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瑞生健康:以TAP早筛技术为基础,打造健康管理新标杆

瑞生健康:以TAP早筛技术为基础,打造健康管理新标杆
2024年11月08日 16:44

  当今社会,恶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其严峻形势不容忽视。根据今年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发恶性肿瘤病例高达482万例,这意味着平均每天有超过1万人被确诊。这些数据不仅揭示了我国沉重的负担,更凸显了加强防控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为进一步推动恶性疾病防治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明确提出要促进防治关口前移,强化筛查长效机制,到2030年实现总体5年生存率达到46.6%。

  随着国家政策的广泛宣传和公众健康意识的日益提升,“防大于治”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这一观念的转变,直接促进了肿瘤早筛行业市场需求的显著增长。据悉,2022年中国筛查市场规模已达到208亿美元,预计到2024年将增长至238亿美元,并有望在2029年进一步跃升至335亿美元,充分彰显了该领域的巨大发展潜力与广阔前景。

  传统疾病早筛技术与局限性

  目前常见的早筛技术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影像学技术(如X光、 CT、磁共振等);第二种是内窥镜检查(如肠镜、胃镜等);第三种是病理学和细胞学检查(最可靠直接的诊断依据);第四种是各种化验检查(如生物标志物、液体活检、基因检测等)。前三种基本属于传统的早筛手段,普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影像学手段通常具有辐射,对早期疾病的识别力较低;内镜筛查虽然能够较早期发现消化道癌,但属于侵入性筛查,检查过程痛苦,对病人体质要求较高,不包括在常规体检项目中,且中国内镜医师相对匮乏,医疗资源紧张,导致筛查渗透率较低;组织活检取样困难,肿瘤异质性容易造成取样不完全,不利于诊断分型又容易导致并发症,同时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也较高。

  TAP检测,引领健康早筛新风尚

  近几年,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新型肿瘤早筛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弥补了传统早筛手段的缺陷,具有显著优势。其中,TAP检测技术尤为引人注目。

  现代研究发现,异常糖基化与肿瘤密切相关。TAP,即异常糖链糖蛋白,是与肿瘤密切相关的物质。正常细胞恶变时,会产生几十种TAP,其含量越高,间接反映人体内恶性细胞越多。因此,通过检测TAP的量变,可以评估人体的健康风险及肿瘤的发展情况。

TAP检测报告TAP检测报告

  据悉,TAP检测技术是国家级的科研项目。其通过国家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是国家973项目的产业化应用,是国家科技部主导引进的国际先进科技成果,是科技部验收合格的“国家双引项目”和“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被列为“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经过国内外专家十多年研发,2011年获得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2013年被列入国家《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项目目录》,可有效用于医院肿瘤辅助诊断、筛查和防治。与传统检测手段相比,TAP检测具有早期预警、广泛覆盖40多种常见肿瘤、高准确度、操作简单、安全无创等五大优势。

TAP资质和优势TAP资质和优势

  为了实现TAP检测技术的广泛价值,为更多人的健康防治提供高效服务,并面向全国医院机构和体检机构进行推广应用,2012年,瑞生健康管理(杭州)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该公司专注于TAP筛查及管理业务,为客户提供健康筛查、防治等咨询和管理服务。据了解,依托于国家级科研项目的背景,瑞生健康已于全国千家医院建立了紧密合作,TAP年检测人次更是突破了200万大关。

  TAP筛查服务,居家检测更轻松

  今年,为进一步拓展业务范围,面向广泛的企业客户和个人消费者,瑞生健康隆重推出TAP筛查服务。整个产品包含个人问卷筛查、TAP检测、风险筛查评估、专项检查指导、漏检赔付保障等六大服务,基于国际领先、科学缜密的肿瘤风险筛查系统和肿瘤早期检测技术,筛查和浓缩出高风险人群,在健康管理师的指导下,根据推荐的专项检查方案,及时进行深度排查、干预管理,尽最大可能避免误诊和漏诊,实现早期发现的目标。

TAP筛查服务优势TAP筛查服务优势

  这项创新服务不仅延续了在医疗健康领域的专业深度,更以用户为中心,实现了检测方式的重大突破—支持居家检测。无需前往医疗机构,在家就能完成样本采集,样本采集完成后用户只需寄往指定实验室,由专业人员进行检测,整个流程方便快捷,极大的节省了用户的时间,特别是对于工作繁忙或行动不便的人群而言,更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面对恶性肿瘤防控的严峻形势,瑞生健康以先进早筛技术为基础,不断创新和发展,致力于打造健康管理的新标杆。未来,瑞生健康将继续怀揣“瑞泽苍生、福泽万家”的愿景,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加优质、全面的健康管理服务,为健康中国行动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们也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恶性肿瘤防控工作,提高健康意识,共同为构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来源:资讯中国)

责任编辑:何奎良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