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木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奏响城乡融合“新乐章”

木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奏响城乡融合“新乐章”
2024年02月22日 17:17

  县域连接城乡,是统筹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的战略支点,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要切入点和关键环节。

  木里县始终坚持系统谋划,树立城乡一盘棋理念,突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促进城乡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相互融合、协同发展。做好“土特产”文章,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聚拢乡村人气、带动就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克尔乡宣洼村,海拔2000多米,土地主要以种植玉米、土豆为主,发展一个优势产业,带动村民致富增收,一直以来都是当地群众的愿望。

  “现在家乡产业发展起来了,我们也可以在家门口的公司上班了”,一名克尔乡宣洼村村民讲到。

  村民们口中的“公司”,正是2023年木里县通过东西部协作战略平台开展招商引资,引进木里的四川浙帮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入驻木里后与县农投公司合作在克尔乡宣洼村建设了菌类种植基地示范区,主要在当地发展木耳、羊肚菌、香菇、青冈菌、杏鲍菇等食用菌类种植。菌类种植基地的成立,村民们可以通过流转土地再打工,摇身一变成为“产业工人”,目前带动就业26户,平均每户年工资两万多元。

  据了解,菌类种植基地向克尔乡第一批25户示范户,发放木耳菌包25万包,实现产值125万元。预计2024年上半年各类食用菌种植面积达80亩,产量178.5吨,产值1346.5万元。计划三至五年后种植面积达五百亩,带动农户两百多到三百户,产值达到2500万元。

  流转土地再打工,不仅让村民尝到了甜头,也让村集体经济持续增加。克尔乡阴山村村支部书记马小林向记者介绍,菌类种植基地除了向村里发放菌包外还会提供技术指导,通过开展实地培训等方式,让大家掌握了菌棒的制作过程、黑木耳种植流程等技术要点,目前,村集体种植的20亩木耳菌长势喜人,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后,还可以反哺村内基础设施建设,让村民能享受到更多实惠。

  在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木里县坚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现状和乡村发展差距,分类施策、梯次推进探索符合实际、独具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路径。坚持底线思维,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尊重群众意愿,守住土地所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底线,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守住乡村文化根脉,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近年,木里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行动为抓手,突出抓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加快打造1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获评省级优秀帮扶村2个。实施“水、电、路、讯”民生补短攻坚行动,完成7个村集中供水续建工程或灌溉饮水工程,惠及群众7500余人。

  筑路永无止境,有路方能振兴。在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木里始终把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打通群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围绕产业、旅游、民生发展等方面优化提升乡村道路品质。

  目前,木里县已实现了全县27个乡(镇)通班车,村村通硬化路,截至2022年,通车里程达3769公里,其中国道276公里、省道449公里、县道749公里、乡道1227公里、村道1029公里,其他公路39公里。通村通畅率达到100%,比2000年提高83个百分点。2023年,木里县成功入选第七批“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更好交通保障。

  与此同时,木里共投入资金4531万元建设完成瓦厂镇、水洛镇、雅砻江镇、茶布朗镇、俄亚乡五个乡(镇)农村垃圾处理设施项目建设,实现了建制镇垃圾末端处理全覆盖。投入资金600万元建设完成154个农村垃圾池,建设解决农村垃圾堆放难问题,投入资金384万元先后采购16辆五立方压缩垃圾转运车辆和35个载重一吨的电动三轮车,实现乡(镇)垃圾转运设施全覆盖。投入资金2425万元建设完成瓦厂镇、水洛镇、雅砻江镇、茶布朗镇、列瓦镇五个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人居环境显著提升、产业发展道路越走越宽,走进木里大小村寨映入眼帘的是碧水蓝天、云雾远山、特色民居,一幅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正徐徐展开。

  乘着全域旅游的东风,木里县立足于世界级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绚烂的文化资源,深入实施“旅游兴县”战略,全力打造“香格里拉之源”旅游品牌,建设“中国·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最佳旅游目的地,深入实施旅游发展“1558”计划。充分挖掘本地乡土文化资源,多元化发展乡村文旅产业,全面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让更多人愿意走进乡村、回归乡村,感受更多“乡土气息”。

  城乡融合发展,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释放城乡发展活力的必然要求,是补齐城乡发展短板、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路径,是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动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

  为此,木里县不断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深入实施城镇补短和县城精修细补十项民生工程,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示范建设”行动,积极开展县域内城乡融合改革发展试点和全域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加快形成发展导向明确、要素配置均衡、空间集约集聚的城镇发展新格局,持续深化“县城引领、集镇支撑、乡(镇)组团”发展战略,构建形成“一核四心”城镇发展体系。

  县委、县政府领导还组成代表团多次前往鄞州、攀枝花等地考察学习,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美丽乡村建设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运用到木里城乡融合发展中。

  乔瓦镇是木里县城所在地,也是“一核四心”城镇发展体系中的“一核”,每当夜幕降临,在木里香巴拉公园可以看到身着盛装的各族群众围绕着节庆广场,随着音乐的律动跳着欢快的锅庄。该公园于2022年进行了整体改造提升,历时4个多月,是一座集文化演艺、休闲娱乐、休憩聚会、文化体验、观光等多位一体的藏式主题文化公园。香巴拉公园不仅为木里群众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向外界递上了一张富有木里特色的城市名片。

  在香巴拉公园对面,木里县又一张“新城市名片”美程广场正如火如荼建设中,该项目占地面积广阔,规划有现代化商业、娱乐、美食、影院等多种功能设施,致力于为居民和游客提供宜人、舒适的城市空间和便捷、多元化的消费休闲服务,是木里首个城市综合体项目。其中,拥有院线电影将成为木里城市定位提档升级的一个重要标志。据悉,该项目用地被云杉路分隔为地块一和地块二,总用地面积13369.93平方米,总规划建筑面积28422.56平方米,截至目前,已投入资金约1.4亿元,总投资已过半。

  街道小巷是城市的“毛细血管”,不仅关系城市环境秩序、居民生活质量、城市运行安全,更关系着群众的日常生活。2023年7月木里县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重新铺设2800米小区道路,设立九大主题街巷,改良五处场所的梯步,对90栋建筑立面进行翻新,改善巷道排污排水设施,修饰两处公共区域。该项目不仅提升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品质,补齐城市建设短板,同时使广大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不断增强。

  在谱写城乡融合“新篇章”的新征程上,木里县将继续坚持以“556111”总体发展思路为总牵引,深入实施“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以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为抓手,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为目标,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聚力“兴产业、活要素、优服务、强治理”,努力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具有木里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子。

  图/文:罗正友

  (来源:News快报)

责任编辑:何奎良

木里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