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霄白城《何以问长安》新书分享会暨诗作书法展在京举行

霄白城《何以问长安》新书分享会暨诗作书法展在京举行
2024年05月27日 13:58

  2024年5月25日下午,“漫卷诗书”霄白城《何以问长安》新书分享会暨“诗书幻化”霄白城诗作书法作品展,在北京知名的诗歌主题文学书店——小众书坊举行。作家出版社副总编辑颜慧,北京作家协会理事、作家、评论家兴安,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评论家李林荣,《人民日报》(海外版)编辑、评论家张鹏禹,中国国史教育书画院副院长、艺术家、画家刘豫华,CCTV《大国品牌》总编、联合创始人刘林,小众书坊、雍和书庭创办人彭明榜等嘉宾齐聚一堂,与《何以问长安》作者霄白城,以及现场的读者、媒体和业界朋友,围绕作家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作家霄白城首部诗书选集《何以问长安》,一起共话诗书,在文学、诗词、书法、绘画、收藏等多个领域进行了深入交流,同时,分享会现场还穿插了朗诵读诗环节,气氛热烈,让大家近距离领略到了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何以问长安》新书分享会嘉宾《何以问长安》新书分享会嘉宾

  《何以问长安》作为作家霄白城首部诗书选集,共计100篇作品。上篇名“诗词”,选录了霄白城90首古体诗词,以独属于中国的、具备东方文化风骨的字句、格律、音韵、章法、节奏、手法、趣味和意境,继承国文之美,表达了作者一个阶段内的心中的人间意境、人生情怀、人事哲思和人文精神。下篇名“新诗”,选录了霄白城10首现代散文诗,或叙述,或抒情,或深思,或慨叹,诗句多处融合古今语汇修辞,有别开蹊径、自绘风貌之处。《何以问长安》有一个特别之处:霄白城将诗集中“上篇”的90首古体诗词,全部以楷、行、草等书法的形式,书写下来,一诗一书,诗书相照,以传承古人文脉,推广“诗人手书”文化,向中国文化和东方美学致敬。

  《何以问长安》作者霄白城,是作家,书家,诗人,媒体人,霄唐传播机构创始人,中国古典诗词文化传播者,曾从事国际传播工作,参与环境保护公益事业,建设BON北京融媒体全球传播平台、《北京时间》、《中国艺术》,中国内容,全球传播。出版过长篇小说《将军岸》(作家出版社,2019.09),诗词作品刊于《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国家级诗赋类杂志,霄白城倡导“东方生活美学”,打造中国风格系列文创产品;2017年,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1《大国品牌》题写片名“大国品牌”;推广“诗人手书”文化。

  《何以问长安》作者霄白城

霄白城《何以问长安》诗作书法作品展霄白城《何以问长安》诗作书法作品展

  作家出版社副总编辑颜慧在此次新书分享会的发言中提到:“因为工作关系,隔一段时间我就能收到很多刚刚出版的新书,拿到这部作品时我刚刚出差回来,办公室已经摞了很高大概十几本新书,我首先拿出来就是这本《何以问长安》,因为书的整体装帧设计非常高雅精致精美,从封面到内文的书法与诗歌的结合,无不体现着考究和考量,既能品诗又能品作家的书法,对作者有个更全面的认知。读霄白城《何以问长安》的时候,能感觉到他的旧体诗格律特别工整讲究,这个特别难得。除了诗、书,大家可能还看到现场展示的紫砂壶,刚才兴安老师一直怕有人碰了,《何以问长安》书里面提到的这些紫砂壶,今天看了,这些壶确实是相当精美,每一只都特别有特色,赏心悦目。还有,读《何以问长安》里有一首《弹卧龙吟》,可见作者还是弹古琴的,我刚才问霄白城老师有没有带古琴,很遗憾他今天没有带来。但是,也可见霄白城是一个相当有追求、有格调、有才华的作家,那种传统文人雅士的生活是他生活的一部分。在这里我也代表作家出版社,感谢霄白城老师再次与作家社出版合作,祝今天的活动圆满成功。”

  北京作家协会理事、作家、评论家兴安回顾说,他认识霄白城已近10年,对霄白城身为80后,既醉心小说创作,还有诗词写作雅好,并且擅长书法,一度感觉特别惊讶。在大量时尚文娱充塞、左右我们生活的年代,能够安静下来,专心地研究古典文学,写长篇小说,吟诗习字,还从事收藏,且颇有心得和成果,霄白城的这种文化素养让人称赞。这本《何以问长安》收入了霄白城的旧体诗、新诗,还有他的书法,他的诗有古意,博采众家,终得心源,书法则取唐楷和魏碑,法度谨严,却传达了自己鲜明的个性和情趣。兴安认为,霄白城是中国文人传统和性情在80后——年轻一代的一种传承与回归,具有典型意义。

