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龙腾古城 异彩纷呈 2024 年“行走大运河”—中国辉煌足迹大运河龙舟系列活动(山东·枣庄站)擂鼓开桨

龙腾古城 异彩纷呈 2024 年“行走大运河”—中国辉煌足迹大运河龙舟系列活动(山东·枣庄站)擂鼓开桨
2024年06月05日 09:56

  6月2日,2024年全国“行走大运河”全民健身健步走主会场活动在台儿庄古城东门隆重开幕。活动由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主办,山东省体育局、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枣庄市人民政府承办,枣庄市体育局、枣庄市发展改革委、枣庄市文化和旅游局、台儿庄区人民政府协办。本次活动以“行走千年大运河 踏上万里健康路”为主题,并同步配套“龙行大运”龙舟赛、风筝文化节、全民健身队伍展演等系列活动。

  活动现场山东省体育局党组成员、省体育总会专职常务副主席李敬生致开幕词,副市长刘吉忠致欢迎辞,副市长、台儿庄区委书记彭照辉等领导及嘉宾出席开幕式。

  锣鼓喧天,旌旗飘扬;桨叶飞舞,浪花翻腾。2024年“行走大运河”—中国辉煌足迹大运河龙舟系列活动暨“国缘杯”“好运山东”户外运动休闲季枣庄市第十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大运河龙舟赛在台儿庄古城挥桨竞渡!

  本次活动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中国龙舟协会、央视网主办,山东省龙舟运动协会、枣庄市体育局、枣庄市文化和旅游局、枣庄市台儿庄区人民政府承办,枣庄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台儿庄区教育和体育局、台儿庄区文化和旅游局、台儿庄区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台儿庄运河街道办事处、山东省台儿庄古城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江苏今世缘酒业有限公司冠名,康连接体育文化集团有限公司运营。

  龙舟又扬旧时波,锣鼓频催破浪行。一艘艘古色古香的龙舟劈波斩浪,犹如条条白练划过水面。鼓声咚咚,号子高亢,龙舟上的健儿在古运河上你追我赶,奋楫争先,也让古运河跟着战鼓声跃动起来,焕发出勃勃生机。赛龙舟是我国沿袭千年的传统体育项目,大运河龙舟赛在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上敲响战鼓,15支队伍,200余名运动健儿奋力划桨,让千年大运河再次动了起来。

  赛在古城里,人在景中游。龙舟赛道所在地为运河唯一一处古驳岸和运河水工遗存完整的世界遗产古运河段。两岸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绿树高台、错落有致,为游客提供了独一无二观赛场景。

  最佳观赛视角,很快就挤满了人。熙熙攘攘、人声鼎沸的堤岸上,观众们纷纷挥舞双手为队员加油鼓劲,富有节奏感的加油声此起彼伏。

  经过激烈角逐,峄州中学男队、台儿庄古城学校女队分获男女组冠军。

  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全民健身活动推广与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杨鹏为女子组第一名颁奖

枣庄市体育局四级调研员 杨希民为男子组前三名颁奖枣庄市体育局四级调研员 杨希民为男子组前三名颁奖

  除了得天独厚的龙舟赛场,同步配套风筝文化节、运河大集、全民健身队伍展演、“走大运 迎奥运”嘉年华等活动,打造以运河文化为主题、文体旅相融合的全民健身品牌。

  古城东门开启非遗集市,包含台儿庄缝制技艺、泥沟青花布印染技艺、台儿庄蚕丝被制作技艺、运河赵氏烙画、李氏根雕技艺等,吸引大量游客围观和体验。

  古城南门外,山东省第一届风筝公开赛同时举行,形成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88米的巨龙风筝与运河上的龙舟形成呼应,构建了一幅空中巨龙翱翔,水中龙舟竞渡的立体画卷。

  西门内主舞台区本地民俗表演、舞龙舞狮演出、文化展区墙更是将动态观赏和静态的文化传播融为一体。而健步走的活动犹如一条游龙由东门经南门向西门,又将三门的主题活动连成一体,形成城内城外龙腾古城的盛景。

  因河而生、因战成名的台儿庄古城位于京杭大运河的中心点,被乾隆皇帝誉为“天下第一庄”。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让台儿庄具有融汇南北文化的包容性:既有北方城市的豪迈爽朗,又兼备江南水乡的富丽秀美,形成了兼容并蓄、异彩纷呈的运河文化。

  为发挥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适应时尚生活的新需求,台儿庄古城成立了首个国家文化遗产公园、开通古运河新体验线路、打造了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甚至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运河节庆赛事品牌活动。柳琴戏、运河大鼓、竹马会、皮影戏等非遗常态演出,以及大运河文化带代表性非遗在古城展演,使得非遗文化项目得以活态传承与发展。

  站在运河文化保护传承的历史节点之上,枣庄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底蕴,坚持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让“活着的运河”成为城市生生不息的象征。而深受当地百姓喜爱的龙舟运动不但成为大运河上一道靓丽的风景,更将赓续千年的传统文化和江北水乡风情有机结合,展现出新时代独特的魅力和风采。

  一条运河千里长,龙舟运动再启航。2024年“行走大运河”—中国辉煌足迹大运河龙舟系列活动将持续展现大运河体育文化风貌、唤醒大运河体育文化记忆。在充分展现龙舟文化源远流长、龙舟竞技奋勇拼搏的同时,讲述地域人文地理风貌、丰富运河沿线旅游业态,努力实现运河沿线城市资源共享、节庆互融、活动互联,让大运河文化和龙舟文化生生不息、活力无限。

  (来源:News快报)

责任编辑:何奎良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