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华阳新材料引领3D打印技术边界,推动“中国创造”再升级

华阳新材料引领3D打印技术边界,推动“中国创造”再升级
2024年06月03日 16:15

  当提起增材制造,或许对许多人来说还相对陌生,但说起它的俗称——“3D打印”,则更为人们所熟知。3D打印技术具有无模具终成形、短流程、材料利用率高、适用材料广泛等特点,目前已经被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零部件制造等领域,尤其在复杂构件的制造与高能梯度材料的制备等方面展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当前,3D打印作为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各大城市纷纷抢占布局。深圳市华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于2016年落户深圳市宝安区石岩创维创新谷,这里紧邻西丽水库,面向阳台山,山清水秀,环境宜人,创新氛围浓厚,为公司的研发与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华阳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金属3D打印领域,已在大尺寸、高精度3D打印设备研制和精密航空航天零部件3D打印等应用领域形成了具有“华阳特色”的技术优势。华阳坚持自主研发,同时凭借一站式全产业链体系成功突破“卡脖子”技术,解决了美国禁运带来的掣肘,有效缩短了航空航天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周期,展现了国产替代的最新成果,入选深圳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

  以创新为企业立身之本:秉承“一米宽,万米深”的工匠精神,攻坚核心技术,赢得市场先机。

  3D打印技术起源于20世纪末的美国,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探索与发展,直至2012年,美国人正式将这一技术步入了实用阶段,特别是在军工领域的广泛应用,引发了业界的巨大震撼,并被列为2012年十大科学新闻之一。当时这一消息让从清华大学材料系毕业的韩向阳深受震撼,凭借对前沿科技的敏锐洞察,他毅然决然地投身到3D打印技术的研发中。

  选择3D打印这条赛道并非坦途,但韩向阳带领团队勇往直前。他回忆道:“创业之初,我们面临无数挑战,公司里无人了解3D打印,前期缺乏可参考的经验,我们不得不摸索前行。为攻克难题,我们不断创新实验方式和结构。我们从打印原理入手,先做概念设计,按照模块划分功能需求,合并相似的需求,在详细设计阶段集中精力一个一个领域突破,最后在2018年5月份完成了国产3D打印研制任务。在此期间,每次研发遇到瓶颈,我们没有一个人会主动退缩,白天干不完,晚上加班干。”

  正是凭借着一股韧劲和专注力,华阳的产品在多个关键参数上均取得了显著突破。其打印精度高达0.1mm,远超行业0.5mm精度的均水。在高温能方面,华阳钴基高温合金(GH5188)的产品能在970℃的高温下保持优异的拉伸能,抗拉强度高达220兆帕,超过同行160兆帕的标准。此外,产品的延伸率超过55%,疲劳寿命更是高达2600次,展现出极高的可靠和耐久。华阳以实力诠释了“一米宽,万米深”的工匠精神,以创新赢得了市场认可。

  以创新攀新高:走“国产化”突围路,助力增材制造行业突破“卡脖子”

  3D打印技术,曾与其他尖端科技一样,受到西方国家的严密技术封锁,成为我国科技发展的“卡脖子”难题。然而,挑战即机遇,“卡脖子”的技术清单,是动员令更是攻坚清单。我国3D打印行业起步虽晚,但经过从业人员奋起直追,在克服初期原材料不成熟、技术不完善及成本昂贵等问题后,目前已与世界先进水基本同步,拥有着弯道超车、后来居上的潜力。

  有相关数据显示,截至 2021 年末中国工业增材制造设备安装量市场占比达到 10.60%,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且差距正在缩小。“缩短中国与欧美在材料领域差距”正是华阳的使命,能直面自己的追求和目标,才能鞭策着企业不断进步。在材料研发领域,硬脆型铸造高温合金如K417、K418、K438等材料,因其极高的硬度和脆,曾一度被认为是3D打印的禁区,华阳却凭借深厚的材料科学和打印技术积累,成功实现了这些合金的3D打印,并保持了优异的能。此外,华阳铝合金打印件的抗拉强度高达470兆帕,超铸件的两倍,处于国内外领先水,这一突破不仅证明了华阳在3D打印技术上的实力,也为其在高端制造业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全球市场是检验企业真正竞争力的更大舞台,“为全球客户提供中国人的材料解决方案”,也寄托着华阳更远大的发展愿景。韩向阳坦言,“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在保障国家技术安全的前提下,从一个舒适的市场走向一个不太熟悉的市场,为更多国家和地区的客户带去我们先进的服务,要让世界看见我们中国‘智造’的力量。”

