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同道猎聘深度参与第十六届南京“留交会” 共塑国际化人才发展新篇章

同道猎聘深度参与第十六届南京“留交会” 共塑国际化人才发展新篇章
2024年06月20日 14:13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持续深入,国际人才的交流与合作已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6月18日,第十六届中国留学人员南京国际交流与合作大会(以下简称“留交会”)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办。本次大会由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得到国家人社部、教育部、科技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同道猎聘集团作为人力资源服务平台深度参与此次留交会的多个重要环节,共同见证了这一国际化人才交流盛事的举办。

  发布紧缺人才目录、留学人才就业发展报告,共绘人才发展蓝图

  留交会开幕式上,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主任卓小琳发布了《2024年度南京市“4266”产业体系紧缺人才需求目录》。该目录由同道猎聘集团旗下猎聘协助制定,目录内容紧密围绕南京市“4266”产业体系,通过全面调研和分析企业现状、人才现状及人才需求,明确了南京市在产业发展中急需的人才类型,为全市人才引进工作指明了方向。

  同道猎聘集团副总裁把冉在开幕式上发布了由长三角中小企业数字经济共同体、南京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同道猎聘集团共同编制的《2024长三角地区国际化人才暨南京留学回国人员就业发展报告》。该报告深入剖析了长三角地区国际化人才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为南京乃至长三角地区的人才引进与培养提供了重要参考。

  把冉在演讲中提到,近年来我国留学归国人数远超出国人数,形成了稳定的“回国潮”。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2年间,留学回国人数从43.25万人增长至113.9万人。其中,

  英国、美国是留学回国人员的主要来源国。这些留学归国人才呈现年轻化与高学历的特点。从区域分布来看,长三角地区成为留学归国人才的热门投递城市群,特别是上海、杭州、南京已成为留学回国人员在长三角地区就业的热门城市。

  把冉进一步指出,据统计局公开数据,近年来南京的留学回国人员年增超3000人,总量已突破6.5万人。她表示:“新质生产力正在推动产业升级,从而使产业人才集聚效应显著增强。当前南京正在加快构建“4266”创新型产业集群,从南京市留学回国人员重点产业领域分布看,智能制造、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呈现增长趋势。”

  承办“海外青年产业人才创新创业项目路演 ”:激活创业创新引擎

  以赛引才,以赛选才,以赛聚才,南京正在加快集聚全球创新资源,打造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区。此次“海外青年产业人才创新创业项目路演”活动紧扣南京市“4266”产业体系,聚焦生物医药、软件和信息服务、智能制造装备三大领域,邀请海外优秀院校博士人才带来前沿的创新创业项目展示,旨在发掘和引入更多优秀项目,推动当地产业创新升级。

  作为本次活动的承办方,猎聘成功邀约30位海外项目博士到场路演,为海外青年人才与南京投资机构等建立了一个高效对接桥梁,促进了创新项目的孵化与落地。据悉,获奖选手将享受资金奖励、人才安居、投融资对接等一系列扶持政策。

  汇聚高端优质人才资源 承办“百名海外博士江苏行”南京站

  作为留交会重要人才洽谈对接活动之一,“百名海外博士江苏行”南京“4266”产业体系人才专场对接活动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邀请来自耶鲁、牛津、新加坡国立大学、华盛顿大学等海内外知名院校的50余名博士与栖霞区16家重点企业进行了深度的一对一交流,就科研成果的转化、人才引进策略及项目合作等关键议题展开详尽探讨。

  猎聘作为承办方,与省厅紧密合作,成功邀请大量海外博士人才到场参与对接洽谈。这些高端人才的加入,无疑为南京乃至江苏的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道猎聘协办“创XIN力”雨花台区海外人才洽谈会

  在留交会分会场,由南京市人社局指导,南京市雨花台区人社局主办,同道猎聘集团协办的2024“创XIN力”雨花台区海外人才洽谈会举办。洽谈会以“贤聚金陵 梦汇雨花”为主题,致力于为雨花台区吸引海外高端人才,推动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人才洽谈会上,60家杰出企业推出300余个高薪职位,其中年薪30万元以上的职位近200个,年薪50万元以上的职位80余个。同道猎聘集团凭借其优质人才资源和专业的服务经验,为雨花台区的企业和优质海外人才之间搭建了一个精准且高效的对接桥梁。

  作为本次留交会的重要参与方,同道猎聘集团展现了其专业的招聘服务能力和深厚的行业经验,为大会的成功举办贡献了重要力量。通过深度参与留交会,同道猎聘亦进一步加深了与南京乃至长三角地区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关系,为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坚实的人才动力。

  未来,同道猎聘集团将继续深耕人力资源服务领域,不断创新产品与服务,为更多企业和人才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服务体验。同时,同道猎聘也将积极参与各类国际化人才交流活动,为促进全球人才的流动与合作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来源:News快报)

责任编辑:何奎良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