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自然环境在遭受污染后会有一定的自净能力,但是污染物的量一旦超过某一限度,环境便难以维持正常状态,自然生态系统也难以维持平衡,人类过于频繁的活动对生物圈造成了越来越不利的影响,对生态体系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污染。然而,针对生态环境污染应运而生的生态环保产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和显著成效。数据显示,我国2022年生态环保产业全年营收约2.22万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约1.9%,产业创新持续踊跃,产业能力不断增强,市场主体不断壮大。
我国环保监测领域的著名环境工程师杨增光表示:“当前的环保工程趋向于智能化、数字化,信息科技应用贯穿了水、气、固体废弃物处理等的环保工程。如在废水处理方面,集成工艺监控、设备管理、报表管理、数据分析等功能的智能化系统被不断开发和优化;在土壤监测方面,涌现了高精度、高效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基于对生态环境变化的认知,杨增光也致力于通过智能科技赋能自身环保事业的决策水平。
据介绍,他的技术成果包括“空气污染成分自动识别系统”、“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空气成分监测系统”和“菲优特农产品中转基因成分残留分析软件”等。科技和环保事业的结合并不是新鲜事,但近年来,杨增光巧妙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讨论度极高且具有划时代性的先进信息技术作为研究的技术出发点,这不仅是对传统环保工程系统的一次更新,杨增光也希望以此引发行业激烈的思想碰撞,从而推动更多创新技术的诞生。杨增光的创新技术成果涉及自动化环保监测、空气监测、绿化监测、土壤监测等广泛领域,它们的诞生确实将我国环保工程智能化发展推向了一个新高潮,为我国环保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首先,上述系统不仅能应用到生态环保企业的业务线上,其还能适配国家的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和农业生产等方面,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双向并行。其次,环境技术开发创新能力不强和农村、乡镇环境治理难度大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两大难题。环境技术开发创新能力弱是因为我国的环境治理智能化起步要落后于国外,缺少原创性技术的开发,所以需要慢慢摸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技术集成体系;农村、乡镇环境治理难度大在于农村、乡镇工业布局分散、规模小、基础配套设施欠缺,因此污染防治难集中。而杨增光开发的系统具有创新性、易操作、数字化、高效率、全面性的特点,通过线上操作即可对系统进行控制,有利于快速地全面分析我国农村、乡镇的污染情况,以数据结果作为制定防污对策的依据。
除此之外,杨增光还凭借在行业的广泛影响力,受邀担任了各种环境监测技术大赛、生态环保项目评选活动的评审专家,为我国环保事业发展选拔了许多卓越的人才,为我国环境工程智能化进步筛选了一大批创新技术和创新项目。
环境工程专家贺克斌院士表示:“我曾在一次环境工程会议上听到过杨增光先生的发言,他对环保事业有着一份真心,他的创新技术和项目研究成果对我国生态环保事业具有高度的价值参考,希望他在未来的成就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杨增光透露,他正在着手研究超声波废水处理技术,相信不久之后,该技术的面世又会在我国的环境治理工程领域掀起一股热潮。(文/王迪)
(来源:News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