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山东沂水:奋力擘画乡村全面振兴新画卷

山东沂水:奋力擘画乡村全面振兴新画卷
2024年05月13日 13:55

  春深半夏,万丛点红。5月11日,沂水县夏蔚镇长岭村的露天大樱桃已进入盛果期,饱满多汁的果子挂满枝头,摇摇欲坠,各路采购商络绎不绝。随着全县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村民的日子也如这红彤彤的果实一样越来越红火。

  “近年来,沂水县围绕‘12676’的总体工作思路,全力实施工业强县、农业稳县、科教兴县、生态立县、商贸富县、文旅活县、依法治县七县战略,深入推进大党建引领、大产业提升、大交通拓展、大城建融合、大民生保障、大改革赋能六大工程,扎实开展党群同心品牌创建、百年企业培育、上市企业培育、科创赋能、突破镇域、全民阅读、全民健身七项行动,党建、发展、民生、底线四位一体,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跑出农业现代化加速度,奋力擘画乡村全面振兴新画卷。”沂水县委书记陈士贤说。

  从山区老村到秀美新居,从单一优势到全域发展,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推进,沂水县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并取得喜人成绩。2023年山东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现场推进会到沂水县进行了观摩,央视《对话》栏目在沂水录制“五级书记话乡村振兴”,推广沂水经验,持续叫响了“路不远,景又美,欢迎来沂水”文旅品牌,沂水已趟出了一条沂蒙山区乡村振兴的成功路子。

  集聚资源、攥指成拳,坚持片区抱团发展思维

  沂水县结合县情、村情,在不断探索中确定了党建引领下的片区推进模式,把相邻近的若干个村作为一个整体连片打造,统一规划、错位发展、突出功能、各有特色,建设成一个个可复制、能推广的样板区。2019年以来,先后连片建设了14个县级以上片区,涉及11个乡镇,覆盖357个行政村中的230个村,计划到2025年底实现示范片区建设乡镇全覆盖。

  走进飘满花香的沂水县许家湖镇,各色月季在微风的抚摸下裙裾翩然、朵朵相连,对村民来说,这小小的月季不仅是装饰物,更是“聚宝盆”。许家湖镇是沂水县乡村振兴“党建引领片区推进模式”的成功示范,根据毗邻沂水经济开发区、沂河等实际,把全镇细化分为休闲度假片区、精致乡村片区、农文旅融合片区等6个片区,突出不同功能,分类突破提升,月季种植便是片区发展特色之一。该镇积极创办苗木合作社发展月季等花卉苗木繁育,采取“群众自主扦插,合作社统一收购、集中销售”的模式,促进产业发展。去年以来,共自主扦插月季12万棵,群众在家门口即可实现增收。该镇片区建设在2023年临沂市“百千工程”观摩中获得第一名。

  “通过这种连片建设、抱团发展,实力强的核心村,还可以很好地发挥辐射作用,示范带动片区内差村发展,最终建设成共同富裕的‘村共体’。”陈士贤说。

  沂水县泉庄镇以强村尹家峪村为核心,联动天上王城、沂蒙花开旅游区两个4A级景区,沿马莲河、温凉河连片打造农文旅产业体验区,探索了“景区+民宿”“农业+研学”等模式,带动全镇群众“人人想建民宿、人人参与旅游”。目前,该镇整个镇域都是国家3A级景区,民宿和旅游成为了靓丽名片,也成了所有村居村民的增收法宝。

  工农互促、做强优势,把握富民强村核心路径

  在片区推进的模式下,沂水县以“富民强村”为核心路径,把产业振兴、增加农民收入作为重中之重,念好“山海经”,践行“两山论”,抓好“土特产”。村级坚持“一村一品”,镇域坚持 “一镇一业”,在全县面上做大做强食品产业,走好工农互促之路。

  在院东头镇的盘山路上,姜农、姜田、姜窖随处可见,这里有着30多年的生姜种植历史。为进一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增收优势,2022年,在“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方式的引导下,沂水县泓达生物公司在院东头镇建设了生姜高效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主要生产姜油树脂、姜粉、姜黄素等十余种高附加值产品,带动农户收益提升50%以上。目前,该镇生姜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5万亩,成为山东省第三大生姜主产区,年产姜20余万吨,产值达10亿元,实现了村企共富、村企共赢。

