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好心情心理医疗和心理健康数字服务平台、灵北中国, 在抑郁症患者群体中收集了6670份有效问卷,共同打造并发布了《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以便人们了解和去解决这一问题,而据《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统计,中国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41%曾因抑郁休学。这一数据令人震惊的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高度关注。从2010年至2020年的十年间,我国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在中学生群体中尤为明显。
数据显示,学习压力、家庭期望、人际关系是导致抑郁症的主要原因。从我的周围,也能观察到长时间的学习和作业往往使同学们处于持续的紧张状态之中。家长的过高期望和沟通方式往往也会给孩子带来额外的精神负担。校园内的社交关系同样复杂,中学生正处于自我认同形成的关键时期,同伴之间的评价和关系处理成为了日常生活中的一大挑战。
为了深入了解中学生群体的心理压力及其应对方式,我采访了几位同学。他们均来自高一到高三年级,有着一个普遍的特点,就是非常忙碌,学习环境相对枯燥乏味,并且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升学压力。
当问及“你觉得什么样的社交是没有压力且能够提供支持的?”时,同学们普遍表示:“真正的友谊应当建立在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还有同学提到,“认真听别人讲话,不会随意打断,这是给予对方尊重的表现。”“保持适当的距离感,避免过度干涉他人私事的重要性。”
关于大家对“释放压力的有效方法”这个问题,同学们的答案则更为多样。对于对喜欢阅读的同学来说:“阅读是放松心情的好办法,沉浸在书籍的世界里可以暂时忘却烦恼”;而有一些同学倾向于通过玩游戏、追剧等方式来释放压力;还有一些热爱体育运动的同学表示:“体育锻炼如篮球、足球等集体活动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增进同学间的友谊,是缓解压力的有效方式”。
通过与同学们的采访和交流,虽然这些同学的兴趣爱好学习环境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方法来释放压力,而我还发现,繁重的课业负担使得学生们几乎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人际交往中,更不用说主动改善现有的社交模式了。其次,在高压环境下成长的学生往往缺乏尝试新事物的勇气,担心失败后会遭受嘲笑或排斥,这种低容错率的心态进一步限制了他们寻求解压方式的可能性。
为此,我提出几点建议:
1、增强同理心,学会换位思考;
增强同理心意味着要努力理解他人的感受。比如,当你发现同学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感到沮丧时,可以试着想象自己处在他们的位置上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2、注重倾听,适时提供建议;
注重倾听是一项重要的社交技能。当在听别人说话时,给予全神贯注的关注,而不是急于评判或者给予反馈。
3、维护个人边界,不过度介入他人事务;
保持个人边界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帮助他人是件好事,但也要知道何时该停止介入。例如,如果同学总是依赖你来完成作业,那么就应该温和地告诉他们,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学业负责。
4、鼓励探索个人兴趣爱好,并将其作为缓解压力的有效手段。
有些很喜欢音乐或者体育的同学,心理状态会明显好于没有兴趣爱好的同学。所以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可以帮助同学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学习的压力如同一座大山压在心头,每晚挑灯夜读,只为追赶那似乎永远也达不到的满分;社交的压力则像是无形的网,束缚着我们自由呼吸的空间,总担心自己不够优秀,害怕被同学排斥在外;家长期望的目光更是让我们不敢有丝毫懈怠,生怕辜负了他们的希望。
但是,我们渴望的不只是分数上的胜利,更需要心灵上的慰藉。我们要创建自己的心灵突围指南。(三牛中学 12年级 闵昊宇)
(来源:点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