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提到香港我们首先会想到“金融中心”、“购物天堂”,但却很少会有人将香港与“互联网+”联系起来。而近几年在创业浪潮席卷之下的狮子山,也迎来了互联网产业的“井喷式”发展,迅速崛起的外卖、电商直播带货、网购等等走进港人的生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香港政府也开始转变发展思想,大力扶持互联网科技工程和IT产业,2023年《施政报告》表示,政府将发布促进数据流通及保障数据安全的管理办法,并于2024年起推出数字政府及智能城市“百项方案”。
早前,香港公布《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致力于将香港发展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香港在打造创新科技生态环境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在2023年新兴初创生态系统排名中,香港位列全球第⼆、亚洲第⼀。根据《蓝图》,未来,香港将聚焦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先进制造与新能源科技等产业的发展,并针对性主要发展芯片和新能源汽车两大领域。
科技创新,另一种层面的“跃迁”
纵观近年来的经济市场,可以发现,以“互联网+”为体系的创新模式正在不断崛起、升级、进化。尤其是从中国大陆市场来看,在以阿里、腾讯、百度、京东、美团、拼多多、滴滴等互联网大厂为代表的架构下,涵盖衣食住行、娱乐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互联网创新形态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之中。
早期支付宝进军香港时,也曾遇到很长一段时间的“水土不服”,因为香港用户想要使用支付宝,会受到账号注册、银行卡关联、兑换汇率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再加上香港社会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金融制度,信用卡、八达通也很发达,移动支付在香港一度遇冷。
之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分别开发了针对香港用户的“支付宝HK”APP和港版微信钱包,不仅可以用香港身份证件注册,也可关联香港银行卡,并添加港币支付功能,“遇冷”情况有了改观,之后一步步发展,不断拓展到新领域。
层层推进,持续渗透,2009年,香港居民便可在淘宝网进行线上支付;2014年内地游客可在香港商铺实现线下支付;如今香港居民已可使用支付宝HK扫码付款和缴付水电煤费。像屈臣氏、丰泽、莎莎等消费者熟悉的香港商户都已接入移动支付服务,已经覆盖到日常生活的各个范畴。而在今年的5月17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及中国人民银行就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试点的合作取得进一步成果,扩大数字人民币在香港的试点范围,方便香港居民开设和使用数字人民币钱包,并通过“转数快”快速支付系统为数币钱包增值。数字人民币与内地传统电子支付正在开展条形码互通工作,香港居民将来也可以有更多消费选择。
除了互联网支付,外卖点餐也进入新的赛点。早期的香港外卖市场始终被两家平台垄断,一家是2014年入港的德资企业Foodpanda,另一家是2015年入港的英资企业Deliveroo。但是,这个维持了七八年的游戏玩家格局已经改变。2023年5月,美团正式在香港成立KeeTa。通过更便宜的价格、主推单人餐的特点,KeeTa在去年年底已经占据了香港外卖市场总额的五分之一,打破了两家老平台的垄断。
“两年前我主要用的是Foodpanda和Deliveroo,但是每单的运费都要30多港币,我自己订一顿饭加上运费就要100多港币,所以逐渐订得就不太频繁了。”有网友表示,“有了KeeTa之后,基本就不再用另外两家平台了。我现在每周基本都要订三四次KeeTa,主要是因为它有优惠的单人套餐,而且很多餐厅都是免运费,所以对我来说就很便宜,订一顿大概七八十港币就够,越来越像美团外卖。”
这便是互联网的魅力,它不仅便捷,更让人们充分认识到了另一种生活方式和体验,而这或许也是实现“跃迁”的一种形式。当然,创新“跃迁”非单方面的,而是多领域的,其背后需要的则是高精尖的人才。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及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不断发展,市场需求结构快速迭代,新场景新应用持续扩展,全球产业布局、经济格局加速重构,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显。
比如,近期有消息显示,两名分别来自香港和澳门的载荷专家入选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四批预备航天员,其中香港载荷专家是警队女总督察黎家盈,她拥有博士学位,专长在资讯科技及电脑范围,有3名子女,她后续会到内地受训。
载荷专家是航天员按任务分类的一种,指在空间站进行科学与应用研究等实验工作的科研人员。在执行空间飞行任务中,载荷专家主要负责开展空间实验/试验研究、操作和使用太空实验设备、配合飞行乘组其他航天员开展站务管理等日常工作。其中,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自2022年下半年全面启动,这也是首次面向港澳地区选拔载荷专家。
长期关注香港科技创新发展的香港立法会议员葛珮帆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成为航天员是很多香港人的童年梦想。现在,国家开放让香港市民参与载人航天工程选拔,香港居民也有机会成为航天员,这充分证明本港科研人才及技术水平雄厚。此次首次有香港载荷专家入选国家第四批预备航天员,这体现了中央政府对香港的关爱,也是对香港科技界的支持与鼓励。
