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国家队”入局!杉杉股份(600884)发力新材料 为固态电池爆发蓄能

“国家队”入局!杉杉股份(600884)发力新材料 为固态电池爆发蓄能
2024年06月13日 14:39

  今年以来,固态电池热度居高不下,“国家队”也加码布局固态电池领域。据《中国日报》此前报道,工信部和财政部拟牵头投入约60亿元支持固态电池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全固态电池相关技术开展研发。

  相比于液态锂电池,理论上,固态电池因不再使用电解液,在能量密度、安全性、充电倍率、循环寿命等方面都具有优势。

  尽管全固态电池的产业化尚需时日,但半固态电池已在部分电动汽车上开始应用并实现了能量密度超300Wh/Kg、单次续航超1000km等重要性能突破。取得这些突破的一项重要原因,就是使用了固态电解质以后,正极、负极材料可用更高性能材料进行代替。

  譬如在负极材料上,硅基负极材料如今几乎成为固态/半固态电池的标配,国家发改委同样大力推进硅基材料发展。

  从性能上讲,硅基是当前新一代负极材料中最具确定性的一条技术路线。硅具有高达4200mAh/g的超高理论比容量,高出传统石墨材料(372mAh/g)容量10倍以上。且硅基具有较低的脱锂电位,在充电时更难引起表面锂离子析出,电池综合安全性能更为出色。

  当前,消费电子、电动汽车用半固态电池主要使用气相沉积法硅碳负极。作为负极材料头部企业,杉杉股份自2009年就开始硅基负极的研发,在气相沉积法硅碳负极技术领先。杉杉新一代硅碳产品在头部客户测试中保持领先,相关核心技术已获得美国、日本的专利授权,计划在24年8月实现量产。

  同时,杉杉股份已突破硅基负极材料前驱体批量化合成核心技术,硅氧产品已批量供应海外头部客户并实现装车,并攻克了二代硅氧低温循环难题,进入全球优质电动工具厂商供应链。目前,杉杉已实现硅基负极批量供货,并规划了宁波4万吨硅基负极一体化基地项目。

  行业分析认为,随着硅基负极材料在技术、成本方面的进一步突破,硅基负极在动力电池领域将进入产业化导入快速阶段,而率先在该领域前瞻卡位的产业链企业,有望在市场窗口期获得突破性进展,在未来的负极竞争格局中占领一席之地。

  (来源:News快报)

责任编辑:何奎良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