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桃的电影人| 马浴柯:我拍《怒潮》,是因为我想争口气

桃的电影人| 马浴柯:我拍《怒潮》,是因为我想争口气
2024年01月25日 18:04

  引言:

  《怒潮》对于导演马浴柯来说,是一场考试。

  尽管在行业已摸爬滚打数十年,但执导电影对他来说还是第一次。

  跟两任金像奖影帝得主张家辉与金马奖影帝阮经天,和炙手可热的演员王大陆合作,马浴柯坦言这个机会“是老天给我的恩赐”。

  但他也表示,不管外界评价如何,不会影响自己的心态。

  “我想要努力拍一个我想要拍的、我喜欢的电影。商业表现如何,大家如何评价,这些杂念我不要了。”

  “我的座右铭是不要脸的勇敢和不要命的坚持。”

  “有很多人会等着看你失败,很多人评判你,但你要用这种不要命的勇敢去对抗。能让你坚持下去的只有热爱。”

  “我97年到北京,从酒吧服务员、酒吧歌手,洗车工人,没有学过一天表演,但我当了编剧,今天又当了导演。”

  “能让我做到这一切的,就是不要命的坚持。”

  采访、撰写:庭芜 受访人:马浴柯

  以下为马浴柯自述,由笔者整理:

  

  《怒潮》上映至今,赢得了一些掌声,我觉得挺开心的。

  虽然我这么说大家不一定相信,但上映前的确没有想太多。

  包括之前全国试映会的时候,工作人员问北京场我要不要去。我就说我不去。一是如果真的有人提了很好的建议,但我改不了,就会很难受;二是怕自己瞎想,不希望自己心态有太大的变化。 

  做《怒潮》项目的初衷,就是想拍一部自己想要的、喜欢的电影。

  最初选择做这个题材的时候,我就知道很难。国内鲜有这个题材的电影作品,能拍好的更是少之又少。但是我就想,为什么我们不能尝试一下?

  我想争口气。

  哪怕后面商业表现不如预期,但这是一部我自己喜欢的电影,所以不要有那些杂念,也不要让杂念影响我的判断和专注度。

  我喜欢《怒潮》这个故事,是因为我想召唤一些小时候的情感。相信每一个男人在小时候都有过武侠梦,一个江湖梦,希望能仗剑走天涯。

  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离现实越来越远,在某些层面也逐渐冷漠。遇到大街上有人摔倒,也会犹豫搀扶,遇到需要帮助和主持正义的事,也会心怀疑虑。

  但人不该是这样的。

  我觉得我们最初受到的教育,对于情感的认知,都是应该回归的本性。

  难道爱情不应该专一吗?兄弟不应该齐心吗?为了朋友不该无私地两肋插刀吗?

  但伴随时间的流逝,这些我们都逐渐淡忘了。

  这也是我最叛逆的根本。这些很朴素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我们一直听,却忘了它们本来的含义呢?

  我觉得不该忘。

  要告诉更多人,在故事里说出来。

  人之为人,不要信命,不要苟活于世。

  我从小出生在剧团,父亲是话剧演员。我在后台耍剑拼刺刀时,大人在前面排练。团里的人说,你那么闹那么灵,敢不敢演话剧?

  我说,这有什么不敢的,来吧! 

  于是,五岁半还是六岁左右,我就做了一部话剧的男一号。9岁时,我参与了一个小品比赛,代表甘肃省拿了全国一等奖,同年又拍了一部电影。

  这种从话剧团感受到的热爱,我觉得是一种熏陶、一种传承,虽然后面确实也经历了一些弯路,但让我发现了自己对于演戏的兴趣,也确定了自己对于电影的兴趣。

  那时候,我觉得自己要去闯世界了,但父母不同意。因为刚高中毕业,也没有学历,大家都重视学历,一问说你是从哪毕业的,我就回答不出来。

  九八年的时候,我去跑一个组,里面大概有三四个女演员和一个副导演,我进去的时候他们正在聊天。我说导演好,这是我的资料。

  当时他说,你的形象很好,也很有灵气,但针对这个角色你有一个缺陷。

  我问,是什么缺陷?

  他说,你的身高太高了。

  当时我还挺开心的,虽然知道这个角色我肯定拿不到了,但是终于有人说我个高了(我的身高一直是个心病)。结果关上门的一刹那,我听到里面传来了哄堂大笑。

  原来他们是在拿我开涮。

  其实如果是这样的结局的话,可能我就到此为止了。但我就是不服。

  我凭什么服?别人不认可我,但我觉得我自己不止于此。没有人鼓励也好,嘲笑也好,我都不在乎。

  于是我开始为梦想而努力。从酒吧服务员、酒吧歌手、洗车工人,没有学过一天表演,到后面成为编剧、演员、导演。

  说实话,我自己都懵。

  想想过去,我靠什么走到现在的呢?

  一句话就是,

  靠不要脸的勇敢和不要命的坚持。

  我拍《怒潮》的时候,是第一次当导演。

  自己得写剧本、还得演,难度肯定很大。

  但任何行业都有自己的难,各个剧组也有自己的问题所在。哪怕没人催促我,我还是会不停地审视自己拍过的东西,不停地改。

  动作戏如何能营造写实感,调色如何能营造出一种氛围感,让对比度更大一点、颗粒感更强一点。我每一点都想做到最好。

  为了让片中所有人物立得住,我写了每一个人的人物小传。他们所有人的成长,包括陈安、马文康等,都在剧情里展现出来了。

  虽然我可以不那么尽善尽美,差不多就行,但我不愿意,我希望每个细节都能丰满,不悬浮。

  这个故事我十年前就想做了,中间也推翻过很多次。光开机就六次被停,筹备就有三年。

  之前因为各种问题—疫情的问题,资方的问题,演员档期的问题,屡屡受挫。每一次受挫时我都问自己,这个戏还能拍吗?

  我觉得绝望不可怕,可怕的是永远有那么一丝希望,但你又可望不可即。

  还好,最终爱奇艺亚宁总跟恒业的陈辉总给了我很大信心。亚宁总只跟我聊了一次,问我“你想怎么拍”,我就完整说了一遍,他认真听了,就说“行,咱们干吧”。

  我真的很感恩。

  家辉哥、小天和大陆,也非常支持和非常配合我。我觉得这个剧组是上天的恩赐。

  家辉哥那么棒的演员,我一开始没有信心找他,但是投资方给了我很大信心。大家联络完后,打了视频电话聊了聊,说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家辉哥听完故事,就很快让经纪人签了。全程大概就两天时间。

  我自己也是这么起来的,所以我知道这种信任非常珍贵。

  后面我在商圈遇到了一个擦鞋的推销员,他认出了我,说“哥你是那个演员吗?我们可以拍张照吗?”

  有个保安来赶他,我说别,来来来,我们拍一个。

  拍完照,他看着我说,哥我好喜欢你演的戏。我说你加油。

  看到他,好像看到曾经的自己。

  在我曾经被人看不起的那么多年里,我特别需要别人的鼓励和加油。当时我很少拿到,但看到曾经的自己时,我真的很想说一声加油。

  未来哪怕世事会变,我也会永远提醒自己,

  干什么都不要把自己丢了。

  不要忘了初心。

(来源:News快报)(来源:News快报)

责任编辑:何奎良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