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犹太受害者 张脸孔(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7日08:24 潇湘晨报 | ||||||||||
——亚德瓦谢姆大屠杀纪念馆馆长耶胡迪特·因巴尔 “这个纪念馆会让年轻人明白,我们不仅仅是纳粹眼中的身份号码,我们也是人。” ——82岁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幸存者露西·西特兰·比亚勒 “当你离开这个纪念馆时,你能看到耶路撒冷的天空。我知道一个犹太人在呼吸着耶路撒冷空气时,心里会作何感想。他会感到自由,他会感到,他回家了……他知道,以色列是世界上惟一可以让犹太人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地方,这意味着犹太人将永远不会再次经历大屠杀。” ——以色列总理沙龙 “这是一个为遭到纳粹德国杀害的600万人纪念的时刻。德国是我的祖国,不忘记过去,对我们来说是历史也是道德上的责任,是我们国家应该为大屠杀所负的责任。” ——德国外长费舍尔 在仪式上,以色列演员在一名被害儿童像背景前表演合唱 “因两名儿童前天逃离了集中营,我们被要求排成一列长队,队伍中站在第5位和5倍数位置的人都要被枪毙。我没有站在这样的位置,但我知道我终将不能活着离开这里。”这令人震撼的悲鸣出自以色列亚德瓦谢姆大屠杀纪念馆新馆展出的一封家书,作者是60多年前被囚禁在纳粹集中营的一名14岁犹太少年。 3月的以色列寒风凛冽。40多名各国政要15日晚间聚集在耶路撒冷阴沉的夜幕下,参加了在户外举行的亚德瓦谢姆大屠杀纪念馆新馆落成典礼。 承担记忆的重担 傍晚时分,以色列总统摩西·卡察夫来到纪念馆门前,他剪断了蓝白相间的缎带,象征着纪念馆正式落成。卡察夫说,欧洲必须为了正在建设中的未来而承受记忆的重担,并从大屠杀中吸取教训。为了在这片土地上遭到杀害的数百万犹太人,欧洲应当这样做。 太阳落山后,落成典礼正式开始。如泣如诉的音乐,在大屠杀中死去的犹太儿童天真的脸孔,都将人们的思绪带回那个黑暗的年代。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联合国同以色列一样,是从大屠杀的残迹中站立起来的。“大屠杀不仅仅是犹太人的经历,也是整个世界的一次重要经历……我们都从中吸取了教训。”他说,记忆是人类寻求智慧的一部分,在记忆中我们必须寻找新的角度来审视人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大屠杀纪念馆落成典礼是以色列继1995年为前总理拉宾举行葬礼后最大规模的国际活动,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和法国总理拉法兰、德国外长费舍尔、波兰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等15位国家和政府的首脑出席了本次活动。 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举行,以色列警方封锁了通往赫茨尔山的全部主要道路,并派遣了1500名警察上街执勤。 呼唤他们的名字 亚德瓦谢姆在希伯来语中意为“纪念与记忆”。亚德瓦谢姆大屠杀纪念馆首建于1953年,而新馆是在旧馆基础上历时10年时间扩建而成的。 新馆由以色列籍加拿大建筑师摩西·萨夫迪设计,由以色列政府和海外的犹太人社团出资5600万美元建造。纪念馆占地4000平方米,面积是原馆的5倍之多。新馆的最显著特点是从犹太人自己的角度来控诉德国纳粹犯下的罪恶,讲述的是一个个富有个性和人性的故事。 为了能使人们体会到大屠杀时期的黑暗和无助,工程师们将这座总面积4000多平方米的三角形建筑几乎全部建于地下,地面上只露出一线狭窄的玻璃尖顶。这也形成了纪念馆惟一的光源,营造出死亡集中营的阴暗和冰冷。 纪念馆展示了犹太人在欧洲各国“隔都”的艰辛生活、在集中营中悲惨的遭遇,以及他们面对死亡时的悲壮。在“姓名大厅”中,有一个缥缈的声音不间断地呼唤着300多万名被纳粹杀害的犹太人的姓名,浸泡在泉水中的一块石碑同时纪念着另外300多万名大屠杀受害者,他们的姓名都已无从查找。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