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漫生活
写意绘画作为中国艺术的独特表达形式,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哲学思考。在传统社会,它不仅是艺术形式,更是文人墨客表达内心世界的重要媒介。然而,现代社会的快速转型和全球化的文化交融,使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艺术家晨晓,被誉为“中国色彩之父”,通过作品《中国好色彩·丽水好风光》以创新的艺术视角和技法,重新赋予写意绘画以当代意义,不仅推动了中国文化自信的崛起,也为写意精神注入了崭新的活力。
汲取写意传统:从文化精神到创作哲学
晨晓的艺术创作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特别是写意绘画的核心精神。他的创作根基深植于道家的自然观,将“天人合一”“随心而绘”的理念贯穿始终。在他的作品中,笔墨的流动性与画面的气韵和谐共生,超越了技艺的层面,升华为一种内在精神的流露。
晨晓以“写意”的方式表现自然之美,追求画面意境而非形式的拘泥。他将儒家的“修身齐家”融入创作,将艺术视为社会责任的一部分。他的作品不仅描绘自然风光,还表达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理念。例如,《中国好色彩·丽水好风光》中展现的丽水风光,正是以写意手法传达出人与自然相辅相成的诗意和哲学思考。这种创作方式延续了传统写意绘画“以意写形”的核心价值,同时在内容和形式上赋予其当代意义。
《丽水好风光》 油画 17米 x 3.6米
中西融合:从写意到现代的艺术创新
晨晓拥有26年的西方艺术求学经历,他从现代艺术中汲取灵感,将西方的抽象形式与色彩表达融入传统写意绘画,开创了一种中西合璧的艺术语言。在他的作品中,浓烈的色彩与富有张力的笔触相互碰撞,形成了独特的视觉效果。这种风格既保留了中国写意绘画的精神内核,又体现了西方现代艺术的先锋气息。
在《中国好色彩·丽水好风光》中,晨晓大胆运用鲜明的红、黄、蓝、绿等色彩,以平涂和对比色调相结合,打造出视觉冲击力强烈的画面。他通过色彩对比与线条韵律,将传统写意的散点透视法与西方表现主义的动态构图融合,展现出一种全新的艺术表达方式。这幅作品不仅展现了丽水的自然风貌,更传递了中国文化的视觉力量。作品的每一抹色彩都象征着晨晓对生命与自然的热爱,同时以现代艺术语言展现了“中国好色彩”的独特魅力。
探索写意绘画的未来路径:传承与创新
在现代社会,写意绘画因全球化冲击与传统文化淡化而面临困境。晨晓提出了一种“回归传统、超越传统”的创作路径,他主张以“意”为核心,在形式上勇于创新。他认为写意绘画的生命力在于思想的表达,而非对古法的简单模仿。
晨晓不仅通过个人创作为写意绘画开拓新的可能,还积极投入艺术教育。他在教学中强调个性化创作与传统根基的结合,鼓励学生从中华文化中汲取灵感,同时用现代艺术语言表达个人思想。此外,他通过举办国际艺术展览与跨文化交流,让写意绘画在全球艺术舞台上焕发新的光芒。这种教学与实践的结合,不仅传递了晨晓个人对文化的自信,更推动了中国文化自信在国际上的传播。
写意精神的当代意义:从艺术到社会责任
晨晓的创作不仅仅是艺术形式的创新,更是对中国文化精神的当代诠释。他的作品以写意绘画为基础,传递了对自然、生命与和谐的深刻理解。在全球化语境下,这种精神超越了地域与时代,展现出强大的感染力与生命力。
晨晓的代表作品《一池荷叶》《新富春山居图》《新音乐之声》等,不仅在视觉上令人震撼,更在内容上蕴含着对自然与生命的尊重,体现了艺术家对社会和谐与人类发展的深刻思考。这些作品成为写意绘画的当代范例,通过融合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展现了中国艺术走向世界的文化自信与包容。
《一池荷叶》 油画 1.75米 x 5.6米
晨晓的实践证明,写意绘画并未因时代变迁而黯然失色,而是通过吸收多元文化元素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他将个人情感与时代精神融入创作,重新定义了写意绘画的当代价值。在他的作品中,艺术不仅是一种视觉享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精神的升华。
晨晓通过《中国好色彩·丽水好风光》展现了写意绘画在当代的无限可能。他以色彩为语言,以文化为根基,搭建起传统与现代、中西文化对话的桥梁。在他的艺术世界里,写意精神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成为中国艺术走向世界的重要象征。这不仅是对写意绘画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更是对中华文化精神的深刻演绎,为中国艺术在全球化时代的复兴与崛起注入了强大动力。
晨晓
中国好色彩代表
旅居新西兰35年,2013年回归祖国,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新西兰总理约翰·基专程出席了画展开幕式。
作为国家A类人才引进唯一华裔艺术家,以他命名的晨晓艺术与设计学院坐落在其家乡: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
代表作品《一池荷叶》壁画,安装在杭州凤起路地铁站,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地铁站壁画。
2022年应杭州亚运会组委会邀请,为亚运会主场馆杭州奥体中心绘制《新富春山居图》《新丝绸之路》大型系列作品。
(来源:点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