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笔忘字、话到嘴边却怎么也想不起来、见到认识的人却突然忘了对方名字……生活中,许多人都曾遇到过类似的窘境,即脑子里想到一个事物或词语,感觉马上就要脱口而出了,但大脑却在关键时刻“断片”。例如,在超市里碰到一个经常见面的邻居,本来应该很熟悉,但一时之间竟然想不起对方的名字。为了避免尴尬,只好笑着说:“嘿,好久不见,最近家里都还好吧?”有时,人们还会拍拍自己的脑袋,打趣着说道怎么这么快就老了,记忆力是真不行了……
这种情况真的是记忆力减退的表现吗?其实大家不必如此担心,这一现象名为“舌尖现象”,早在一百多年前就被心理学家所提出,是指一种答案就在嘴边,能够清晰的感觉到但没法说出口的情形。今天,讲真就通过整理学术界对“舌尖现象”的研究,来为大家解读一下“舌尖现象”因何而来,以及如何应对。
关于“舌尖现象”因何而来,目前主流的解释有三种假说:
第一种,“部分激活理论”:该理论认为信息的激活需要达到一定的激活阀值。比如,当一个人被问到“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哪一条?”,他可能会犹豫一下;但如果提问者提示“这条河在非洲”,他可能就会立刻回答“尼罗河”。这是因为额外的信息增加了与目标答案的关联激活。
第二种,“干扰假设”:这种假设认为“舌尖现象”的发生是由于与目标相关的词的出现,干扰了人们对目标词的提取。比如,你在家里想找遥控器,心里明明知道是“遥控器”,但嘴上却说成了“那个用来换台的东西”。这是因为“换台”这个功能词干扰了你对目标词“遥控器”的准确提取。
第三种,“抑制不足理论”:该理论可以看做是在“干扰假设”基础上的进一步延展,即当人们想要回忆起某个目标词时,此时脑海里出现了与目标词相关的干扰词,如果我们无法有效抑制干扰词的出现,就会让我们更加难以想起目标词。通常表现为,我们越想要想起某个词,满脑子却都是那个干扰词。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表明“舌尖现象”仅是一种常见的记忆现象,并不能说明记忆力的好坏。此外,人们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可以有效克服或改善这一现象。在这里,讲真为大家分享几个方法:
1、重要的事情可以多复述几遍,反复强化可以增强记忆的储存与提取;
2、构建相关的知识网络,借助相关联的信息帮助我们提取目标信息;
3、缓解紧张的情绪,通常来说,平静的心态更利于我们记忆的提取;
4、当我们反复回忆失败时,不妨先去做别的事,在做其他事情的过程中可能会获得相关线索,而“灵光一闪”找到那个苦苦回忆的目标词。
当然,记忆力作为一种能力,可以通过科学训练得到有效开发。国内外专家已经积累了成熟的研究成果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联想记忆法、对比分析法、记忆遗忘曲线复习策略等。作为专注于个人价值提升的终身学习平台,讲真推出的《高效记忆训练营》课程,将专业知识、训练方法和线上教学相结合,面向广大用户带来通俗易懂的记忆力训练指南,帮助用户一步步完成从全脑开发、思维刷新到实战巩固的全过程,帮助大家培养受益终生的记忆习惯。
《高效记忆训练营》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采取线上授课的教学方式,为用户打造“互动式”记忆训练。课程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让学员足不出户即可与讲师、助教进行在线交流沟通,并在整个课程周期都能亲身感受到讲师与助教的热情与关怀,摆脱“孤岛式学习”,提升学习体验。在遇到重点、难点问题时,讲师会更加耐心地进行讲解,助教也会积极答疑解惑,陪伴用户突破学习瓶颈。
在讲真看来,学习记忆力不仅是为了提高一项具体的能力,更是一次带领用户对大脑进行全面了解和优化的旅程。在这一过程中,用户将深入了解记忆力的本质、机制以及训练方法,逐步揭开大脑这个复杂器官的神秘面纱。同时,用户可以更深入地认识自己,发掘大脑的潜力,凭借更强大的记忆力辅助人们追求更高效、更健康的生活和学习方式。
(来源:News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