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知名媒体人、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白岩松呼吁:相比人均预期寿命,今后应该更关注“健康寿命”,继国药将知名原研药企赛诺根制药(Seragon)口服衰老抑制剂瑞拓龄(RESTORIN),通过与赛诺根合资公司国药赛诺根合作引入,并作为首个系统性衰老干预方案在国内落地后,如何应对老龄化、避免“长寿不健康”陷阱、提升生命长度与质量等话题再度被引爆。
本次两会民生主题记者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最新统计结果显示,2024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在53个中高收入国家中排第4位。对此,白岩松指出:“健康寿命”比“预期寿命”更值得关注,“如果人活到80岁,但是从65岁就开始有好几种慢性病,不停地去医院,自己受不了,家里也被拖累。但是,如果同样活80岁,75、76岁才有一些慢性疾病,身体的机能才开始向下坡走,那生命质量能是一样的吗?”

本次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郑重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大力发展银发经济。”而国药对基于赛诺根原研衰老干预药SRN-901技术转化而来的瑞拓龄的合资引入,与国家层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设定的“到2030年实现人均健康预期寿命显著提高”的目标形成显著张力。
依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健康寿命”是指从平均寿命中减去“需要依赖日常性的、持续性的医疗和照料护理而生存的年数”的寿命,即无疾病或慢性疾病、无残疾的自主生活、快乐生存的时间,与“平均预期寿命”相比,“健康寿命”更能反映国民的生命质量和老年生活的幸福感。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65岁以上人口已达2.17亿,而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已达4700多万,占21%。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中国健康寿命与预期寿命差值达9.5年,较日本(7.3年)、瑞士(6.8年)存在明显差距,在全球仅居中等地位,而平均带病生存期超过8年。这意味着,大量中国老人相当长的时间都在病痛、低质的状态中度过。
“长寿不健康”的严重赤字,催生了老龄化社会下老年医疗技术体系的巨大需求。2016年5月,白岩松就曾指出:医学在延长健康寿命方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在前端。在中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推动基因检测、分子诊断等生物技术与延缓老年病深度融合”之时,继赛诺根(Seragon)SRN-901(即国药合资引入的瑞拓龄技术来源)之后,诺华(Novartis)、基因泰克(Genentech)、辉瑞(Pfizer)等药业巨头已经在mTOR(体内代谢调控蛋白)、重组人IGF-1(生长调节因子)、VitaDAO等衰老技术进行了长达数年的研发,并取得阶段性突破。
2024年,国药的合作方赛诺根发布,其与哈佛大学、梅奥医学中心、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等世界顶尖科研机构合作研发的衰老干预药物SRN-901历时10年的临床前试验数据显示:经过SRN-901给药后,中年实验小鼠(相当于50多岁人类)剩余寿命和对照组相比提升了三分之一,实现了迄今为止最大幅度的健康寿命延长。与长寿相关基因(如SIRT6、PARP1、SOD2等)显示平均上调了70%以上,促衰老因子(p21、IL-6、CCL4等)被明显抑制,平均下调40%以上。老年群体不足年轻时20%的体能恢复到50%的水平,因衰老导致的认知功能下降得到显著抑制。
与诺华mTOR等单靶点技术策略相比,依托自身在抗肿瘤、免疫代谢学以及基因疗法等领域全球领先的研发能力,以及哈佛、梅奥等独家专利授权,赛诺根SRN-901整合mTOR 通路抑制(干预细胞营养供给)、细胞自噬和线粒体自噬激活(维持细胞能量代谢)、长寿蛋白 Sirtuins 激活(提升DNA修复能力)、大脑萎缩及认知下降抑制等技术的多靶点干预策略暂时处于阶段性领先地位。

据世界银行测算,国民的“健康寿命”每提高1年,可以降低人均医疗支出8.2%,提升劳动参与率3.7%。随着公共政策的注意力从单纯的寿命长度转向对“健康寿命”的关注,赛诺根SRN-901、诺华等在mTOR 通路抑制等前沿技术的突破,尤其是国药对赛诺根瑞拓龄的合作引入,为中国践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提供了可支撑的系统方案。
(来源:点财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