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不让孩子看电视 媒体淡化怕出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13:33 世界新闻报

  “发现号”回家让人揪心

  《世界新闻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杨梦泥《世界新闻报》驻美国记者 钟 秋

  美国东部时间8月9日上午8点12分,加利福尼亚州爱德华兹空军基地接到“发现号”航天飞机机长埃琳·科林斯 的报告:“休斯顿(美国国家宇航局所在地),我们着陆了!”这
是当日所有美国媒体的头条新闻。有媒体开玩笑说,“发现 号”的着陆相当“上镜”,让新闻报道也跟着出了彩。

  天公不作美 返航一再推迟

  “发现号”的着陆与它的发射升空一样“好事多磨”。由于天气状况不理想,原定于8日凌晨的两次着陆机会都被迫 取消。而在9日凌晨,“发现号”5点07分本来打算降落在位于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但同样由于天公不作美,美 宇航局只得将着陆地点临时改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

  出现“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坠毁的悲剧之后,人们对航天飞机的安全返回“心有余悸”,这次“发 现号”着陆时间一再推迟,更让不少美国人担心噩梦是否会重演。不少美国家长甚至不允许自己的孩子收看“发现号”返航的 电视直播,以免心灵受到打击。

  不知是不是巧合,“发现号”着陆时间,正是人们忙于上班上学无人看电视的“空档”。而各大电视台对“发现号” 的着陆也都采取了淡化处理的方式,9点多钟后,就开始播报其他新闻,不同与以前做成专题新闻的方式。

  当“发现号”下降到海拔75英里的大气层时,人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因为大气摩擦生热是对航天飞机的致命挑 战。所幸“发现号”成功穿过了大气层,并于8点12分平稳着陆。直到这时,人们悬着的心才落了下来。

  “发现号”伤痕累累

  “发现号”此次在太空中遨游了14天,飞行距离580万英里。但“发现号”的此次太空行吊全世界胃口的,并不 是这些数字,而是它从7月26日发射升空开始,所出现的安全状况。

  “发现号”曾在发射前和飞行途中出现了大约47处异常情况,这当中包括外燃料箱传感器失灵、外燃料箱碎片掉落 、绝热毯膨胀等。人们担心,“年事已高”的“发现号”在返回地面时会发生类似“哥伦比亚号”因经不起巨热而解体的悲剧 。

  为此,宇航员鲁宾逊在他的第3次太空行走中对“发现号”动了手术,这是航天飞机24年飞行史上,宇航员首次对 在轨道上的航天飞机进行维修。

  美考虑让航天飞机提前退役

  可以说,“发现号”的安全着陆,也是美国宇航业的一次“安全着陆”,这在一定程度上挽回了公众对载人航天计划 的信心。长期以来,公众对航天飞机的安全性存有疑虑,一些组织也总在批评航天飞机计划“浪费纳税人的钱”。而此次“发 现号”安全返回,被认为是向持“怀疑论”者证明了美国航天飞机项目的实力。

  此外,“发现号”平安回家也为美国宇航局开展下一步载人航天计划提供了“心理保障”。美国宇航局曾经因为“哥 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而备受批评,许多人认为宇航局“把宇航员的安危抛在一边”。有分析认为,“发现号”着陆时间被 一再推迟,说明宇航局此番抱着“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心态,在“万无一失”的情况下才会采取着陆行动。

  虽然“发现号”克服了一切困难,终于安全回家,但其伤痕累累,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鉴于美国目前的航天飞机老 化严重,修缮开销巨大,美国想尽早结束航天飞机时代。宇航局局长格里芬曾经表示,应该进一步减少航天飞机的任务,甚至 可能让它们提前退役。


  爱问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