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王彦刚:巧辨真假胃寒,分段识湿浊毒,祛除胃病痼疾

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王彦刚:巧辨真假胃寒,分段识湿浊毒,祛除胃病痼疾
2024年12月04日 13:07

  在日常生活中,脾胃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主要分为胃热和胃寒两大类。其中,胃热会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如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会逐渐发展为糜烂性胃炎、胃溃疡,直至萎缩性胃炎、肠化生、胃癌。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医门诊中,通过舌象、脉象等进行判断,发现很多人的胃寒其实属于真热假寒,而这个比例高达70%-80%!在深入探究脾胃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东城医院特聘专家王彦刚主任秉持“核心病机观”,从脾胃病的根源——湿邪入手,精准辨证论治,祛除脾胃湿浊毒邪,帮助众多脾胃病患者有效缓解疼痛,并从源头上恢复脾胃的正常功能,为他们带来了实质性的健康改善。

  王彦刚出生于中医世家,父亲是当地享有盛誉的中医,母亲亦是一名医生。自幼王彦刚便目睹诸多病患在父母的诊治下日渐康复,让他在惊叹于中医神奇魅力的同时,在心中悄然种下了当中医治病救人的志向。

  刚进入中医院校时,王彦刚对未来的主攻方向深感迷茫,一位同学的生病成为了他方向的转折点,这位同学由于长时间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夜不能寐,日渐消瘦,尝试多种治疗方法未见成效。河北省中医院的李恩复教授,也是胃药摩罗丹的发明人,运用《伤寒论》中的大柴胡汤为基础方,结合辨证施治的原则进行加减化裁,成功控制了同学的病情,并使其很快康复。这件事让王彦刚深受触动,也让他对“脾胃为后天之本”这一中医理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更加坚定了他在脾胃病研究领域深耕细作的决心。

  毕业后,王彦刚毅然决然地追随李恩复教授的脚步,全身心投入到脾胃病的研究之中,并逐渐成长为河北省中医院副院长及消化二科主任,为中医脾胃病的研究和治疗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王彦刚还求学于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和全国著名中西医结合消化专家姚树坤教授,攻读博硕士学位,与中医脾胃病的诊治结下了深厚的缘分。

  王彦刚深知,每一种疾病背后都隐藏着决定其发生、发展、演变的关键矛盾,犹如病根所在。经过三十余年的不断探索总结,王彦刚提出“核心病机观”,将“核心病机观”应用于临床诊疗思路中,力求从根源入手,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胃食管反流病、胆汁反流等脾胃病患者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王彦刚介绍,脾胃病主要是由于湿邪所致,要在辨别真假胃寒的基础上及时祛除,如任其发展就会进一步发展为浊邪。一旦到了浊邪阶段,仍不能及时清除,病情进一步发展就会出现毒邪。

  治疗脾胃病,先辨胃寒“真”与“假”

  真胃寒症状多表现在脾胃虚寒、脾胃阳虚、中焦虚寒、中焦阳虚等病证中。面部望诊可见面色㿠白,唇部望诊可见唇淡或淡青,舌象为舌质淡胖而娇嫩,多津液,苔白滑,舌底望诊色淡白。王彦刚介绍,在中医看来,真胃寒的本质多因中焦阳气不足,温化不及所导致,故多应用温中散寒之法。

  假胃寒症状表现为真热假寒。面部望诊可见面色萎黄或黄或面苍略黑,也有典型的面热面红的。唇部望诊可见口唇紫或紫暗如缺氧状态,舌象舌质一般较坚敛,红舌、红点舌最常见,其次也可出现紫舌、紫暗舌、舌苔黄,少津液。王彦刚介绍,在中医看来,这种假胃寒的本质是湿浊毒邪阻遏阳气,导致胃腑不能温煦,只有将瘀堵的湿浊毒邪祛除,人体阳气才能自然通畅,胃才能暖和。如果瘀堵时间长,就会导致疾病越来越严重,甚至发生不可逆的情况。

  分阶段中药祛浊,精准养护脾胃健康

  对于脾胃病的治疗,王彦刚根据脾胃病发展过程中不同的主要病理因素,将其分为“湿”、“浊”、“毒”三个阶段。并根据每个阶段的病机及相关疾病表现,以“核心病机观”理论为指导,从根源入手,制定化浊方法,精准养护脾胃。

  1.“湿”阶段

  “湿”阶段的主要病机是寒湿困脾。这一阶段,患者往往因为外感寒湿或内伤生冷,导致脾胃阳气受损,寒湿之邪内蕴。寒湿困脾不仅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还会导致气血生化无源,进而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最为常见的相关疾病。

  “湿”阶段主要采用芳香化湿的化浊方法。芳香类药物能够辛散温通,宣化湿浊,使湿邪得以外达。代表药物如藿香、石菖蒲,可芳香化湿、和中止呕、化湿开胃、开窍豁痰。

  2.“浊”阶段

  “浊”阶段的主要病机是湿热困脾。这一阶段,患者由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因素,导致湿热之邪内蕴脾胃,影响脾胃的升降和运化功能。湿热困脾不仅会导致胃部糜烂、溃疡等严重疾病,还会引发一系列消化道症状,如胃痛、胃胀、反酸等。

  “浊”阶段主要采用清热化浊的治疗方法。清热类药物能够苦寒泄热,使湿热之邪得以清解;化浊类药物则能够宣通气机,使浊邪得以消散。代表药物如鸡骨草、垂盆草,可清热解毒、利湿退黄。

  3.“毒”阶段

  “毒”阶段的主要病机是浊毒困脾。这一阶段,患者由于长期湿浊内蕴、湿热蕴结,导致浊毒内生,损伤脾胃正气,引发一系列严重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癌前病变以及部分胃癌。

  “毒”阶段倡导采用辟秽化浊+清热解毒的综合治疗方法。辟秽类药物能够芳香辟秽、醒脾开胃,使浊毒得以消散;清热解毒类药物则能够苦寒泄热、解毒散结,使毒邪得以清除。代表药物如五灵脂、蚕沙、败酱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半边莲等,可辟秽化浊、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散结消肿。

  脾胃病日常防护,胃部寒热各不同

  对于真胃寒患者来说,可食用生姜、大枣、羊肉等温胃散寒的食品,并选择艾灸进行调理。

  对于假胃寒患者,虽表现出来的是寒,由于其根本原因是热,平时要注意避免食用加重湿浊的食物,如油腻、辛辣、甜食等。同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调解脾胃病,代茶饮和药膳不能少

  脾胃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通过饮品和药膳进行调理,王彦刚为大家推荐一款代茶饮和一味药膳。

  针对胃寒患者,推荐由藿香、佩兰、陈皮组成的祛寒化湿茶,此茶能祛寒化湿,但热邪内盛者不宜饮用。

  针对胃热患者,推荐由鸡骨草、猪肚、蜜枣炖制而成的鸡骨草猪小肚汤,此药膳有清热化浊之效,适合舌苔偏黄腻者,但脾胃虚寒者应避免。

  (来源:资讯中国)

责任编辑:何奎良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