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专访客居约旦的杜月笙之女杜美如(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08日15:02 金羊网-羊城晚报
  “最开心自己是中国人”———

  操风琴发 自安曼

  “人家都以为,杜月笙的女儿肯定会腰缠万贯,实际上我继承的也就只是个‘杜’字,我们夫妇俩与造窝的鸟一样,在约旦辛辛苦苦开这家餐馆已经快30年了,”现年75岁的杜美如女士爽朗极了,用略带上海腔的普通话回忆往事。

  “从抗战时就这样,我逃难时只带照片,不带美金,”杜美如翻开厚厚一摞相片,一一指点着。正午的阳光温暖地照耀着这幢带有十足中国味装饰的两层楼餐馆,记者恍然感觉自己并非身处21世纪的沙漠之国,时光倒转,似乎回到了解放前的上海滩。

  照片上,是抗日战争胜利后杜美如与父亲杜月笙和母亲姚玉兰在上海。

  “中国有希望”
对话中,最感兴趣的话题,还是杜美如的父亲杜月笙。上海解放时,杜月笙坐轮船从发迹地逃到香港,1951年在那里抑郁而终。

  图片:杜美如一家2001年在上海

  “为什么杜月笙最终没能回到大陆?”记者问。

  “我父亲当时的情况是:不愿去台湾,不敢回大陆,”杜美如打开了话匣子。

  1927年,杜月笙的青洪帮帮助蒋介石参与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上海解放后,他害怕共产党会找他“算账”,甚至枪毙他,所以一直与全家滞留香港。

  尽管杜月笙在上海曾经是个跺跺脚地皮也要抖三抖的人物,但在香港却没有资产,连所谓“杜公馆”都是别人的馈赠。当时杜美如打理全家的账目,杜家捉襟见肘的情景令她至今记忆犹新。

  何去何从?去台湾吗?杜月笙对退居台湾的国民党政权已经失去信心。抗战时他曾倾囊资助蒋介石打日本,杜美如还记得父亲有一次让她母亲姚玉兰拿出400多克拉的钻石变卖成现金,资助那些在上海从事地下活动的抗日人士。但后来,腐败的国民党在内战中兵败如山倒,让杜月笙“失望”。
杜月笙曾经准备带全家从香港去法国。他讲江湖义气,不愿丢开忠心耿耿的手下,还有一些抗战中牺牲人士的遗属。结果算下来,去法国的男女老少总共140多人。

  图片:杜美如和父亲

  这时又遇到麻烦,国民党政权向杜月笙索要15万美元从香港出境的“护照费”,而杜月笙当时在香港的所有积蓄只有保存在宋子良那里的10万美元。一气之下,杜月笙放弃了移居法国的念头。

  从此,杜月笙更加心灰意冷,意志消沉。

  “我父亲那时很伤心,想他抗战时只身到重庆,把全家都抛在沦陷区上海,全力以赴帮蒋介石打日本,最困难时把家眷的首饰都变卖了,结果到后来连护照还要被索要一大笔钱!”杜美如回忆说。

  杜月笙在矛盾中挣扎,身体越来越差。

  再到后来,每天气喘不止,总要杜美如在床头举着氧气瓶让他吸氧。

  杜月笙病情渐重时,周恩来总理托人捎话,请他回大陆。杜美如记得家中有一天来了“共产党方面的两个人”,有意归乡的杜月笙就托香港《新闻报》一位姓钱的总编给大陆那边回了信。

  杜美如清楚地记得,那天她正在客厅,父亲的好朋友杨管北慌慌张张地跑到杜公馆说:“老杜老杜,出
事了!出事了!”原来,那位钱先生那天喝了一瓶半威士忌,同时给大陆和蒋介石两边写信,偏偏最后醉醺醺地套错了信封。结果可想而知,蒋介石看后很生气。“两头不是人了,”杜美如说。

  图片:本文作者与杜美如

  谈起50多年前这桩往事,杜美如遗憾不已:“你说哪天不能写信,他偏要同一天一起写!”