  中国国史教育书画院副院长、艺术家、画家刘豫华表示,作为书画界人士,他吃惊的是霄白城的书法非常好,他的草书方面,从中可见王羲之《十七帖》、怀素《自叙帖》的影子,也能感受到黄庭坚、张旭、孙过庭的气息,看得出霄白城是锁定了这些最经典、也是难度最大的古字帖,直奔草书精华而来,进行了严格草法练习,他用长、圆型线条进行了串联,线条中部突出中锋行笔与古篆笔法的关联,没有大多书家写草书的躁气浮升之感,这样使得他的字结体沉稳含蓄,收放有度,从容稳健。最大的亮点,是霄白城的楷书,有魏碑铿锵有力的支撑,也可以看到赵体的随意自然,还有欧楷的法度,在粗竖提勾时加入唐楷稳健大气的笔法。行书的提、按打着旋律的节拍,整体看还有二王的风骨和隶书绵延的味道。在字的框架结构上大胆地进行了重新解构,密集着,突然大开,笔画粗细、长短、直倾,大小、多少、方圆、巧拙、快慢,左右顾盼,错落有致,在大胆的尝试中展示着多种可能性,但通篇又是完整统一的。在借鉴学习古人中,霄白城的书法走出了自己的道路,形成了自己的面貌与风格,是作家字,文人字,也是书法家字,颇具观赏性。

  《人民日报》(海外版)编辑、评论家张鹏禹认为,旧体诗词关联着一种“中国式”的思维方式、情感方式、言说方式。霄白城《何以问长安》中有小桥流水、花前月下,也有鲜衣怒马、壮志豪情,向读者传递出诗人丰富的心灵世界。难能可贵的是,霄白城不仅通过“字像”呈现诗歌之情,更通过“书像”传递艺术之美,在诗歌中灌注自己的情思和心绪,寻找着“最中国”的抒情方式。在每首印刷体打上去的旧词诗词旁,霄白城用楷、行、草书进行重新书写,在点化顿挫、粗细浓淡中,搭建出一个与印刷文字相对应而自足独立、元气淋漓的艺术空间。在《文学图像论》中,学者赵宪章认为,相对于“字像”的表意实用性,由书写的笔墨踪迹形成的“书像”是对前者的一种超越。我们更多是感受霄白城的这个艺术魅力,这也就是说字像跟书像的关系能够两相对照完美融合,这也是《何以问长安》这本书最美的一个特点,我们拿到这本书,打开的时候,就会觉得,读一侧的印刷体诗句是一种感受,而读另一侧的书法诗句完全是另外一种感受,获得全新的审美体验,这是《何以问长安》的一个巧妙之处。在霄白城老师的书法阅读过程当中,我们完全感受到的一种古人的境界。

  李林荣对《何以问长安》的读后感,与张鹏禹很有共鸣。诗词与书法两种创作的联页并置,在他看来,不仅是展示作者诗书兼擅的儒雅素养的一种别致形式,更是对诗书画同源并生的悠久传统的一种回望和致敬姿态。诗书画的创作起念和技法讲求,说到底都贯通在写心言志、抒情达意、外化心灵境界的精神指向上。这也是诗词、书画、小说、篆刻、古琴以至收藏等各种具有修身养性的境界可求的行当领域,古今不易、四海同一之道。从四年前出版的长篇小说《将军岸》,到这本新出炉的诗书合集《何以问长安》,从虚构的古装武侠人物萍踪天下的情仇传奇,到真实的当代都市白领字斟句酌的笔墨挥洒,霄白城的小说、诗词和书法创作中,都闪现着剑胆琴心、刚柔相济的不变底色。见棱见角的任侠使气之态,扁舟荡漾的逍遥自在之趣,在他刻画的人物、讲述的故事、锤炼的词句、手书的字体中,总是同步生发、同时显现。这样的特点,是霄白城作为小说、诗词、书法的创作者的独特个性,也是当代都市青年群体中的跨界写作者调动才思、驱遣情志,以走进文艺天地的方式来安顿自我、反顾现实之际,不期而然地达成的一种生活美学意义上的张力充沛状态。霄白城的诗词、书法和他的小说,虽然表面上有一派古雅和壮怀激烈之别,但实质上都是真气淋漓的当代都市话语的变形和升华,都满含着从现实生活而来的细腻体验。所不同的,只在于品味他的诗词书法,需要凝神静气,也有助凝神静气,而阅读他的小说,恰好相反,会让人顿生抚案而起、抖擞精神,从思虑转入实干的兴致。

  在嘉宾谈诗论书的中间环节,现场还进行读诗朗诵活动,嘉宾 CCTV《大国品牌》总编、联合创始人刘林,选读了《何以问长安》中一篇新诗《清秋暮雨》;刚满三岁的高恩善小朋友,现场竟能背诵霄白城《何以问长安》中五言绝句《致唐长安》,嘉宾和观众无不惊奇称赞;小读者郝高兴同学,不仅读了霄白城的《惊蛰》诗,还为大家行施了中华传统礼仪“叉手礼”,赢得大家一片赞扬。

CCTV《大国品牌》总编、联合创始人刘林 现场读诗CCTV《大国品牌》总编、联合创始人刘林 现场读诗

  在《何以问长安》新书分享会现场,嘉宾和观众们还参观了“诗书幻化”霄白城《何以问长安》诗作书法作品展,欣赏了《何以问长安》书中“题物诗”一章所写到的由江苏宜兴制壶师马建伟、马晨熙手制的部分紫砂壶作品,以及书中所记的“日月七星灵芝纹湘妃竹尺扇”,让参观者在谈诗论书之外,进一步领略了中国的古典美学和东方器物之美。

  嘉宾参观霄白城《何以问长安》诗作书法作品

嘉宾参观展览的题诗紫砂壶作品和湘妃竹折扇
嘉宾参观展览的题诗紫砂壶作品和湘妃竹折扇
嘉宾参观展览的题诗紫砂壶作品和湘妃竹折扇嘉宾参观展览的题诗紫砂壶作品和湘妃竹折扇

  (来源:News快报)

责任编辑:何奎良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