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车险市场的日益复杂化,一些不法分子开始利用消费者对保险知识的缺乏,推出所谓的“统筹车险”,以低价为诱饵,诱导消费者落入陷阱。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方面,众安持续发力,旨充分用户切身利益并提供更优质的产品与服务。
众安保险获准在沪、浙使用交强险统一条款 持续深耕车险市场
去年底,同意众安保险获准在上海、浙江地区使用全国统一的交强险条款、基础保险费率和相应的费率浮动系数。这是继2024年5月,比亚迪财险获批在安徽、江西等多地使用全国统一的交强险条款、基础保险费率和相应的费率浮动系数后,再有公司获批交强险相关资格。
在文件中,金融监管总局指出,同意众安在线在上海、浙江地区使用全国统一的交强险条款、基础保险费率和相应的费率浮动系数。众安在线应高度重视交强险业务,严格执行交强险财务核算、费用分摊、准备金评估、单证及标志管理、系统管控和信息披露等各项制度,加强风险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切实保护被保险人和交通事故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5年5月,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文件,同意众安在线在业务范围中增加“机动车保险,包括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和机动车商业保险”和“保险信息服务业务”。
众安保险提醒消费者勿入“统筹车险”陷阱
在消费者合法权益保障层面,众安总结了一系列有代表性的案例,以此为众多车主敲响了警钟。在车险续保高峰期,来自长沙的杨女士因被人误导,购买了一份价格异常低廉的“保险”。当她仔细查看“电子保单”时,却发现上面并没有“机动车保险单”的字样,而是显示为“安监服务电子单”,且公司名称也并非自己一直购买的保险公司。经过咨询,杨女士才明白,原来这份所谓的“保险”并非正规车险,而是由统筹公司推出的产品。这些统筹公司打着保险的幌子,却在理赔、保障范围、公司偿付能力等诸多方面与正规车险存在巨大差异。
杨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众安车险调查发现,近年来,不少企业名称中带有“众安车服”、“众安车保”等类似字样的公司,打着“互助”、“公益”的旗号,以低价为诱饵,诱导消费者购买所谓的“统筹车险”。这些公司往往没有保险业务经营许可,不受《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保护,一旦消费者出险,理赔过程往往困难重重,甚至可能出现直接拒绝赔付的情况。
面对“统筹车险”的泛滥,众安车险始终站在消费者一边。一方面,众安车险通过各种渠道发布风险提示,指导消费者如何正确分辨正规车险与统筹“车险”,提高消费者的风险意识;另一方面,众安车险对涉嫌侵犯公司商标、字号的公司发起行政投诉及诉讼,依法打击不法分子的违法行为。
去年以来,众安车险已对山东、山西、河北、海南等全国多个地区的涉嫌侵权公司提起了行政投诉及诉讼。部分公司已在相关市场监督管理局及法院的受理下,整改了公司名称并受到了相应的罚款。这些举措不仅有效打击了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也为广大消费者营造了一个更加安全、透明的车险市场环境。
如何辨析正规车险与统筹“车险”
为了帮助消费者更好地辨别正规车险与统筹“车险”,众安车险从销售主体、产品条款及保障范围、价格以及购买渠道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正规车险是由经过国家金融监管部门严格审批、具有合法保险业务经营资质的保险公司销售的。这些保险公司经过了市场的长期检验,有着完善的风控体系、理赔团队以及充足的资金储备来应对风险。而统筹“车险”则是由一些没有保险经营资质的统筹公司推出,这些公司往往打着“互助”“公益”的幌子,以低价为诱饵吸引消费者。
正规车险的条款及费率经过金融监管部门严格审核,保障范围明确清晰,涵盖车损险、第三者责任险、车上人员责任险等多种基础保障。且在理赔条件、免责事项等方面都有详细规定,消费者在出险后,只要符合条款约定,就能得到及时足额的赔付。而统筹“车险”的条款往往含糊其词,保障范围狭窄,理赔时更是推三阻四,甚至可能出现直接拒绝赔付的情况。
虽然价格不是唯一的判断标准,但过低的价格往往意味着风险。正规车险的价格是根据车型、历史出险记录、保险责任限额等多方面因素,通过科学的精算模型得出的。看似价格较高,但在风险来临时,能为车主提供坚实的经济保障。而统筹“车险”为了吸引客户,将价格压得极低,但背后隐藏着巨大的理赔风险。一旦统筹公司资金链断裂或者拒绝赔付,车主的损失将难以估量。
消费者在购买车险时,一定要通过官方正规渠道,如保险公司的官方网站、官方APP等。众安车险已在多平台开通官方渠道,消费者可通过众安保险App、众安好车主小程序等方式购买。官方渠道无中间商赚差价,可享受透明便宜的官方报价和众安车险的“视频理赔”服务。真人客服秒接听,简单案件可以几分钟内完成报案、查勘、取证、定损等流程,大大节省了消费者的时间和精力。
(来源:资讯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