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数据,2021年全球成年糖尿病患者人数达到5.37亿,其中,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达1.4亿人,占全球患者总数的26.2%,我国已成为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值得关注的是,虽说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持续攀升,但群众对糖尿病的认识却并不清晰,诸如“糖尿病是吃多了甜食得的”“年纪大了才会得糖尿病”“控糖仅需降低血糖值即可”等错误观点流传甚广。实际上,糖尿病是一种由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及利用障碍引发的,以高血糖为标志的慢性疾病,其病因有很多,有先天遗传因素、后天生活习惯等,遗传因素占的比重更大些。吃甜食、年纪增长等并非糖尿病的直接致病因素,仅降低血糖值也并不能减缓糖尿病进程,减少血糖波动同样重要。
糖尿病类型及成因解析:年龄、甜食均非主要致病因素
有关糖尿病的类型,我国目前采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的糖尿病病因学分型体系,将糖尿病分为四种类型,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其中:
●【1型糖尿病】特指因胰岛β细胞破坏而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具有酮症倾向的糖尿病。往往具备起病较年轻、多发急症、“三多一少”症状明显等特征,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
● 【2型糖尿病】病理生理学特征为胰岛素调控葡萄糖代谢能力的下降(胰岛素抵抗)伴胰岛 β 细胞功能缺陷所导致的胰岛素分泌减少(相对减少),其起病较缓慢,“三多一少”症状较不明显,受后天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影响较大,是临床最常见类型。
●【妊娠期糖尿病】为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有潜在糖耐量减退、妊娠期才出现或确诊的糖尿病。
●【特殊类型糖尿病】病因复杂,主要包含类型可见图:
由此可见,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糖尿病,都与年龄、甜食等因素关系不大,而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糖尿病防治手段:持续性血糖监测、合理膳食、适当运动缺一不可
很多糖前期或者刚确诊的糖友会认为,患上糖尿病后一辈子无法再正常生活。但其实并非如此,糖尿病患者在科学的生活方式干预下,是有可能恢复血糖指标,预防并减缓并发症发生的。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措施可供参考:
1. 持续监测血糖波动:许多人认为,控糖仅需降低血糖值即可,但其实保持血糖平稳同样重要。血糖波动过大可能比血糖高更可怕,骤高或骤低的血糖值更容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长时间下来更容易引起并发症。因此,糖友们除了要注意单点血糖值外,也要关注血糖的波动情况与变化趋势,毕竟传统扎手指的血糖仪测的单点血糖值只能够反应即时血糖,很难发现隐匿性高/低血糖情况,久而久之很容易出现病情变化却不自知的危险状况。而动态血糖仪作为目前最先进的血糖仪在此方面优势突出,以三诺爱看动态血糖仪为例,其不仅无需扎手指,而且佩戴一次能持续15天监测用户血糖变化情况,每三分钟自动测血糖,用户可随时在手机上查看自己的血糖波动曲线。
基于《控糖革命》的作者在YouTube关于动态血糖测量理解的视频,建议不要过分关心具体数值,应更多地观察血糖地变化模式,关注血糖地升高和下降以及哪些波峰的变化更加显著,抓住异常节点,帮助我们更好的控制血糖。根据三诺爱看的血糖波动曲线,糖友们不仅能了解自己全天候的血糖变化情况,及时发现血糖异常情况;还能通过对比分析单日血糖波动与多日血糖变化,清楚了解自身血糖规律,并根据规律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保持血糖健康平稳。
2. 保持合理膳食:据了解,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多与不合理膳食相关,包括长期高糖、高脂肪、高能量膳食等。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合理的膳食不仅有助于血糖达标,还能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糖友们日常在选择膳食时,可以参考卫健委发布的《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 (2023 年版)》,其对糖尿病患者的日常食养提出了 8 条原则和建议,各位结合自身血糖变化规律,综合调整出最合适的饮食方式。
3. 建立运动习惯:建立起运动习惯对血糖控制获益明显。2016 年 ADA 发布《糖尿病诊疗标准》中提出,应劝告成年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中等强度有氧体力活动(最大心率的 50~70%),每周至少 3 天,不能连续超过 2 天不运动;芬兰糖尿病预防研究(DPS)的一项对照实验也显示,每天至少进行 30 min 有氧运动和阻抗锻炼,平均随访 7 年,(发现)可使 T2DM 发 生 风 险 下 降 43%。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糖尿病患者,都应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与持续监测血糖的习惯。推荐糖友们选择目前最先进的血糖仪之一的三诺爱看动态血糖仪,并通过自己的血糖波动情况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保持正常且平稳的血糖状况。
(来源:点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