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粮食科普大师竟是一只小狗,还有136万粉丝?

粮食科普大师竟是一只小狗,还有136万粉丝?
2024年05月17日 11:57

  “四川人爱吃的豌豆尖,到底是个啥?”“火锅里的海带为什么要打结?” “电饭煲涂层掉了,能不能放心大胆用?”

  头条账号“我是小魔”如同一本视频版的食物百科全书,小到草莓如何清洗、大到如何改变父母的生活习惯,都能从中找到答案。

  虽是硬核科普,但小魔其实是一只动画小狗,它的创作、传播全靠一支将近三十人的团队完成。选题丰富、脚本详实,加之动画形式寓教于乐,不到四年,小魔就在头条上拥有了136万粉丝。“头条基数很大,的确有很多用户关注辟谣和食品安全。”账号负责人鞠优说。鞠优原先在国企工作,创业后转做文娱内容,她见证了“小魔”项目从零到一的搭建,对于动画科普的现状与未来,她都有独到的见解。以下便是鞠优的自述。

图注:今年315,我是小魔参与了“头条讲真的”公益项目,为大家进行了食品科普图注:今年315,我是小魔参与了“头条讲真的”公益项目,为大家进行了食品科普

  小魔的诞生

  小魔的原型是我们公司养的一只小柯基,同事根据它的形象画了一只聪明的小狗。它最初也不是以粮食科普大师的角色出现的,而是一只嗅觉非常灵敏的探案小狗,跟残疾人大飞搭档,每期讲一个探案故事。

  我们每天中午都围着一张大桌子吃饭,聊的内容都是关于食物,黄瓜为什么长刺、葡萄上的白霜是什么、土鸡蛋是不是比普通鸡蛋更有营养、现在外卖的一次性餐盒到底健不健康……我们团队都是较真的人,这些问题真去找资料解答了。于是我们就想,这些问题是不是大家普遍关心的,是不是可以用动画讲明白?

  2020年9月,“我是小魔”就这样诞生了。第一期节目做的小龙虾,哪里能吃哪里不能吃,零粉丝的情况下周播量就过了80万,我们一下子就确定账号的方向是对的。很多人和我们一样,对食物有疑问,但又不想看专业书,只想短平快地看个漫画了解一下。

  从这点讲,做动画是有优势的,它可以让创作者跨越时间和空间,进入食物的内部,将各种分子拟人化,并且结合趣味剧情来表达。比如很多小朋友关心的口香糖咽下去了会不会黏住的问题,我们就可以模拟口香糖进入人体后的反应,看它和胃液、和肠子是怎么对话的,从而得出结论。又比如火锅为什么越吃越上

  瘾这个选题,我们就把辣椒素做成了一个手拿叉子的恶魔的形象,吃辣椒时叉子会扎你的舌头,为了缓解疼痛,大脑又会派出内啡肽,而内啡肽又是一个长着翅膀的小天使的形象,这样的对比与互动瞬间就能让用户理解吃辣的原理。

  当然,食物科普与其它科普面对的困难是相似的,每一期都要查阅大量论文和图书,而要将晦涩难懂的知识讲得深入浅出,也并不容易。我们平均每期节目要看7篇论文,从选题策划、阅读资料到最后形成故事、配音、制作,要经历整整八个工作日。我们招聘新员工时,甚至会追加一个考题:“你能不能将本专业里最难的问题,向二舅妈解释清楚?”

  知识本身都是枯燥的,我们要做的就是趣味性“翻译”,不仅要言之有物,还要让观众能记住并在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

  流量分成对创作者最友好

  对于我们来说,头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它有非常完善的服务功能,比如可以随时修改视频的封面和标签,这就非常友好。动画制作周期长,我们几乎不可能赶热点,但有时发完又会刚好赶上某个热点,这时我们就需要调整关键词以抵达更多用户。其它平台会有修改限制,但头条没有。

  再者就是头条的属性很适合做科普。它是一个偏资讯的平台,很多用户关心生活中的谣言和食品健康问题,他们也做好了准备来接收一些新的知识和信息。

  当然最重要的,是头条流量分成的收益是所有平台中最高的。我们现在每月有八千到一万块的流量激励,虽然可能从团队运营来说,这笔钱只够给小狗买点奢侈的狗粮、或者补贴一点团建活动,但它对做内容的人来说,意义是很特殊的。

  传统视频网站是编辑推荐制,而头条是用户投票,以前靠广告投放获益的逻辑也不等同于靠内容变现,它是客户买你的流量和制作,传递给它需要的用户。相比之下,头条流量分成就特别直接,只要你的视频、图文播放量够高,你就能过上比较体面的生活。在我心里,这种激励方式对创作者是最友好的,因为你只要专心做好内容,就能获得好的收益,这种回报和付出是挂钩的、对等的。

  当然,我们会评估哪些选题有关注度,哪些相对冷门,但我们也不会完全以流量为导向。很多小众的选题同样有它的价值,就比如我们之前做的食物英雄系列,讲食物类科学家的故事,就很有成就感。很多小朋友给我们留言,说以后想去研究食物,我就很高兴小魔可以开启一些人的职业理想。对很多小朋友而言,读文字是吃力的,把知识拆解成他能看懂的样子,或许也能提升一点他的自信。

  总之,食物是我们的日常所需,也是我们看待生活、看待世界的一种方式。我们做过一期为什么小孩不爱吃青菜的节目,其实是因为小孩的舌头更敏感,他能吃出植物中的苦味,等年纪大一点舌头没那么敏感了,他自然就能接受了。所以很多人挑食,其实没什么,人和食物的关系有其合理性,与其强迫自己去吃某样东西,不如接纳自己的挑食,并尊重别人的饮食习惯。我们虽然给了很多食物的建议,但具体怎么生活,还是要看个人选择。不要因为食品安全问题就戴上紧箍咒,毕竟吃得健康、快乐,真诚地对待自己,才是食物应有的治愈。

  (来源:News快报)

责任编辑:何奎良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