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投身全球新能源浪潮,杉杉股份打造新质生产力领军企业

投身全球新能源浪潮,杉杉股份打造新质生产力领军企业
2024年04月08日 13:32

  2024年,“新质生产力”成为当之无愧的热词榜首。

  与传统生产力不同,在科技创新主导下,新质生产力摆脱了传统经济增长方式,聚焦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这三个主要特征,成为我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变道超车”的根本动力。

  2023年我国电动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首次突破万亿大关,增长29.9%。专注锂电正极材料研发生产的湖南巴斯夫杉杉,近来也成为中部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热议焦点。

  作为全球化工巨头与国内500强企业的“联姻”,巴斯夫杉杉正是民营企业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主动拥抱全球化的一个代表。其背后,是“双料冠军”杉杉股份主动求变,向“新”而行,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向全球锂电材料行业领导者迈进。

  “双料冠军”修炼内功

  从24年前的“服装大王”,到千亿级中国锂电负极材料市场的开创者,再到2021年并购LG化学偏光片实现业务转型,无论身处哪个赛道,杉杉股份始终走在行业的最前列。

  如今,杉杉股份是当之无愧的“双料冠军”,负极材料与偏光片两大主业龙头优势持续巩固。2023年,杉杉股份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出货量近30万吨,市场份额蝉联全球第一。而据CINNO Research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公司偏光片出货面积份额持续保持TFT-LCD偏光片市场全球第一。

  不可否认的是,2023年新能源行业仍处于周期波动中。上游原材料价格下降、石墨化加工价格下调以及负极材料行业产能过剩、市场竞争加剧、下游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速放缓等因素,导致行业盈利空间收窄。

  面对周期性的行业压力,杉杉股份的解法是“修炼内功”,保持领先的技术竞争优势,发展新质生产力。

  超过20年的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生产实践经验是杉杉股份的“立身之本”。杉杉股份从1999年开始产业化负极材料,也是国内首家从事锂离子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研发、生产的企业,拥有包括材料造粒、表面改性、球化、热处理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经过多年高质量研发投入和自主研发能力培育,公司形成了完善的研发创新体系,公司负极材料业务在高精尖产品研发、石墨化技术、原料开发及评价技术等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负极材料已有授权专利 245 项,其中国际专利 4 项;国内发明专利189 项,实用新型专利 52 项。基于领先的技术优势与市场地位,杉杉股份与CATL、LGES、ATL、比亚迪、孚能、欣旺达、冠宇、Ultiumcells LLC.、亿纬、力神、SDI等扥全球主流锂电池制造商均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在石墨负极材料的固有优势之外,杉杉股份极具前瞻性加大了快充类产品、硅基负极产品、硬碳负极产品等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力度,目前均已实现在相关领域的批量应用。

  走出去,铸造全球竞争优势

  “成为受人尊重的全球化高科技企业。”杉杉股份董事长郑驹多次对外强调。

  在全球新能源浪潮中,杉杉股份通过与巴斯夫的合作强强联合,成为首家全球主要市场都有布局的锂电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商,并主动“走出去”,拓宽海外产业链,拥抱全球化。

  巴斯夫杉杉就是海内外行业巨头的一次强强联手。

  2021年,杉杉牵手全球化工巨头巴斯夫,成立合资公司巴斯夫杉杉。彼时,随着正极材料行业竞争加剧,时任杉杉股份董事长郑永刚提出,“目前国内正极材料竞争白热化,想脱颖而出,一要技术绝对领先,解决多年以来‘卡脖子’问题;二要跑通全球市场,真正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而这两条,通过和巴斯夫合作,都将得以实现。”

  借由巴斯夫在全球拥有的车企合作资源、产业布局、核心专利技术授权、品牌影响力等优势,杉杉迅速走向全球市场。

  与此同时,在国内锂电池产业链抱团出海的背景下,作为全球最大的负极材料供应商,杉杉股份加速了出海的脚步。

  芬兰成为杉杉股份拓展欧洲市场的第一站。去年9月,杉杉股份公告,计划投资不超过12.8亿欧元,在芬兰建设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项目分两期建设,两期项目产能规划各5万吨/年,建设周期预计各24个月。“北欧电力以水电、生物质燃料等绿电为主且电价较低,并可通过水路船运到西欧、中欧等主要电池客户,项目选址芬兰有利于公司依托当地低成本的清洁能源和战略地域优势,积极拓展欧洲市场客户并响应其需求。”杉杉股份在公告中表示。

  打破禁锢,向“新”而行

  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的“变道超车”,除了发展已有的科技产业,还需要突破关键领域的“卡脖子”问题。

  作为“显示大国”,中国新型显示产业年产值已超过4000亿元,液晶显示产业规模全球第一,面板产能占据全球过半份额,产业链逐步向中国转移。然而,在显示技术产业链中,“卡脖子”并不在面板生产环节,而是受上游材料、装备所限制。行业数据显示,面板上游的材料产业,包括偏光片、玻璃基板、靶材、光掩膜版、光刻胶等产品此前的国产化率不超过20%。

  2021年2月,杉杉股份通过收购LG化学偏光片业务并成立杉金光电,成为全球最大的偏光片供应商,实现了高端偏光片技术的自主可控。在并购的基础上,杉杉新增6条偏光片前工程产线。新增项目全部达产后,杉杉将凭借12条前工程生产线、超过3亿㎡/年的产能规模,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在新型显示市场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杉杉股份的偏光片业务瞄准了AR/VR、智能驾驶、智慧医疗等新兴领域。

  2023年9月27日,杉杉股份公告,下属子公司杉金苏州及其全资子公司杉金广州拟以人民币约14.07亿元的初始转让价格收购LG化学旗下在中国大陆、韩国及越南的SP业务及相关资产。据了解,SP业务具体包括用于OLED显示屏的特殊偏光片产品,车用LCD业务中的及可在苹果公司或其关联方的产品上或者供之使用的LCD偏光片产品。Omdia数据显示,LG化学的SP业务处于全球领先地位,2022年其OLED电视用偏光片占全球40%市场份额,位居世界第二;车载显示屏用偏光片占全球25%市场份额,并和全球主流上下游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目前,在技术研发方面,杉金光电拥有1700余项专利。依托公司在偏光片领域20多年的技术研发积淀,通过超大尺寸、超薄化、高对比度、广视角等偏光片差异化技术领先市场,主导编写的三项偏光片团体标准已获正式发布实施,将助力偏光片产业的规划化、高质量发展。

  面对新时期下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郑驹表示:“新能源产业、新型显示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杉杉始终坚持实业为基、创新驱动,重视科技、尊重人才,在新能源材料和新型显示材料领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攻坚关键技术,产学研合作,积极布局面向未来的基础研究和新技术研发。从产品出口到技术出海,在助力国家进一步巩固新能源、新型显示产业优势的同时,我们也阔步走上更大舞台,为全球贡献更多杉杉方案。”

  (来源:News快报)

责任编辑:何奎良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