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可能也没必要像美国一样来纪念“9·11”。但是,中国人也应当继续体验“9·11”震撼,因为,这种惨痛与由惨痛而来的经验属于世界上所有具有良知的人
今年9月11日,是美国“9·11事件”一周年纪念日。过去的一年由于“9·11”的冲击发生了太多的事情,但因传播过来会断断续续,便将我们与“9·11”隔离开来。对许多中国人来说,“9·11”本身已遥远和淡漠了。
这种疏离感或许是正常的事情,但不应当动摇影响我们看待“9·11”恐怖袭击事件的原则底线。这个底线,就是对恐怖主义的否定、憎恶与极度仇视。众所周知,“9·11事件”之所以格外恶性,在于这是方式最残忍、规模最大、死亡人数最多的恐怖事件。“9·11事件”之所以发生在美国原因很多,美国人也在一次次反思自己的政策怎样为自己制造了恐怖主义敌人。但如别有用心地将此逻辑反过来,由此来说美国人咎由自取而恐怖主义合理正当,那就是明目张胆地混淆是非。对于极少数国人因狭隘心理滋生的这类幸灾乐祸之想,我们要时时抨击,绝不可姑息迁就,任其蔓延。
抛开其他不说,“9·11事件”在美国发生至少说明了两个不可忽视的道理。一是恐怖主义者在袭击文明社会时更有效率;二是即使强大如美国,于恐怖主义仍有诸多可乘之机。这对日益走向文明发展而军事经济远不如美国般强大的中国,意味非常明显。当前的中国就同样面临各种恐怖主义敌人,最明火执仗者即有境外势力支持下的疆独分子。因此,对中国人来说,反对恐怖主义并不仅是国际主义义务,完全是切身利益所在。有些人以为反对恐怖主义只是美国和西方的事情,进而轻率地对“9·11事件”中最危险的恐怖主义显出同情与谅解,这种情绪是对中国非常危险的事情。仅从维护我们自己的稳定需求出发,也应当对此认真检省,予以校正。
“9·11事件”是一起非常惨痛的重大国际事件,其发生深刻地影响着美国社会,也深刻地影响着国际关系。中国人既不能一厢情愿地期望这类改变一定会朝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又要善于从中看到属于自己的机会。事实上,因为“9·11”的发生使美国和主要西方国家确定恐怖主义是最主要的敌人,相当程度上缓解了布什上台以来一度较为紧张、急待调整的中美关系,对中国确实是有利的事情。但是,国际格局的改变不等于旧有规则完全失灵,而且“9·11”袭击本身更容易在美国国内助长保守主义倾向,反过来使决策层的鹰派势力大张。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中,中国完全有足够的大智慧大勇气抓住机遇。但如果个别不负责任的舆论在看待形势时情绪化单线条,也完全可能误导公众情绪,反过来或多或少对政府正确决策形成压力。
中国毕竟曾经距离世界太远,理解复杂的国际事务,容易出现简单化倾向。“9·11事件”发生之初,许多分析认为,此事会使中国在国际上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因此期望甚高。及至阿富汗战争结束、美俄关系改善、阿以冲突升级,国际局势更为复杂,又觉得中国在整个变局中得益不多,大有失望之意。“9·11”并不会使美国国内原本就存在的一些反华势力、反华言论消失。问题是这些东西本来并未深刻影响知识分子主流,却被中国国内一些不了解情况的人拿来夸大其辞地进行处理,极易在青年和底层煽起不恰当的敌意。在此“9·11”周之际,我们主张以此为阶段回首往事,力求对年来的国际形势变化获得深刻认知,对美国国内的“鹰鸽之争”作全面解读。藉此,方可以复杂的头脑来看待复杂的国际事物,提高对于国内少数(出于商业或政治目的)舆论投机者的辨识力。
“9·11”周年在美国是件很大的事情。8月下旬以来,美国媒体就一直在谈论此事。美国纽约已经公布了“9·11”纪念活动的议程。在背诵死者的名字、为死难者默哀之后,政治领袖选择背诵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讲、华盛顿的独立宣言以及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名言。与此同时,白宫做出决定,驳回五角大楼和情报部门提出的禁止外国飞机在纪念日当天飞经出事地点空域的主张。因为对美国和外国的飞机必须公平、一视同仁。
这是美国之“9·11”周年。中国不是美国,不可能也没必要像美国一样来纪念“9·11”。但是,中国人也应当继续体验“9·11”震撼,因为,这种惨痛与由惨痛而来的经验属于世界上所有具有良知的人。 胡舒立/文
每月2元享用15M邮箱 中大奖游海南游韩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