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汽车产业链出海百强榜单」发布:“外卷”时代与全产业链协同出海

「汽车产业链出海百强榜单」发布:“外卷”时代与全产业链协同出海
2024年06月21日 15:00

  6月20日,创业邦 2024 DEMO WORLD 企业开放式创新大会在上海举办,会上正式发布了「2024汽车产业链出海企业100强」榜单。

  作为领先的全球营销技术服务平台型公司,OneSight以旗下OneSight营销云所拥有的亿级全球社交媒体数据库为该榜单提供了数据支持,并充分发挥BrandOS大数据评分体系的数据能力,助力榜单深入剖析中国汽车行业产业链整体出海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对于中国车企而言,2023年无疑是一个标志性的年份。这一年,中国汽车出口实现了跨越式增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权威数据,出口量同比激增57.9%,达到491万辆,从而一举超越日本,登顶全球汽车出口榜首。这一历史性突破不仅彰显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实力,更预示着一个全新的“外卷”时代正在到来。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中国车企已不满足于国内市场,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海外天地。在此背景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汽车行业的出海趋势正在浮现:

  趋势一:全产业链协同出海,中国汽车抢占全球市场份额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与以往单一的汽车出口不同,现在的出海模式已经转变为全产业链的协同出海。从零部件供应商到整车制造商,再到销售和服务网络,中国汽车行业正在形成一个完整的出海生态系统。

  这种全产业链的出海模式,不仅提高了中国汽车品牌的国际竞争力,还有助于提升整个产业链的附加值。具体来说,零部件供应商可以通过与整车厂商的紧密合作,共同开拓海外市场,从而实现技术共享和资源整合;整车制造商则可以借助零部件供应商的全球布局,迅速建立起覆盖全球的生产和销售网络;销售和服务网络则通过本地化的运营策略,提高了品牌的认可度和市场份额。

  趋势二:智能化、电动化引领出海潮流,中国车企实现换道超车

  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驾驶技术的推动下,中国汽车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智能化和电动化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出海的新名片。众多中国汽车品牌凭借先进的电池技术、智能驾驶系统和创新的营销策略,在海外市场上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换道超车”策略,为中国车企打开了进入传统汽车强国如德国等的新门户。现如今,欧洲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重要增长点,而新能源汽车在其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尽管欧洲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汽车市场,本土品牌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这一格局正在逐渐改变。中国车企在智能驾驶方面的投入,使其在自动驾驶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不仅提升了产品的科技含量,也增强了品牌的全球竞争力;在电动化方面,中国车企通过布局海外市场,推广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池技术和电动车型,实现了产品和技术的双重输出。

  中国汽车品牌在智能化和电动化技术上的精益求精和领先的技术优势,打开了消费者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品牌接纳度,甚至更加偏爱中国品牌。

  趋势三:全球视野助力品牌影响力提升

  中国汽车品牌在出海过程中,不仅注重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还加大了在品牌营销和服务方面的投入。通过深入了解目标市场的消费者需求、文化差异和政策环境,中国汽车企业正在积极调整产品策略、营销策略和服务模式,以适应不同市场的特点,助力品牌影响力的提升。

  具体举措包括:针对不同地区的市场需求,开发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在品牌宣传中,注重本地化的营销策略,通过赞助当地的体育赛事、参与ESG建设等方式,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售后服务方面,建立覆盖全球的服务网络,提供快捷、专业的服务保障,增强消费者的信任感和忠诚度。这些措施不仅帮助中国汽车品牌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也为其在全球市场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语

  此次「2024汽车产业链出海企业100强」榜单的发布,将视角聚焦在汽车产业链上中下游,旨在从整个汽车生态中甄选出将中国车企品牌有效输出至海外市场的优秀企业,并从中洞察到了中国汽车产业链出海的整体实力和发展趋势。

  秉承“数据赋能出海、让出海更简单”的理念,OneSight目前已经与创业邦、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36氪出海、白鲸出海、霞光社、Morketing等聚焦出海相关研究的媒体及中国信通院、国信品牌评价院、IAI传鉴、中国传媒大学等专业学研机构,持续开展了深入的数据支持与合作。OneSight也愿意向所有与中国品牌全球化相关的产学研相关机构和媒体提供领先、全面的全球社媒数据库和数据能力支持,并通过OneSight的营销云平台和BrandOS大数据评分体系,共同持续聚焦中国品牌出海动向、见证出海社媒影响力,为中国出海品牌的出海之路洞悉风向、保驾护航。

  (来源:News快报)

责任编辑:何奎良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