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累计募资近1.5亿,蓝星光域助力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累计募资近1.5亿,蓝星光域助力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2024年05月14日 13:30

  近日,蓝星光域(上海)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星光域”)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此次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产线扩容,持续技术迭代及产品测试验证等方面,截至目前,蓝星光域A轮累计已募资近1.5亿元。

  目前,蓝星光域的最新一代星间激光通信终端产品Z4已覆盖国内某大型卫星互联网星座的全部中标单位,是此项目中唯一一家星载激光通信终端占有率超50%的企业。

  据了解,蓝星光域目前不仅在推动批量化生产标准星载激光通信终端Z4,也正在进行多矩阵产品线的开发,持续推动各型号产品的技术更新,扩大市场空间。同时,蓝星光域将继续开展新一轮融资工作,寻求符合战略目标的投资机会。

  产品矩阵覆盖全场景应用,多套产品已取得优秀成果

  蓝星光域聚焦商业化空间激光通信终端的研制与生产,目前产品矩阵已覆盖全部激光通信的场景应用,面向星载、机载、地面、舰载等多种不同领域,为用户提供低成本、高可靠的空间激光通信终端与解决方案。

  在星载终端方面,蓝星光域多款星间激光通信终端已完成在轨星地/星间通信测试。其中,最新一代星间激光通信终端Z4,具备轻量化(终端总重量小于7kg)、小型化(整机高度117mm)及指向范围广的特点,可以兼容星间同轨和异轨(包括低轨对中高轨)通信需求,也可以兼容星地通信需求,已实现20Gbps的通信速率并通过验证,基本覆盖星载激光通信终端的全部应用场景。同时,蓝星光域也凭借此款核心产品成为首家通过国内某大型卫星互联网星座客户验收并交付的激光通信产品供应商。

  在机载终端方面,蓝星光域第二代机载激光终端产品P2已实现挂飞并通过25km空间对通实验,是目前唯一一家为大型无人机提供机载激光通信产品的商业航天企业。

  此外,蓝星光域正在布局地面、舰载等领域的激光通信终端,即将量产。至此,蓝星光域已经形成空天地一体化全场景空间激光通信产品矩阵,为构建全场景激光通信生态体系奠定基础。

  研发+量产双驱动,助力新质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

  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商业航天与低空经济一起被列为新的增长引擎,这也标志着卫星激光通信的发展正式步入快车道与商业化。同时,轨道和频谱资源的争夺,商业航天发展的加速,卫星重量减轻的趋势,都将带动激光通信市场的快速发展。根据太平洋证券预测,我国2027年卫星激光通信终端市场规模将达到130.38亿元。泰伯智库预测,未来10年,商业航天市场容量将达到12万亿元,形成全覆盖产业链。中国商业航天市场展示出强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面对即将到来的万亿级市场前景,自2021年以来,蓝星光域一直聚焦空间激光通信领域的应用,致力于建设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高速通路,打造全场景激光通信生态体系。蓝星光域始终秉持着“研发+量产”双向并行的理念,以上海作为研究总部,北京设立副研发中心,常熟建设批量化生产实验基地,总研发生产面积超3000平,核心人员曾参与过探月工程、载人航天、量子卫星、火星探测、北斗导航系统等十余项国家重点项目,核心研发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此外,蓝星光域从设计阶段就将批量化生产理念融入产品设计,使其能够满足规模化、批量化生产,并结合自动化生产实验基地,单台终端的年产量可达上百台,充分满足卫星互联网快速组网需求。蓝星光域也将持续推动激光通信产业规模化商业化应用,助力新质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蓝星光域第三方综合测评实验室目前已正式投入使用,通过建成的双端模拟建链软件、硬件平台,可以对任意第三方激光终端进行测试与认证,为行业内生态伙伴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共同加速中国商业航天产业商业化进程。

  目前,蓝星光域已实现产品“设计-零件-组件-终端”的全链路自研,形成激光通信领域的产业闭环,并在核心组部件上采用100%自研的模式,为用户提供低成本、高可靠的激光通信解决方案。未来,蓝星光域也将持续进行产品迭代与技术研发,加速建设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高速通路,打造全场景激光通信生态体系,引领激光通信产业的变革。

  (来源:News快报)

责任编辑:何奎良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