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4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在北京召开,深度聚焦乡村金融的出路、金融科技对金融行业的影响、政府与市场共建可持续普惠金融等议题,分享数字普惠金融研究成果与创新实践。
网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金晓龙分享了三农金融方面的实践:
网商银行自2015年成立以来,致力于为小微企业和农村经营主体提供金融服务,截至目前网商银行已为5300多万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提供贷款。自2017年起,网商银行与河南内乡县合作,利用县域政府数据开展数字化信贷,形成“普惠理念、公益心态、商业原则、科技手段、生态力量”的农村金融业务原则。至今网商银行已与全国约一半的涉农县域达成合作,累计服务2300万县域小微及农户。
2020年9月,网商银行自主研发了基于卫星遥感技术的“大山雀”系统。通过深度学习等AI技术,解析卫星图像,“大山雀”能够识别农作物的种植面积、种类和长势,并结合气候、地理位置、行业景气度等因素,利用风控模型预估产量和产值,给予农户精准的授信。截至2024年8月底,“大山雀”可识别16大农产品产业,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市,有178万种植户获得了数字普惠金融贷款。
2023年,网商银行以数字金融服务农村的模式得到农业农村部大数据发展中心的认可,双方开始了全国范围数据的合作尝试,建立联合实验室,依托各自数据、技术、业务等资源优势,并发起“农户秒贷”服务。
具体来说,在隐私计算技术的应用下,网商银行将农业大数据引入金融风控,结合大山雀卫星遥感风控系统,为小农户提供秒贷秒批,随借随还的普惠金融服务。截至2024年5月8日,超606万农户通过这一服务获得信用贷款额度,种植面积10亩以下占比近8成,
410万农户首次获得银行贷款额度。
覆盖广和普惠之外,农村金融的便捷性也因此提升。网商银行调研显示,66%的农户因此首次获得手机贷款,抹去了“鞋底成本”。贷款额度与使用周期也更为灵活。获得服务的农户平均借款仅5000多元。在银行网点不营业的夜间,也有大量的农户获得服务。今年5月,农业农村部大数据发展中心与网商银行的创新探索还入选国家数据局“数据要素x”典型案例。
要解决乡村金融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既需要实体的网点、人员的下沉,也需要数字化服务的继续提升。“从我们的实践来看,在偏远地区、金融机构网点稀疏的地区,数字化金融服务的补充效果更好。”金晓龙表示,未来网商银行将继续探索数字金融技术创新,助力提升乡村金融的规模效应。
2024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期间,举行了「普惠金融成就奖」颁奖仪式。网商银行获得数字普惠金融优胜奖,网商银行的“百灵”智能交互式风控系统获得普惠金融产品创新奖。
有了“百灵”系统,小微经营者可自主提供经营凭证,申请提高信贷额度。它是网商银行新一代的智能风控系统,将大规模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视觉和动态企业知识图谱应用于小微金融风控。“百灵”就像一个AI信贷审批员,小微经营者可以主动通过对话框提交合同、发票、门头照、货车照片等材料,“百灵”将智能化识别、解析材料,评估经营者的经营状况,从而提升授信额度。
截至2023年末,百灵已经服务了超800万小微客户,平均可帮助用户提升贷款额度4.5万元。
(来源:资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