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聚焦智能网联与低空经济 第三届中国未来交通产业发展峰会将于10月在京举办

聚焦智能网联与低空经济 第三届中国未来交通产业发展峰会将于10月在京举办
2024年09月13日 10:10

  近年来,伴随着5G+物联网、云计算、AI大模型等技术高速发展,智能产业是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领域则成为未来智能产业发展重要风口。在此背景下,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和中国互联网协会联合主办的2024第三届中国未来交通产业发展峰会(以下简称“峰会”)将于10月11-12日在北京丰大国际酒店举办。

  本届峰会以“激活新质生产力,构筑发展新格局”为主题,将聚焦智能网联汽车、车路协同、低空经济、数据资产管理、自动驾驶与交通安全管理等行业热点领域,邀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应急管理部、国家数据局、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国工程院等相关领导、院士专家、知名企业家出席会议并发表致辞及演讲。同时邀请各领域的行业龙头企业,分享最新行业发展趋势、技术成果和应用经验,探索多元化应用场景,针对行业痛点问题进行交流。

  智能网联汽车,“聪明的车+智慧的网”

  我国在单车智能硬件、智能决策、全栈解决方案等方面取得领先进展,高阶自动驾驶技术领跑全球势头显现,自动驾驶汽车产业商业化进程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但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不能只是做汽车的智能化,还要构建车路网云协同智能发展。

  本届峰会全体大会期间将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教授就“车路云一体化产业化落地”进行主旨演讲,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将带来“统筹推进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发展”相关主题演讲,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将就“自动驾驶车辆的交通安全与管理”方面进行主题演讲。

图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教授在2023年第二届中国未来交通产业发展峰会现场演讲。图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教授在2023年第二届中国未来交通产业发展峰会现场演讲。

  峰会同期还将举办“车路云一体化产业发展论坛”“无人驾驶商业应用的探索与前景论坛”“无人驾驶车辆在路面行驶的交通安全与管理研讨会”等不同主题的平行论坛,汇聚行业专家、优秀企业代表进行分享。

  低空经济,“飞起来”的新赛道

  当前,国内很多地方抢抓产业发展机遇,开拓低空经济发展新空间。不少地方还在积极谋划开辟航线、布局产业,乃至建设相关产业园区。我国低空经济发展正在进入历史性、突破性、跨越性的关键阶段。

  本届峰会将邀请中国民用航空局原副局长李健、中国民用航空局航空器适航审定司及飞行标准司相关领导就“关于加快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思考”及“构建无人驾驶航空适航”、“运行标准体系推动产业安全发展”在全体大会期间进行演讲。

图为:中国民用航空局原副局长李健(副部长级)在2023年第二届中国未来交通产业发展峰会现场演讲。
图为:中国民用航空局原副局长李健(副部长级)在2023年第二届中国未来交通产业发展峰会现场演讲。

  峰会同期将举办“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论坛”主题论坛,议题涉及低空运行和安全体系建设、低空公域管理改革、低空起降设施规划建设研究等行业关切话题,同时针对无人机配送、文旅融合、应急响应等创新应用场景进行分享。

  共享数字经济成果,释放数据资产价值

  技术攀“高”、产业向“新”,数据已经成为重要的新型生产要素。据国家统计局,2023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估计会超过12万亿元。我国是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数字经济规模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数据资产作为新兴资产类型,正日益成为推动数字中国建设和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

  本届峰会同期将举办“数据资产管理与应用创新发展论坛”,聚焦激活数据要素价值、强化数据安全与技术应用,以及数据要素助力智能网联汽车及低空经济发展。论坛将邀请国家数据局、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领导现场演讲,并邀请数据生产方、使用方、安全管理等不同领域的优秀企业现场分享互动。激活数据要素潜能,为赋能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升级、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提供更有力支撑。

图为:2023年第二届中国未来交通产业发展峰会现场。图为:2023年第二届中国未来交通产业发展峰会现场。

  从峰会组委会获悉,本届峰会正在积极筹备中,智能网联汽车及低空经济发展实现交通运输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新质生产力。截至目前,北京、上海、内蒙古、广西、山东、江苏、浙江、广东、湖南、湖北等地相关政府主管部门、产业园区、行业龙头企业等都已经确认报名参会。峰会同期将继续遴选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并在现场进行未来交通产业典型案例发布,共同推动我国未来交通产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何奎良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