  以创新报国门:增材制造成为“中国智造”跃升“中国创造”的助推器

  站在国家战略高度,增材制造在制造业发展及转型升级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2015年初,国家发布《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推进计划(2015-2016年)》,明确将增材制造专用设备列入重点培育对象,以增材制造新技术抢占新一轮技术变革,加速推动传统制造产业发展。《中国制造2025》明确将增材制造列入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加快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的重点领域。毫无疑问,增材制造行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助推中国制造2025的利器之一,增材制造行业的每一次突破进展,都将推动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化发展的一次质变。

  “如果把机床比喻成‘工业母机’,那么3D打印就是工业转型发展的‘助推火箭’,它能够助力制造业拥有更高的效率,实现更大的升级发展。如果把增材制造和减材制造实现融合发展,就会更贴工业母机这样一个角色,不仅能做复杂的零部件,还能具备智能减材能力,就能做到更高的精度,尤其是对被国外限制的高端机床,可以通过增材和减材的复合,避开先进国家对我们国家实施的一些技术封锁,对整个国家制造业的跃升和可持续发展都会起到良好的推动效果。”韩向阳形象地比喻道。

  跃迁之道,要在创新。为了进一步实现以3D打印发展赋能“中国创造”的远大愿景,华阳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及产能扩建,成立全资控股子公司——宜宾华阳增材智造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聚焦金属3D打印研发、金属3D打印应用、增材制造产教融合三大板块,在高端装备制造业方面取得新突破。宜宾,这座被誉为“长江第一城”的活力之城,正因其产业兴盛、活力迸发的创新创业氛围而备受瞩目。今年5月21日,华阳自主研发的超大型金属3D打印机HY-M1500在宜宾3D智造产业园正式投产。世界上成熟的SLM金属3D打印机成型尺寸一般是在1250x1250x1250mm,而HY-M1500作为国内首台1.5米级全国产SLM金属3D打印机,最大成型尺寸可达到1500mm×1500mm×1500mm,在全球处于相对领先位置。更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该套3D打印设备的软件已具备初步人工智能的学能力,能够自我判断故障及自主解决问题。HY-M1500项目的正式投产落地,也将为宜宾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新的动能,以3D打印为核心,在上游材料、下游服务应用环节催生新的产业集群。

  创新之路上的坚定步伐:华阳以增材制造推动“中国创造”

  创新之路非一马川,要打破增材制造行业的壁垒,不仅要攻克技术的壁垒,也要突破资金及市场的壁垒。华阳在成长过程中切实享受到了国家和地方的政策利好,2023年华阳成功获批了《承接“激光选区熔化(SLM)3D打印非晶合金及其结构演变与能调控”的产业化应用研究》项目,可带来革命突破,为新能源汽车关键动力装备带来新的活力。

  华阳在去年成为比亚迪合格供方,为比亚迪电机零部件生产超百件零部件。以政策扶持为起点,华阳积极推动产学研用融合,与多所知名高校和科研单位开展紧密合作,聚焦于产业实际问题,共同研发新技术、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增材制造行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不仅是政策雨露的滋养,增材制造的未来发展还需要更多资源支持。韩向阳认为,要做行业的领先者,关键就在于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研发的投入,也需要更多的资源支持。“金融在支持企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输血和造血的双重的角色,一方面金融可以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还可以引导企业技术创新、市场开拓,还有长期投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助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金融机构的持续发力不可缺少。微众银行作为数字银行、民营银行,充分发挥数字科技特长,通过数字化的产品及服务增强制造业中小企业的发展韧,为先进制造业等领域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在人才、资源链接等领域给予支持并提供定制化服务,为重点产业企业全生命周期提供全方位助力,赋能制造业向上攀新,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华阳的成长是增材制造行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增材制造产业链的企业超过了千余家,以增材制造为主营业务的企业数量则从2016年的20余家增长到200家,这些企业的持续创新,不仅助力增材制造行业加速发展,更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贡献创新力量。

  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华阳从第一原理出发,成立早期即立足自主发展路线,持续降本增效,从而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面向未来,华阳将积极开拓民用市场,战略布局新能源锂电池赛道,力求实现在航空航天和民用领域的均衡发展,并计划在3-5年内部署300台高能3D打印设备,包括能打印直径3米大型构件的设备,以进一步提升产能和市场竞争力,助力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从“中国智造”向“中国创造”迈进。

(来源:News快报)(来源:News快报)

责任编辑:何奎良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