  就这样,身处人生绝境的杜月笙很快就撒手西归。“父亲回光返照时,对身边人说的最后一句话就是:‘我没有希望了,可你们大家有希望,中国还有希望。’”

  “希望早日统一”

  杜月笙去世后,家人把他的灵柩运到台湾。原以为很快就能安葬大陆,所以一直没有下葬,但后来回故乡越来越无望,就葬在了台湾基隆。转眼已是50来年。

  “前些年听说蒋先生的灵柩要从台湾运回大陆安葬,当时我就想:不知蒋先生要不要陪客?我父亲也可以沾沾光,跟着一块儿回家啊!”风趣的话语难掩杜美如一片赤子情。

  让父母安葬于故乡浦东,是杜女士的一大心愿。“将来我们都要回故乡,把他们(父母)搁在台湾做客,没意思。”她的语气转而低沉。
谈到对杜月笙的评价,杜美如说:“不管人们怎么看我父亲,但有一条,他始终是爱国的,没有背叛国家,没有像他的把兄弟张啸林那样当汉奸。”

  图片:杜月笙用过的水果刀枪

  “我父亲活着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人要争气,国家也要争气。’他文化不高,不会说什么高深的理论,常讲:不管谁领导国家,但一定要爱国。”

  “现在中国人好不容易站起来了,可国家不统一就让人遗憾。”说到这里,杜美如话题一转:“我平生最恨李登辉啦!现在尽管陈水扁搞‘台独’,可根子还是出在李登辉。”

  她半开玩笑地谈起50多年前一桩“典故”:1947年,蒋介石夫妇请孔祥熙夫妇和杜月笙夫妇到南京家中小聚,还请来一名神父来“看墙”,即“看风水”。那人看后说:“你们在这里呆不长啊。”蒋介石听后怒气冲冲:“我们刚从重庆回来,怎么就呆不长啦?!”说完拂袖而去。

  “那神父还接着说:‘今后你们会在一个岛上过很多年,然后,岛边的水里会出现一只大乌龟,还扛着白旗。’”杜美如双手一拍:“这不就是指陈水扁吗?”

  杜美如的这个故事也许只是调侃,但还是透出了嘲讽和气愤的意味。

  “我最开心的就是自己是个中国人,”杜女士几次说到这句话。只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约旦大使馆有活动,杜美如有请必到:“那就是回家的感觉啊!”

  说到这里,正在餐厅招呼客人的杜美如老伴蒯松茂插话说:“如果真要分派别的话,我们俩属于统派,绝对的统派!我们唯一的希望就是早日统一,统一对中华民族有利啊!”

  “大陆有朝气”

  现年75岁的蒯松茂先生依然腰板挺直,思维敏捷。他祖籍安徽,抗战时与家人一起颠沛流离,逃难到大后方的四川,13岁进国民党政府在成都灌县开办的空军幼年学校。

  “当初从军的目的是要打日本的,没想到还没完成专业训练,抗战就结束了,紧接着又爆发了内战,”蒯松茂说。

  他后来随国民党军队撤到台湾。驻防在嘉义,专飞战斗机。20世纪50年代台海危机爆发,他参加过著名的“金门炮战”。

  “金门炮战时,上头有指示,可以开火,但不要真的打,不要直接冲突。我开飞机在沿海巡逻或者掩护补给舰时,常与大陆那边的飞行员在空中相遇,大家都心照不宣,客客气气地打个招呼,”他说。

  “您认为自己的前半生有意义,还是后半生更有意义?”记者问。

  “当然是后半生了,”他答道。“前半生的记忆悲惨:国家动荡不定,我们也跟着吃苦,尽管当时我是空军飞行员,称得上是天之骄子了,但照样吃过盐水泡饭。那时几乎每天都有日本人轰炸,后来又是内战。”

  蒯先生与杜美如1956年在台湾结婚,后来以台湾驻约旦“大使馆”空军武官身份在约旦呆了9年,主要任务是训练约旦空军。1976年退役后,夫妇俩把家搬到约旦,开起了全约旦第一家中餐馆“中华餐厅”,在安曼把3个孩子抚养成人。

  现在,这对老夫妇的年龄加起来已有150岁,可还在亲自打理餐馆。后年是“中华餐厅”开业满30周年的日子,同时也是他们的金婚年,老俩口有两个愿望:第一,拍一张金婚50年的纪念照,让孙子孙女们做花童,纪念风风雨雨走过的半个世纪;第二就是回大陆定居。

  “最近几年我们几次回大陆,变化实在是翻天覆地,没想到进步这么快!如果我父亲活到现在,看到家乡发展得这么快,梦里也会笑醒,”杜美如说道,自己先笑起来。

  蒯先生的评价是:“大陆有朝气,大家都在努力工作和赚钱。共产党现在很明智,明白发展经济最重要、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最重要。”

  “你们准备什么时候回去定居呢?”记者问。

  “准备等餐馆开业满30周年时把它盘掉,”他说。

  而杜美如则声明,“不管蒯松茂卖不卖得掉它,我反正到时就回去。”

  她已经计划好了,要去浦东看杜家祠堂,要去北京逛琉璃厂,还要去老舍茶馆听京戏……

  (作者系新华社驻约旦首都安曼记者)(作者系新华社驻约旦首都安曼记者)

