们还以“99公益日爱心传播官”身份来到深圳,登台演出,纵声歌唱。

  越是在超级智能时代,尊重普通,鼓励多样越具有可贵的价值。通过教育确立人的价值,致力帮助每一个个体内心丰盈、生命体验良好,会让我们所处的世界更丰富更有韧性。

  ——尊重常识,说真话的力量——

  教育要拨开迷雾,回归常识,坚持讲真话

  我们始终坚持教育回归于人,尊重人的成长发展规律

  人类从未经历过像今天这样的全媒体环境。在这众声喧哗的年代,辨别真伪、实事求是至关重要。教育要拨开迷雾,回归常识,坚持讲真话。陶行知先生曾言,“我们办教育的人,对于儿童、对于青年、对于民众,都应该说真话,不应该说假话。”

  真实的力量才能打动人。一句真话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过去如此,如今更甚。

  传统教育中理想和实际具有巨大的鸿沟,若目标过于苛责,脱离实际,往往让人沮丧,最终将人异化为机器。讲真话首先意味着教育应与脑科学、心理科学协同探索,厘清概念各归其位,接受人的不完美和脆弱。

  讲真话更意味着忠于自我,忠于内心。构成现代文明的不仅仅是技术、物质,更底层的是人的观念。现代文明依然脆弱,常识需要被捍卫。若不经过教育的传递,观念的水位就会下降,甚至倒退,文明的底线会被侵蚀。“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类似的话都有简单、朴素而伟大的力量。

  如何塑造面向未来的教育,探寻教育的本质与可能,我们仍在孜孜不倦地探寻之中。2022年,基金会发布《未来学习者的素养和教育》研究报告,研究团队对未来学习者进行了画像,提出未来学习者素养框架LFCF(Learner for the Future Competence Frame)和未来教育语法CMYK(Competence素养颗粒-Method教学方法-Year学习年段-Knowledge知识领域);2023年,我们延续未来学习主题研究,继续由北京师范大学王晨教授领衔,发布《语法创造未来:未来学习者培育行动》研究报告,进一步面向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教育场景,展示了阅读力、探究力、审美力相关培育链的开发过程,并创建相对应的项目元生成机制、课程模块以及工具表,以具体范例回答了未来教育语法CMYK怎么用的问题。在理性研究与务实行动中,我们始终坚持教育回归于人,尊重人的成长发展规律。

  ——构建“时时、处处、人人”教育生态——

  用教育守护生活之光、平凡之光、真实之光

  愿你我心怀热望,并肩向前

  今天的现实是昨天的结果,未来的创造在今天的手里。无论是长久的繁荣还是不可预料的危机,教育都需要为未来做好准备:在宏观上加速进步,创造想要实现但未能实现的所有事情;在微观上培育下一代处变不惊的能力,在变化中安心成长,逢山开道,遇水搭桥。

  只有将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关注“人的成长”、“人的幸福”,让教育的发生时时、处处、人人,更真实、更自然、更亲切,才有可能让教育回归本质,助推未来。

  我们共同面对着不可知的未来,我们依然选择用教育守护生活之光、平凡之光、真实之光。因为只要有光,小草在缝隙中也会生长出来,高声赞美生命。每一种人生都值得认真对待,全力以赴。回归关注个人命运,是我们这片土地新的开始。

  没有任何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任何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我们看到未来的嫩芽已经悬于枝头,相信好事会发生,并有足够的耐心坚持下去,让好事发生。

  我们将继续和同仁一道倡导多元化的教育生态观,让教育回归生活,联结真实的自我,帮助个体人生更加丰盈开阔。

  未来道路漫长,充满发现。新的一年里,愿你我心怀热望,并肩向前,在真实世界中、在每一天的具体生活中践行我们的教育理想。

  陈一丹基金会

  2024年1月1日

  (来源:News快报)

责任编辑:何奎良

陈一丹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