创新持续深化,层出不穷
事实上,多年来香港的大学科研团队一直积极参与国家航天任务。其中香港理工大学团队研发的“表取采样执行装置”协助嫦娥五号成功在月球表面采集月壤,理大团队的“落火状态监视相机”还助力国家探测火星计划。2023年5月,香港中文大学的大豆研究项目随着天舟六号及神舟十六号飞船升空,成为香港首个在太空进行的农业科学实验……
这是现实中的科技创新。所谓“艺术源于现实”,将航天创新科技融入电影创作之中,让更多的人去感受科技的魅力,不一样的世界,便是艺术创新的动力与源泉。
比如《流浪地球》,这部改编自刘慈欣同名小说,通过讲述“太阳危机”即将来袭,世界陷入一片恐慌之中,人类将面临末日灾难与生命存续的双重挑战的故事,真正让受众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了太空,并基于宏大的故事背景和深刻的人文关怀,展现了人类在面对自然和宇宙的巨大挑战时的勇气和智慧。
《流浪地球2》的故事可以视为《流浪地球》的前传,该影片由英皇电影投资出品。聚焦于地球开始“流浪”之前,展现太阳危机初期,人类携起手来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经历。影片在故事讲述和技术手段上继续追求更多新的尝试与突破,力求创作出植根于中华文化的科幻片。影片中涉及了多个关键情节和角色,包括移山计划与数字生命计划的对比,人类与自然的对抗,以及现代人与未来人的冲突。其中,图恒宇的计划成为影片的一大看点,他的行为和决策引发了观众对剧情走向的猜测和讨论。
这就是电影创新的精髓所在。它牵动着观众的神经,同时又通过科技手段让观众能够真正畅游其中、体会始终。当然,这也是以英皇集团为代表的电影公司的不懈追求:通过影像化的方式去呈现科技氛围、去深化科技创新的内涵。除了《流浪地球2》,近年来,在中国票房史前二十的影片中,《长津湖》、《长津湖之水门桥》、《红海行动》和《我和我的祖国》等多部影片也均由英皇投资出品。
这些影片以创新为前提,承载着“说好中国故事”的使命,对激发青少年爱国情怀和增强传统文化认同感产生了重大意义。
博弈未来,一切不言而喻
当然,一切创新都离不开高精尖人才。
所以,在我们讨论华为、腾讯、阿里这样的内地互联网企业时;我们也应当关注英皇、新世界这样的港资实业公司,他们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推动着香港不断创新发展。
就如英皇集团的杨政龙,以科技创新赋能家族产业长青发展,早已是他的使命、目标。杨政龙在加入家族产业后,秉持 “进取不忘稳健”,不断以创新思维引入创新科技,加速业务数码转型。杨政龙始终认为,“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在集团十多年间,他一直看好数字化业务,并将传统实体产业和高新网络数字技术相结合。而他,也更为看重对于年轻人的培养与重用。杨政龙曾表示,要支持青年人发展,鼓励他们运用香港科技,转化为国家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在今年年初的北京市政协会议上,作为政协委员的杨政龙坦言,香港发展的最大机遇在内地,京港两地政府和青年组织可以共同搭建新的平台,促进香港青年与北京青年的交流交融,帮助香港青年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在会议期间可以和不同界别的人交流,也让杨政龙感到获益良多,其中包括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的交流,“我们都很敬佩她,她也分享了上太空的一些感受和经历,让我知道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很努力、用心勤奋去做,看到了她为国家向太空出征光荣背后的辛苦汗水。”这也给了他一个启发,以后或可拍一些中国宇航员题材的电影,来向外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也告诉香港的年轻人成功是来之不易的。
创新科技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杨政龙介绍,创新科技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香港拥有五所全球100强大学,有不少顶尖学者和专家,汇聚国际人才;加上近年香港特区政府投入超过1500亿港元推动创科发展,香港正稳步向国际创科中心的目标迈进。而北京科创基础雄厚,拥有1000多所科研院所、近3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120家国家重点实验室。杨政龙建议,“京港两地人才可以加强交流,加强重大科技项目合作,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为实现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经济高速发展注入新动能;同时,还可以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升全球竞争力。”
曾有商业人士曾表示,创新是成长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之道,科技创新就是一个大的试验场。而以杨政龙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企业家,他们的创新赋能之举,无疑也代表着这个时代的方向。体育、文娱、产业科技……这不仅是科技创新的印证,更是以科技为基础的数字化时代的精彩面貌。一个个鲜活的场景,一个个丰富的成果,所组合成一幅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也见证了科技“原始创新”对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的巨大推动力。
未来已来,一切都不言而喻。
(来源:News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