  杜美如海外谋生之旅

  辗转海外两地分居匆匆挥别栖居港岛

  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节节获胜,上海的“上流社会”恐慌不已。

  2月6日,当时年仅19岁的杜美如和她的弟弟杜维善遵父亲之命来到了香港。杜月笙虽然在上海财大气粗,但是,在香港却上无片瓦、下无寸土。杜美如姐弟俩只能寄居在杜月笙在香港的朋友,一个苏州朱姓富绅的家里。

  杜美如时刻关注着上海局势的发展,盼望着能够回到父母的身旁。

  1949年5月27日,当人民解放军跨越苏州河时,杜月笙带着妻子姚玉兰仓促赴港。

  杜月笙到香港后,让杜美如管账,账户上只有2万港元,而家里平时每月开销至少要六七千元,有时支票开出去就是七八千元,日常生活还靠一些朋友接济。

  1951年8月,沉疴缠身的杜月笙进入了弥留期,这时,他取出了私存的10万美元,以“先外后内”为原则,悉数分给了家人,杜美如分到了6000美元。

  不久,杜月笙又让杜美如从香港汇丰银行保险箱中取来了一包东西,包内是一张张签有包括国民党政府军政大员大名在内的借条,少的5000美元,多的500根“大黄鱼”。“我不想让你们在我走路以后去打官司。”

  杜月笙把借据全撕了。农历七月十四日下午,杜月笙带着对故乡的眷恋离开了人世。

  杜月笙去世不久,在香港的姚玉兰接到了宋美龄的电话,邀请她去台湾定居。于是,姚玉兰带了儿子、女儿去了台湾。

  在回忆这段往事时,杜美如说,父亲到香港后不久,人民政府曾经通过黄金荣邀请父亲回上海定居,黄金荣也曾捎信到香港,但后来阴差阳错,终未成行。这件事留下了千古遗恨。

  姚玉兰一家迁居台湾后,尽管受到了宋美龄和孔二小姐的照应,但没有固定经济收入的姚玉兰还须常常拿当年杜月笙给她的首饰去变卖,以维持这个破损的家。

  1955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杜美如和台湾中校飞行员蒯松茂相爱了,1956年1月27日,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时,宋美龄送了两床绣着龙凤图案的大红被面、一套餐具和一块大台布。

  1929年出生的蒯松茂祖籍安徽合肥,出生在武汉,抗日战争时期,随父母一起入川,12岁时,被选入国民党政府在四川灌县开设的空军幼年学校,1951年进入台湾空军。

  结婚后,杜美如比过去更孝顺母亲了,常常和蒯松茂一起陪着姚玉兰外出游玩,还陪着母亲一起唱京剧。

  1967年,蒯松茂被派往台湾驻约旦“大使馆”任军事参赞兼大使助理。夫君驻外不能带太太,这是当时台湾的规定,于是,杜美如成了“留守女士”。

  异国创业挽袖下厨

  约旦是个人口不多的小国,台湾的“大使馆”工作清闲,蒯松茂有机会静心学习看书。两年以后,杜美如获准到约旦。虽然身在异邦,杜美如心底深潜着对遥遥的祖国大陆尤其是故土上海的难以隔断的关注和思念。

  约旦国王侯赛因的家族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蒯松茂夫妇就和侯赛因国王的家族交上了朋友。有一天,侯赛因国王在与蒯松茂闲聊时说,世界上很多国家首都都有中华菜馆,中国菜真好吃,安曼(约旦首都)为什么没有?

  1976年3月,蒯松茂奉调回台,尽管台湾当局准备提升他,但是,蒯松茂还是提出了退役申请。为了筹足到在约旦开中华餐馆的经费,蒯松茂一次性提取了全部养老金。

  1979年,当蒯松茂夫妇在安曼开办的第一家中华菜馆开张时,五星红旗已经取代青天白日旗飘扬在约旦,侯赛因家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约旦大使馆的工作人员成了中华菜馆的常客。

  杜美如与她的丈夫既当老板又当杂工,既当厨师又当跑堂,常常是24小时连轴转。中华菜馆始终高朋满座,如今还在阿联酋开了分店。每年10月1日,夫妇俩都被邀请到中国大使馆作客。

  约旦

  首都:安曼面积:96,188.00平方公里人口:492.1万人(1996年)语言: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货币:约旦第纳尔民族:阿拉伯人占98%,彻尔克斯人占1%,亚美尼亚人占1%。

  宗教:大部分人信仰伊斯兰教

  (栩/编制)
黄页微成本营销方式 不见不散约会新主张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