  立足本地农业资源优势,沂水县积极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升工程,鼓励支持乡镇深度挖掘特色农业,抓实标准种养、规模经营、品牌宣传等措施,形成大产业格局。具有种植韭菜传统的沙沟镇,总结形成了一套无农残韭菜种植规范流程,现在,该镇种植的韭菜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名特优新”优质农产品,拥有临沂市唯一一个国家级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产值达到3.26亿元,成为了乡亲们名副其实的“致富菜”;已有百年大樱桃栽植历史的夏蔚镇,结合当地红色资源,申请了“圣母山”商标来集中打造“樱桃红”。目前,该镇大樱桃种植面积已达3.6万亩,年总产量3600万斤,产品销往全国。

  精神富足、智慧赋农,锚定和美乡村建设目标

  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还要富脑袋,让农村更加和美宜居始终是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沂水县从群众的衣食住行、精神文化入手,发展品质民生,提质公共服务,办好惠民实事,让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近年来,沂水县不断健全基础设施,美化人居环境,先后开展了“我的家乡我建设”、路域环境综合提升、“绿满沂蒙花满村”等整治活动,创新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实现了乡村环境干净整洁,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照我回家”工程安装路灯5.2万盏、亮化镇村道路2200公里。

  同时,做实做细文化惠民,推动“村村有好戏”、电影下乡、送戏下乡等惠民活动不断向农村基层延伸,为群众提供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2023年我们设立并颁发首届‘沂河文艺奖’,创办《沂河文艺》双月刊,‘沂蒙文艺奖’获奖数全市第1。并创作‘崮乡三部曲’,开展了一系列高质量、大规模的文艺创作展演活动,丰富了市民文化生活。”沂水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长平说道。

  2023年沂水县共提档升级12个镇街综合文化站和150余个农家书屋,并连续多年为农家书屋按最低2000元标准配发图书,推动健身器材向自然村覆盖,有效解决了群众阅读、健身场所少的问题。结合全民阅读行动,沂城街道为辖区内130余名盲人免费发放了智能读书机,并提前下载了大量历史故事评书等,切实满足了视力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的阅读需求,充分发挥了文艺、文化、文明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以文培元的作用。“这个礼物太好了,送到俺心里去了,有了它之后既能学习还能丰富生活。”沂城街道后埠东村刘庆强体验了读书机的各项功能后激动地说道。

  激活资源、服务乡村,完善全域发展要素保障

  抓“四雁”人才。通过给予人才政策支持,引导“雁阵”抱团发展,做到有人来振兴乡村。其中重点完善村支书“选育管用”全流程全周期管理服务机制,以过硬的村班子、优秀的村支书带动村民致富。院东头镇西墙峪村党支部书记王成成,作为一名90后的退伍女兵支书,带领全体村民挖掘红色文化,发展民宿、农家乐等新产业新业态,将西墙峪村打造成为“宿民居、游青山、忆历史”的网红打卡地,王成成获评“王传喜式好支书”“沂蒙优秀兵支书”。

  抓资金统筹。通过县财政全力兜底、引入金融活水,用美德信用“变现”,做到有钱来支持乡村。在上级专项资金基础上,统筹整合县内各部门的项目资金7000余万元向“百千工程”片区倾斜;创新推出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质押+”信贷模式,农户可以利用集体资产股权作为质押,获得贷款支持,2023年,全县累计发放股权质押贷款7.84亿元;实现美德积分的高效金融转化,开发“美德四雁工程贷”“美德乡村振兴好青年贷”等37款信用贷产品,累计发放贷款1169笔、19.5亿元。

  抓土地盘活。充分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加强残垣断壁整治工作,做到有地来发展乡村。2023年,全县盘活326处农村闲置宅基地,其中66处闲置宅基地变为6个民宿群。对农村内无人居住的废弃屋宅、断壁残垣,拆除改建为小广场、停车场、公园等,同时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村内老院进行修缮性保护,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全县多个村镇通过土地资源重整、改良修缮,打造了符合当地实际的特色资源。夏蔚镇云头峪村利用闲置宅基地、废弃校舍700余平方米,投资40余万元建成加工车间,实现村集体年增收10万元。许家湖镇的西赵家楼村对闲置的古宅、古槐和围子墙遗址进行修缮保护,打造了村史馆,成为村庄记忆的载体。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坚持面向群众、贴近生活、服务生产、突出特色,从乡村基本功能入手,从群众最需要的衣食住行、急难愁盼干起,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陈士贤说道。(通讯员:温敏 马也)

  (来源:News快报)

责任编辑:何奎良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